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公藤内酯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公藤内酯醇,髓系抑制性细胞,内质网应激,A549细胞
雷公藤内酯甲论文文献综述
孙蕾,赵嘉璐,蓝秀,吕祝庆,黎媛[1](2019)在《雷公藤内酯醇对肺癌荷瘤小鼠髓系抑制性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肺癌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6~8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组和4-PBA+雷公藤能内酯醇组4组,每组8只。取5×106个/ml A549细胞接种于小鼠腋下皮下,建立肺癌移植瘤模型;雷公藤内酯醇组每日腹腔注射0.2ml(浓度为1μg/ml)雷公藤内酯醇+0.4ml 0.9%氯化钠注射液,4-PBA组每日腹腔注射0.4ml(浓度为100μg/ml)4-PBA+0.2ml0.9%氯化钠注射液,4-PBA+雷公藤内酯醇组每日注射0.2ml雷公藤内酯醇和0.4ml 4-PBA,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周监测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化,第21天处死小鼠剥离皮下肿瘤,并测量肿瘤的重量;分离提取脾脏组织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MDSC细胞数量;用流式细胞术分选MDSC,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法分析MDSC细胞凋亡,RT-q PCR法分析MDSC中重组人精氨酸酶1(ARG1)、一氧化氮合酶(i NOS);Western blot法分析MDSC中Bcl-2、Bax、CHOP、GRP78和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醇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均明显降低,MDSC比例、ARG1、i NOS m RNA表达均明显下降,MDSC细胞凋亡率、CHOP、GRP78和PERK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雷公藤内酯醇组相比,4-PBA+雷公藤内酯醇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均增加,MDSC比例、ARG1、i NOS m RNA均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和CHOP、GRP78和PERK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4-PBA组相比,4-PBA+雷公藤能内酯醇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雷公藤内酯醇诱发内质网应激抑制MDSC有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邢玉琪,张玉秋,张国斌[2](2019)在《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T)对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探讨其抗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C57BL/6小鼠背-背皮肤移植法建立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PT组(200μg·kg~(-1))、环孢素A(CsA)组(10mg·kg~(-1))、TPT+亚剂量CsA组(TPT 200μg·kg~(-1)+CsA 5 mg·kg~(-1)),腹腔注射给药10天。记录受体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Ⅱ(IL-2)、IL-4、IL-10、γ-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各给药组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天数均有明显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PT+CsA组的移植皮片存活天数比TPT组或CsA组均有显着延长(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TPT+CsA组及TPT组均可明显减少血浆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P<0.01),明显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TPT~+CsA组及TPT组均可明显增高脾脏CD4~+CD25~+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结论TPT通过影响Th1/Th2型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刺激CD4~+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等途径,抑制了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警戒》期刊2019年09期)
陈颖婷,何柯新,王云秀,何敏,郑智明[3](2019)在《雷公藤内酯醇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疗效,并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阳性药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每组6只。采用热杀死结核分枝杆菌诱导RA模型组、阳性药双氯芬酸组、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制作RA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药双氯芬酸组给予10mg/kg双氯芬酸灌胃,雷公藤内酯醇组大鼠给予6mg/kg雷公藤内酯醇灌胃,空白对照组和RA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6]表达水平;评价关节炎指数及足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TLR4、NF-κB、p-NF-κB蛋白表达,q-PCR法检测滑膜组织TLR4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4、IL-6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RA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双氯芬酸组血清中TNF-α、IL-4、IL-6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且雷公藤内酯醇组TNF-α、IL-4、IL-6表达水平呈极显着下降(P<0.01)。