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论文摘要

根据发展经济学原理,一国工业化进程划分为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工农关系相应地经历以农补工、工农自补和以工补农三个不同的阶段。实际上,工农自补的阶段只是理论上的概括,相当于生产者补贴等值(PSE)为零的阶段。在工业化过程中,很难找到既不剥夺农业又不反哺农业的国家或地区。所以,工业化进入中期就是工业开始反哺农业的开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于2003年前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面对新的形势,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新的判断,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应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鉴于此,从宏观的层面上深入分析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体制、税制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因素,并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成功经验的借鉴,提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建议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的研究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准确衡量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差距。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城乡差距的状况系统分析,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改革开放前,二元结构逐步形成的时期;改革开放后,城乡差距继续扩大时期。用图表、数据描述,这是分析的重点。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历史考察,描绘我国二元结构形成并扩大的动态轨迹,揭示建国以来城乡差距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至今还没有改变的事实。第二,深入研究我国城乡差距的财政体制原因,特别是现行分税制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以揭示我国财政体制的非科学。第三,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差距的税收制度原因。揭示我国的农民与城市居民税收制度方面的不平等,特别是改革后农民承担的非税负担过重的问题,以达到说明二元税费制度是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之一的目的。第四,从财政支出角度,揭示城市偏向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是造成城乡差别的另一个原因,而城乡公共产品的差距是城乡差别的主要表现。这样就可以看出,农村财政收支差是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形成的原因之一。第五,总结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财税制度方面的成功经验。总起来说,它们都是在财政比较富裕的情况下开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从财税角度看,无非是取消对农民的不合理收费,减轻农民税收负担;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社会保障、对农民直接补贴等。通过国家对农业的“多予、少取”政策,逐步缓解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促进工农关系的协调发展。第六,通过对我国二元结构形成的财税制度原因的分析,在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从改革财政体制、统一城乡税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制度入手,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理论
  • 1.2.2 东西方发展经济学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理论
  • 1.2.3 我国学者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理论
  • 1.2.4 对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相关研究的评述
  • 1.3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创新点
  • 2 城乡发展不协调的测度
  • 2.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2.2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 2.2.1 1952~1977 年农民与非农业居民的消费差距
  • 2.2.2 1978 年后的城乡消费差距
  • 2.3 城乡居民财产差距
  • 2.4 城乡结构变化不协调
  • 2.5 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 2.6 城乡卫生发展差距
  • 2.7 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 2.8 城乡社会发展其他方面的差距
  • 3 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制约因素:财政体制
  • 3.1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体制:统收统支体制
  • 3.1.1 统收统支体制的具体形式
  • 3.1.2 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制约
  • 3.2 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的财政体制:财政包干制
  • 3.2.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具体形式
  • 3.2.2 预算管理体制的具体形式
  • 3.2.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和财政包干体制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制约
  • 3.3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分税制
  • 3.3.1 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 3.3.2 分税制财政体制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制约
  • 4 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城乡有别
  • 4.1 公共产品的筹资制度:城乡有别
  • 4.1.1 人民公社时期公共产品的筹资制度
  • 4.1.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公共产品的筹资制度
  • 4.1.3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的筹资制度
  • 4.2 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制度:主体错位
  • 4.2.1 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农户的主体错位
  • 4.2.2 各级政府之间的主体错位
  • 4.3 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制度:自上而下
  • 4.4 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投入制度
  • 4.4.1 基础教育的统一财政与分级管理体制
  • 4.4.2 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
  • 4.4.3 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
  • 5 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直接原因:农民税费负担过重
  • 5.1 城乡二元税制结构
  • 5.1.1 我国的农业税制
  • 5.1.2 城市工商税制
  • 5.2 乡村统筹提留制度(准税收)
  • 5.2.1 乡统筹、村提留制度的历史演变
  • 5.2.2 村提留、乡统筹征收方式的变化
  • 5.2.3 乡统筹和村提留计提的非合理性
  • 5.3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农村土地征用出让差(暗税)
  • 5.3.1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 5.3.2 农村土地征用出让差
  • 5.4 1958 年后农民负担的阶段性分析
  • 5.4.1 农业税制改革后(1958~1965 年)的农民负担
  • 5.4.2 “文革”时期(1966~1976 年)的农民负担
  • 5.4.3 1978~1988 年的农民负担
  • 5.4.4 1989~1991 年的农民负担
  • 5.4.5 1992~1999 年的农民负担
  • 5.5 城乡居民税费负担的比较
