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分析方法研究

体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分析方法研究

包卉娟

(福安药业集团重庆礼邦药物开发有限公司重庆401121)

【摘要】本文主要对体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分析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往的检测方式主要有微生物、紫外分光光度、电化学、液相色谱等方式。现代药物检测多在样品处理前进行了自动化分析,同时采用计算机对样品进行优化分析,准确度非常高。我公司对不同类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的药物分析情况进行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关键词】大环内酯;抗生素;药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R9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071-0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种类非常繁多,其对革兰阳性菌以及支原体有着非常好的抑制作用。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进而导致药物效果逐渐减弱。因此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体内的代谢情况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临床中多采用患者体液进行研究,例如血浆、血清、尿液等。在我国药典中通常采用微生物法进行测定,此种方式与体内药物分析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十四元环类抗生素

1.1红霉素检测

红霉素是最常见的十四元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无共轭基团,因此可采用电化学方式、紫外、荧光对红霉素进行检查。红霉素在紫外波长280nm处吸收最弱,在波长220nm处吸收最为明显,但在波长220nm处存在大量的杂质干扰,因此准确率较差。且而紫外检测仅适用于制剂检测中,并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药物检测,因此应用率较低[1]。红霉素也可采用微生物方法进行测定,但此种测试方法的灵敏度非常低,且测定速度慢、操作非常复杂,若在测试中稍微受到干扰就会对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很少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测定[2]。液相色谱检测虽然则能够代替微生物检测,但其同样存在检测灵敏度低、操作繁琐等情况,因此应用率也非常差。荧光检测对检测设备要求非常高,且检测方式非常复杂,在操作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维持系统稳定性,需要长时间保持设备运转,成本非常高,因此使用率也非常低。

近年来,化学发光法逐渐应用于药物检测中,此种方式检测限非常低,因此应用率非常高。小口径柱液相系统也是近年来研究的技术,其是一种应用价值非常高的分离技术,其能够提升药物解析率,提升检测灵敏度,减少样本量,进而节约了成本,而且此种方式在红霉素的分析中准确度非常高,因此应用率非常高[3]。

1.2其它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检测

罗红霉素是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生素,目前很少单纯采用液相质谱方式进行药物分离检测,常常采用液相-电化学法联合检测,少数研究人员会采用液相-紫外光检测方式。克拉霉素也是一种广谱类抗生素,其结构特点与红霉素非常相似,目前多采用液相-电化学法进行检测。有研究采用萃取-液相-电化学检测方式对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克拉霉素的最小检测量为0.5μmol?L-1,回收率高达90%以上。此种方式不仅检测准确率高,其自动化程度也非常高,因此使用率不断增高[4]。

2.十五元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家族中只有阿奇霉素为十五元环抗生素,阿奇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因此也是广谱类抗生素,其具有非常稳定的性能,耐酸性非常强,且药物半衰期较长,血药浓度高。目前多采用微生物检测方式对其进行测定,也有研究采用液相-电化学法进行测定,液相-电化学法不仅能够对血浆中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同时还能够对脏腑、肌肉、淋巴等组织中的阿奇霉素含量进行检测[5]。此外,高效液相质谱联合电化学法检测也能够对阿奇霉素进行检测,且此种方式的准确度非常高,最小检测量非常低,测定范围广,不容易受到外界杂质干扰,因此应用率非常高。

3.十六元环类抗生素

十六元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常少见,主要有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此类抗生素与红霉素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其在波长232nm处吸收紫外能力非常强。麦迪霉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中,微溶于水,目前常采用微生物、紫外、高效液相谱等方式进行测定,部分学者采用伏安法进行测定。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对麦迪霉素进行测定是非常困难的,有学者采用自制的小柱离子对232nm波长时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发现效果非常高。此外,超临界流体色谱联合质谱在麦迪霉素中的检测效果非常好[6]。

乙酰螺旋霉素是一种十六C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率逐渐增高,其是一种多组混合物,目前常用的检测方式为微生物、紫外、高效液相谱等方式。有研究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方式对乙酰螺旋霉素的血浆样品进行分离,结果发现,样品的回收率高达90%。有研究采用柱切换技术联合高效液相谱对乙酰螺旋霉素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此种方式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因此操作非常简便。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均逐渐趋于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且在检测中联合检测的应用率越来越高,成功率越来越高,药物的分析也逐渐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高增艳.红霄素对COPD大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活性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D].河南郑州:郑州大学,2013,(05).

[2]ClimentVHemmdez-RomeroD,etalEnzymeplacementtherapyinFabrydisease:influenceonCardiaaxufestations[J].CurtMedChem.2010,17(16):1679-1689.

[3]王硕,张晶,邵兵.超髙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污泥中氣奪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J].分析测试学报,2013,32(2):179-185.

[4]王伟军,屠成康,樊云龙,寿利祥.粪肠球菌的耐药表型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01:17-19.

[5]赵英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酶活性抑制效应及构效关系研究[D].山东青岛:青岛大学,2014,(06).

[6]BarceloD.Photodegradationofazithromycininvariousaqueoussystemsundersimulatedandnaturalsolarradiation:Kineticsandidentificationofphotoproducts.Chemosphere,2011,83(03):340-348

标签:;  ;  ;  

体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分析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