与RA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内酯醇组在第8、12、16、20天时关节炎指数和足体积显着降低(P<0.05),阳性药双氯芬酸组在第12、16、20天时关节炎指数和足体积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模型组滑膜组织中TLR4、NF-κB、p-NF-κB蛋白表达量和TLR4mRNA表达量显着上调(P<0.05);与RA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双氯芬酸组滑膜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量和TLR4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雷公藤内酯醇组滑膜组织中TLR4、NF-κB、p-NF-κB蛋白表达量和TLR4mRNA表达量显着下调(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信号因子表达,从而降低炎性因子的产生,减少炎性反应,起到治疗RA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王雪,马梁明,王涛,田卫伟,鹿育晋[4](2019)在《低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和索拉非尼单药及其联用对AML细胞株MV411及其STAT5信号通路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剂量雷公藤内酯醇、索拉非尼单药及二者联合对FLT3-ITD突变阳性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MV4-11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以及对STAT5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剂量雷公藤内酯醇(IC_(20))和索拉非尼(IC_(50))单药及二者联合作用于MV4-11细胞,在48 h时间点,用CCK-8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采用RT-PCR法测定FLT3、STAT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FLT3、STAT5、P-STAT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内酯醇、索拉非尼单药及二者联合用药48 h对MV4-11细胞株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联合用药组抑制率及凋亡率均高于单药组,联合用药组FLT3、STAT5通路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显着低于单药组。结论:低剂量雷公藤内酯醇联合索拉非尼可协同抑制MV4-11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LT3及STAT5通路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庚,孙翰,郭红敏,齐秀英,李娜[5](2019)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雷公藤内酯联合使用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一种儿茶素单体,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TPL)是从雷公藤中提取的二萜叁环氧化物,它们都能增强化疗药物抗肿瘤活性和逆转耐药性。本研究评价了EGCG与TPL单独以及联合应用时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初步探究其相关机制,希望为临床上辅助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治疗提供帮助和参考。MTT结果显示EGCG和TPL均能抑制乳腺癌MDA-MB-231与(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齐芳艳,刘俊朝,俞建,徐虹,韩新利[6](2019)在《雷公藤内酯醇保护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足细胞损伤是大多数肾脏疾病发生蛋白尿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聚焦于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是肾脏疾病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雷公藤是治疗肾病的传统中药之一,作为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免疫抑制、抗炎、抗癌及抗蛋白尿等。为了探究雷公藤内酯醇对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我们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为研究对象,设立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模型组、实验组,检测各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CD2AP、Synaptopodin以及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Palladin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粘着斑蛋白Vinculin的表达,观察足细胞骨架重排的情况。结果提示TPL可以使足细胞细胞骨架排列趋于整齐,部分丝状结构完整,显着降低足细胞损伤模型中Angptl3的表达,并上调CD2AP和Synaptopodin、Palladin及Vinculin的表达。因此,雷公藤内酯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足细胞骨架,减轻LPS造成的细胞损伤。(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9-08-16)
晋文,李飞杨,黄宇蓉,杨惠文,迟绍明[7](2019)在《雷公藤内酯酮与2,6-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雷公藤内酯酮(TN)和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的包合物,采用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二维核磁共振氢谱(2D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等技术对TN/DM-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推测可能的包合模式。Job曲线法表明,主客体的包合比为1∶1,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得稳定常数为2891 L/mol。形成包合物后,TN的水溶解度由0.0018 mg/mL增至2.7 mg/mL,提高了150倍。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在12 h时包合物累积释放率可达70%,而TN累积释放率达70%需120 h。本研究为制备较高水溶性和低毒性的天然药物活性分子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何敏,彭桉平,徐宁,吴炜霖,王云秀[8](2019)在《雷公藤内酯醇对类风湿关节炎髓源性抑制细胞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T)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分离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MDSCs细胞的比例。流式分选活动期RA患者的MDSCs,加入不同浓度的TPT干预48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精氨酸酶-1(Ar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A患者外周血MDSCs比例和Arg-1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TPT能够呈剂量依赖性下调RA患者PBMC中MDSCs细胞的比例,并且抑制其Ar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MDSCs在RA患者活动期显着增加。TPT能够下调MDSCs的比例,并且抑制其Arg-1的表达水平,提示TPT有可能调控MDSCs的Arg-1的表达而发挥抗RA炎症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14期)