  • 5.5.1 农业税与工商税税负的比较
  • 5.5.2 农民税费负担与城市居民税费负担的比较
  • 5.5.3 农民税费负担重于城市居民税费的根本原因
  • 6 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
  • 6.1 工业化过程的阶段性判断
  • 6.1.1 第一阶段:以农养工或以农补工阶段
  • 6.1.2 第二阶段:工农自养或工农自补阶段
  • 6.1.3 第三阶段:以工养农或以工补农阶段
  • 6.1.4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判断
  • 6.2 发达国家涉及农业税制的比较
  • 6.2.1 农业和其他行业税制统一
  • 6.2.2 涉农流转税的比较
  • 6.2.3 涉农所得税的比较
  • 6.2.4 涉农财产税的比较
  • 6.2.5 发达国家涉农税收制度的影响因素
  • 6.2.6 发达国家涉农税制的启示
  • 6.3 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
  • 6.3.1 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
  • 6.3.2 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
  • 6.3.3 欧盟的农业保护政策
  • 6.3.4 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启示
  • 6.4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 6.4.1 韩国的财政农业投入与公共产品供给
  • 6.4.2 日本的财政农业投入和公共产品供给
  • 6.4.3 美国的财政农业投入与公共产品供给
  • 6.4.4 发达国家财政农业投资和公共产品供给的经验
  • 6.4.5 发达国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启示
  • 6.5 市场经济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6.5.1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德、法为例
  • 6.5.2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印度为例
  • 6.5.3 建立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 7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 7.1 统一城乡税制
  • 7.1.1 征收农业收益所得税
  • 7.1.2 征收农业土地资源税
  • 7.1.3 征收农业土地使用税
  • 7.1.4 征收土地使用税、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
  • 7.1.5 征收增值税、土地使用税、所得税和农业土地资源税
  • 7.2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
  • 7.2.1 正确界定财政的农业支出职能并在各级政府之间科学分解
  • 7.2.2 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力并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7.3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 7.3.1 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城乡有别的体制原因
  • 7.3.2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 7.4 建立相对集中型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 7.4.1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和地区之间非均衡的症结
  • 7.4.2 调整政府间责任关系,建立相对集中型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 7.5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 7.5.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
  • 7.5.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 7.5.3 我国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
  • 7.5.4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 7.5.5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 7.6 建立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
  • 7.6.1 我国财政支持和保护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 7.6.2 WTO《农业协议》的国内支持规则、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局限性
  • 7.6.3 完善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的基本思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乡差别[J]. 朔方 2017(05)
    • [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村?[J]. 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2(01)
    • [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村?[J]. 四川文学 2011(11)
    • [4].该消除什么样的城乡差别[J]. 炎黄纵横 2012(02)
    • [5].该消除什么样的城乡差别[J]. 理论学习 2011(05)
    • [6].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村[J]. 村委主任 2011(09)
    • [7].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村?[J]. 党政论坛 2011(07)
    • [8].声音[J]. 中国农机监理 2018(05)
    • [9].城乡一体化应通过城乡生活和经济互补体系的形成来实现——城乡差别与城乡区别之辨[J]. 农村工作通讯 2017(11)
    • [10].狗的城乡差别[J]. 高中生之友 2010(10)
    • [11].北大自主招生均衡城乡差别考察学生综合能力[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08)
    • [12].牵挂乡下[J]. 百姓生活 2008(04)
    • [13].城乡差别的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J]. 老区建设 2010(Z1)
    • [14].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湖南农机 2014(01)
    • [15].精心规划 建设让城乡差别化互补协调发展[J]. 乡村规划建设 2013(01)
    • [16].城乡差别的复杂性和必然性[J]. 城乡建设 2010(06)
    • [17].浅议如何缩小城乡差别加速一体化建设[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18].小城镇之殊途背后的经济社会原因[J]. 城市问题 2008(02)
    • [19].消除城乡差别 依托科技发展[J]. 农民科技培训 2012(10)
    • [20].明、清社会保障城乡差别和城乡互动的启示[J]. 贺州学院学报 2009(02)
    • [21].人大代表关于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J]. 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0(03)
    • [22].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城乡差别最根本的途径[J]. 吉林勘察设计 2015(01)
    • [23].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城乡同步发展[J]. 唯实 2011(06)
    • [24].去农村“吃苦”也是一种教育补课[J]. 甘肃教育 2018(17)
    • [25].城乡差别视角中农村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研报告——以江西H高校为个案的透视[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12)
    • [26].当前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的问题及策略[J]. 中国商贸 2011(09)
    • [27].强化主体作用 实现统筹功能和能力的提升[J]. 杭州(周刊) 2012(08)
    • [28].当今城乡差别[J]. 共产党员 2009(09)
    • [29].农民的终结与中国的现代化[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30].当前城乡一体商贸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J]. 中国商贸 2011(12)

    标签:;  ;  ;  ;  ;  

    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