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论文摘要

诉讼时效制度在整个民法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诉讼时效的适用多从其适用范围上体现出来,可以说,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是诉讼时效制度的基础。确定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无论对立法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其不仅关系到诉讼时效制度体系构筑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还会涉及到对当事人权利保护的合理性。如果不能正确地确定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就会破坏诉讼时效制度稳定法律秩序的基本价值。本文试图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对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之完善起到一定积极作用。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时效的来源、诉讼时效(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的功能及完善诉讼时效制度的重要性。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域外民事权利适用诉讼时效的立法模式,并对由此涉及的诉讼时效效力进行评析。首先阐述了民事权利适用诉讼时效的两种立法模式,即实体权模式和诉权模式,实体权模式又细分为债权模式和请求权模式。其次通过对大陆法系国家由于不同的时效立法模式而引起的对诉讼时效效力的不同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抗辩权发生主义理论更为科学,更适合我国国情而能为我国所借鉴的理论。第二部分是对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概述。第一节阐述了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及其与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联系,即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制约着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而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确定须有利于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体现。第二节阐述了请求权的来源、概念和性质,将请求权置于整个民事权利体系之中,分析其特点,探究其成为诉讼时效唯一适用范围的成因。民事权利由两方面权利构成:一是体现特定利益之权,即权利本体或称实体权利,分为绝对权(财产权和非财产权)和相对权(债权)两种;二是体现法律之力之权,由权利本体而生,附着于权利本体之上,体现民事权利的作用,分为支配权、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分析上述各项权利的特点,论述权利本体不适用诉讼时效,附着权利本体之上的支配权、形成权、抗辩权亦不适用诉讼时效,仅附着权利本体之上的请求权能适用诉讼时效。第三部分阐述了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具体范围,列举了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基于知识产权而生的四种请求权,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限制,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与一定的事实或法律关系相伴始终的请求权、基于公共利益保护的请求权及其他依请求权性质和立法目的不宜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在此部分还阐述了请求权成为我国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合理性。第四部分概述了我国关于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现状及司法实践。通过案例、历年的民法草案中关于诉讼时效的修改规定、现有法律规定,阐述了我国关于诉讼时效的现状及不足,并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关于诉讼时效适用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如对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适用问题、对其他几种特殊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适用问题一一做了评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域外民事权利适用诉讼时效的立法模式及其效力评析
  • 第一节 两种立法模式
  • 一、实体权模式
  • 二、诉权模式
  • 第二节 评析
  • 一、实体权消灭主义
  • 二、诉权消灭主义
  • 三、抗辩权发生主义
  • 第二章 诉讼时效适用范围概述
  • 第一节 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
  • 一、诉讼时效的制度价值
  • 二、诉讼时效制度价值和诉讼时效适用范围之联系
  •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限于请求权
  • 一、请求权的概念与性质
  • 二、请求权的作用
  • 三、请求权作为我国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合理性
  • 四、支配权、形成权、抗辩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 第三章 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范围
  • 第一节 各类请求权及其诉讼时效的适用
  • 一、债权请求权
  • 二、物权请求权
  • 三、人身权请求权
  • 四、基于知识产权而生的请求权
  • 第二节 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限制
  • 一、与一定的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相伴始终的请求权
  • 二、基于公共利益保护请求权
  • 三、其他依请求权性质及立法目的不宜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 第四章 我国关于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现状及司法实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现状
  • 一、我国关于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 二、司法实践
  • 第二节 实践中关于诉讼时效适用的几个具体问题
  • 一、无效、可撤销民事行为所生之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问题
  • 二、从权利的请求权与诉讼时效
  • 三、分期、分批履行之债的请求权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民法总则》中的诉讼时效制度[J]. 法制博览 2018(09)
    • [2].诉讼时效制度修订后的过渡规则[J]. 现代法学 2018(06)
    • [3].我国债权法中诉讼时效制度研究[J]. 法制博览 2017(05)
    • [4].论诉讼时效制度[J]. 法制博览 2017(11)
    • [5].简述诉讼时效制度[J]. 河北农机 2017(07)
    • [6].对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反思与重构[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02)
    • [7].侵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7)
    • [8].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强制性再考察[J]. 法制与社会 2017(23)
    • [9].我国诉讼时效制度得以存续的价值依据的反思[J]. 法制博览 2017(28)
    • [10].试论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J]. 现代商业 2015(15)
    • [11].诉讼时效制度正当性的反思与重构[J]. 民商法论丛 2019(02)
    • [12].诉讼时效的分歧[J]. 法治与社会 2017(02)
    • [13].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J]. 山海经 2015(16)
    • [14].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不足[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10)
    • [15].诉讼时效制度伦理基础之反思与证成[J]. 私法研究 2019(01)
    • [16].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及适用[J]. 法制与社会 2019(15)
    • [17].民法典诉讼时效制度客体的立法设计[J]. 法学杂志 2016(11)
    • [18].浅谈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J]. 法制博览 2016(02)
    • [19].民法总则立法视野下的诉讼时效制度研究——基于利益衡量的选择[J]. 政法学刊 2016(01)
    • [20].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评论[J]. 东方法学 2016(05)
    • [21].民事诉讼时效制度之道德立法考量[J]. 法制与社会 2014(34)
    • [22].试论中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10)
    • [23].反思与重构: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理论阐释[J]. 法学评论 2012(05)
    • [24].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援用[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5].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01)
    • [26].诉讼时效制度的利益结构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2)
    • [27].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J]. 科技信息 2009(09)
    • [28].我国诉讼时效制度适用范围应然模式构想[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9(02)
    • [29].略论侵权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J]. 中州学刊 2009(04)
    • [30].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律价值[J]. 晋中学院学报 2009(04)

    标签:;  ;  ;  ;  

    论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