李唯,陈阿虹,阙慧卿,郭舜民,林绥[9](2019)在《雷公藤内酯醇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公藤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副作用大等特点限制了临床的使用。为了获得高效低毒的雷公藤内酯醇衍生物,对其结构进行了改造。近5年来对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改造又有了新进展,包括对其14位羟基、不饱和五元内酯环、B环、13位异丙基和10位甲基的结构改造,得到一系列衍生物。其中对14位羟基进行前药设计,从而降低了雷公藤内酯醇的毒性,14位羟基改造为α-羟基衍生物后发现了与雷公藤内酯醇活性相当的衍生物。综述了近5年来对雷公藤内酯醇的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徐小丽,陈焯文,邹萍[10](2019)在《雷公藤内酯醇抑制IL-17/TNF-α调节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特发性肺炎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aGVHD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aGVHD模型:C57BL/6J→C57BL/6J和C57BL/6J→BALB/c,于移植d0~d7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或雷公藤内酯醇(TPL)处理受鼠,观察生存期、aGVHD评分及病理,检测肺的IFN-γ、IL-17、IL-2和TNF-α水平。结果:同基因组受鼠全部存活,无aGVHD改变; PBS组受鼠早期出现aGVHD,移植后d21全部死亡,肺病理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肺泡出血及上皮坏死,可伴胸水产生; TPL组受鼠d42生存率为50%,可有aGVHD改变,但表现明显减轻,肺中淋巴细胞及肺泡出血少,其肺中IFN-γ、IL-2无明显变化,但IL-17和TNF-α明显下降(与PBS组比,P <0. 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特发性肺炎综合征,其机制与下调肺内IL-17和TNF-α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雷公藤内酯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T)对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探讨其抗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C57BL/6小鼠背-背皮肤移植法建立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PT组(200μg·kg~(-1))、环孢素A(CsA)组(10mg·kg~(-1))、TPT+亚剂量CsA组(TPT 200μg·kg~(-1)+CsA 5 mg·kg~(-1)),腹腔注射给药10天。记录受体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Ⅱ(IL-2)、IL-4、IL-10、γ-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各给药组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天数均有明显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PT+CsA组的移植皮片存活天数比TPT组或CsA组均有显着延长(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TPT+CsA组及TPT组均可明显减少血浆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P<0.01),明显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TPT~+CsA组及TPT组均可明显增高脾脏CD4~+CD25~+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结论TPT通过影响Th1/Th2型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刺激CD4~+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等途径,抑制了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公藤内酯甲论文参考文献
[1].孙蕾,赵嘉璐,蓝秀,吕祝庆,黎媛.雷公藤内酯醇对肺癌荷瘤小鼠髓系抑制性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浙江医学.2019
[2].邢玉琪,张玉秋,张国斌.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J].中国药物警戒.2019
[3].陈颖婷,何柯新,王云秀,何敏,郑智明.雷公藤内酯醇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4].王雪,马梁明,王涛,田卫伟,鹿育晋.低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和索拉非尼单药及其联用对AML细胞株MV411及其STAT5信号通路的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5].王庚,孙翰,郭红敏,齐秀英,李娜.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雷公藤内酯联合使用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6].齐芳艳,刘俊朝,俞建,徐虹,韩新利.雷公藤内酯醇保护脂多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的体外研究[C].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9
[7].晋文,李飞杨,黄宇蓉,杨惠文,迟绍明.雷公藤内酯酮与2,6-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分析化学.2019
[8].何敏,彭桉平,徐宁,吴炜霖,王云秀.雷公藤内酯醇对类风湿关节炎髓源性抑制细胞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9
[9].李唯,陈阿虹,阙慧卿,郭舜民,林绥.雷公藤内酯醇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9
[10].徐小丽,陈焯文,邹萍.雷公藤内酯醇抑制IL-17/TNF-α调节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特发性肺炎综合征[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