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s’ Responsibilities ——On Seamus Heaney’s Station Is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Poets’ Responsibilities ——On Seamus Heaney’s Station Is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论文摘要

作为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是当代英语诗坛中最重要的一位诗人之一。对于希尼的诗歌生涯,我们通常将其划分成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希尼从他自身的家乡背景--北爱尔兰德里郡的默斯浜出发,勾勒出浓郁的爱尔兰风情画卷。第二个阶段,希尼以其独特的沼潭诗和地名诗,再现当代北爱尔兰政治、宗派冲突的历史由来,表现出诗人对现实语境的诗学关照。20世纪80年代,希尼的诗歌创作进入第三个阶段,远离爱尔兰政治题材的处理,希尼以富于哲理性的思考,使他的诗歌从地方性视角中透视出普适性意义。他的第三阶段又称为哲理诗阶段。自1995年起,国内希尼诗歌研究渐成热点。不少学者对希尼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第三阶段的研究尚待深入。作为诗人第三阶段的开篇之作,《史泰森岛》(1984)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缺乏对该诗集的具体解读和该诗集在诗人创作中的重要性阐释。本文旨在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视域,解读该诗集的主题特征。作为天主教家庭背景出生的北爱尔兰诗人,诗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处于诗人的社会责任和诗学责任的两难选择和平衡之间。《史泰森岛》正是诗人对此问题的独到审思。以一种但丁式的冥想,希尼展现了他在史泰森岛上3天的精神朝圣之旅。通过与一系列死者的灵魂对话,希尼消解了他的精神焦虑,找到了他从个人到历史和整个社会的涅槃之路。在实现诗人创作风格的突破同时,希尼在该诗集中所展现的作家责任的思考,作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其意义不仅仅止于当代爱尔兰诗坛,同时也为当代艺术家审视艺术的当代责任,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Its Collaboration with Station Island
  • 1.1 Survey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 1.2 Heaney’s Poetic Career and Stage Classification
  • 1.3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s a Perspective to Study Station Island
  • Chapter 2 The Theme of Responsibility in Station Island
  • 2.1 Self-interrogation in Individual Lyrics of Station Island
  • 2.2 Spiritual Pilgrimage in Station Island
  • 2.3 Sweeney, Metaphor of an Artist
  • Chapter 3 Approaching Dante in Form
  • 3.1 Dante, as an Example of Exile Poet under Political Pressure for Heaney
  • 3.2 Dantean Meditation in Station Island
  • 3.3 Dantean Poetic Forms in Station Island
  • Chapter 4 Heaney’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Poets’Responsibilities
  • 4.1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Poetic Tradition
  • 4.2 Heaney’s Thinking about Social Responsibility
  • Conclusion
  • Acknowledgements
  • Bibliography
  • 作者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谢默斯·希尼诗歌语篇平衡观取效行为阐析[J].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0(04)
    • [2].论谢默斯·希尼诗歌的平衡性[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3].希尼作为一种教育[J]. 上海文化 2016(07)
    • [4].希尼《挖掘》下的日常生活[J]. 海外英语 2016(16)
    • [5].怀念希尼——国内谢默斯·希尼研究综述[J]. 外国文学动态 2014(03)
    • [6].诗歌何为——谢默斯·希尼的诗歌功用观[J].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3(Z1)
    • [7].面对深处的挖掘——读谢默斯·希尼《吐默》[J]. 星星 2020(05)
    • [8].谢默斯·希尼诗二首[J]. 师道 2020(08)
    • [9].希尼诗集《区线与环线》翻译缘起[J]. 南方文学 2017(01)
    • [10].希尼诗选[J]. 南方文学 2017(01)
    • [11].谢默斯·希尼[J]. 高中生学习(高考冲刺) 2017(04)
    • [12].小虫子拯救地球[J]. 课外阅读 2017(20)
    • [13].对话谢默斯·希尼:门开着可屋里漆黑[J]. 雪莲 2016(03)
    • [14].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去世[J]. 世界文学 2013(06)
    • [15].希尼《草木志》中的“空中漫步”[J]. 外国文学评论 2018(03)
    • [16].希尼《人性的链条》中的多重链条[J]. 外国文学评论 2016(01)
    • [17].论谢默斯·希尼诗歌的“位置”观[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2)
    • [18].论希尼诗文中的“母亲”意象[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5(03)
    • [19].谢默斯·希尼[J]. 江南(江南诗) 2018(03)
    • [20].怀念希尼[J]. 世界文学 2014(02)
    • [21].谢默斯·希尼新作《人链》主题内涵探析[J]. 作家 2012(02)
    • [22].羞怯的灵魂——纪念谢默斯·希尼[J]. 大学英语 2013(11)
    • [23].希尼诗选[J]. 延河 2011(09)
    • [24].希尼诗选[J]. 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 2008(11)
    • [25].谢默斯·希尼的诗歌研究——从诗集《在外过冬》看希尼的诗歌艺术[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6].从“丰饶角”到“空壳”——谢默斯·希尼诗歌艺术的转变[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8)
    • [27].后殖民语境中的希尼诗歌艺术[J]. 学术界 2013(01)
    • [28].喉音的管辖——谢默斯·希尼诗歌中语言的民族身份问题[J]. 文艺研究 2013(04)
    • [29].诗歌何为——谢默斯·希尼的诗歌功用观[J]. 外国文学评论 2010(04)
    • [30].国内外希尼翻译研究述评[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标签:;  ;  ;  ;  

    Poets’ Responsibilities ——On Seamus Heaney’s Station Is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