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凉佛教述论

五凉佛教述论

论文摘要

五凉佛教即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地区佛教,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佛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凉割据政权统治下的河西地区,由于经济、政治、地理、民族等诸因素,一方面保存了汉魏以来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积极接受了外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河西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佛教兴盛的西域诸邦,与河西居留的少数民族,从风俗、血缘、语言等方面,在当时都有紧密的联系,佛学作为一种外来的信仰学说,也容易在河西传播。魏晋以后,佛教在中原传播与玄学清谈多有关涉,佛教教义作为玄学的附庸,二者互相演进,一时形成风尚;而在河西,佛教的传播由于地域的关系,从内容到形式更直接受到西域的影响。竺法护及其弟子竺法乘于西晋末年来到河西弘扬佛法,张骏时开通西域,这对前凉佛教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姑臧城内的译经活动和敦煌一地的立寺造窟活动,说明前凉时期佛教在河西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在民间已有相当的基础。河西的修窟造寺活动,到了北凉时期有了十分可观的成绩。从现存的有关记载来看,北凉统治者很重视这种表现崇信佛法的修造活动。由于北凉沮渠氏笃信佛教,河西的传译活动继前凉之后,出现了空前绝后的高潮。人数众多的中外僧人有组织、有目的地在一起从事佛经翻译;小乘佛教继续在民间流行,大乘教义受到上层人士的欢迎,大乘戒律先行于凉土。同时,北凉后期上层、民间均重视造像修寺,并大规模地开凿洞窟。所有这一切,反映出北凉时期凉州成为中国佛教中心的事实。五凉时期,凉土佛教兴盛不仅表现在佛经翻译和造像凿窟上,而且表现在凉土高僧辈出,并对佛教传播所作的贡献上。这些僧人或西行求法,得经而还;或东下长安,南至建业,北达平城,对佛教在凉土乃至整个中华的发展演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凉佛教在发展中有以下几点主要特点:与阴阳方术结合;首重禅定;译经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佛道交流,相互影响;多民族共同信奉。五凉佛教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凭借其独特的地域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兼容并蓄,既保留了汉文化的许多精华,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新成分,兼备众学,融贯中西,富有时代特色。它不仅对五凉政权本身的巩固与发展起到过巨大作用,而且对河西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南北大统一,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是当时民族融合,社会稳定,国家走向统一的催化剂和粘结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五凉佛教传播的背景
  • 一 汉以来河西政治、经济和文化概况
  • 第二章 五凉佛教的兴盛的表现及成就
  • 一 著名高僧及佛经翻译
  • 二 开窟建寺
  • 三 与内地南北方及西域的佛教交流
  • 第三章 五凉佛教的特点及其地位
  • 一 五凉佛教的特点
  • (一) 与阴阳方术结合
  • (二) 首重禅定
  • (三) 译经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 (四) 佛道交流,相互影响
  • (五) 多民族共同信奉
  • 二 五凉佛教的地位和影响
  • 附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世纪以来的北凉史研究[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8(05)
    • [2].北凉时期敦煌民间杂密信仰问题考察——以北凉石塔为中心[J]. 敦煌学辑刊 2009(04)
    • [3].北凉石塔研究的综合版——殷光明《北凉石塔研究》[J]. 敦煌学辑刊 2008(01)
    • [4].北凉手工业研究——兼论北凉的经济贸易[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2)
    • [5].论北凉石塔造像中的南方因素[J]. 中国美术研究 2016(02)
    • [6].冲突与交融:五胡十六国时期北凉与周边政权关系研究[J]. 兰州学刊 2018(08)
    • [7].高昌北凉写经对后世的影响——以鸠摩罗什译经为中心[J]. 书法赏评 2016(04)
    • [8].凉台上的“风景”[J]. 中国老年 2018(10)
    • [9].敦煌北凉北魏石窟壁画的制作[J]. 装饰 2008(06)
    • [10].敦煌北凉、北魏石窟图案的装饰风格[J]. 大众文艺 2011(03)
    • [11].简述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天梯山第4窟北凉壁画[J]. 丝绸之路 2013(08)
    • [12].沮渠牧犍与北凉政权[J]. 昌吉学院学报 2017(06)
    • [13].吐鲁番出土北凉时期写经题记研究——以《优婆塞戒经》为中心[J]. 书法赏评 2015(01)
    • [14].从记室到凉王——段业史事考论[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2)
    • [15].高台骆驼城:北凉故都[J]. 档案 2015(12)
    • [16].敦煌石窟藻井纹样的发展和演变——以北凉、北魏末西魏初、北周至隋代藻井为例[J]. 艺术品鉴 2015(01)
    • [17].敦煌莫高窟北凉、北魏末西魏初、北周至隋代期间藻井色彩的演变探究[J]. 艺术品鉴 2015(02)
    • [18].吐鲁番出土《北凉神玺三年(公元三九九年)仓曹贷粮文书》研究[J]. 敦煌学辑刊 2014(04)
    • [19].沮渠蒙逊与凉州佛教关系[J]. 档案 2014(08)
    • [20].北凉北魏时期敦煌壁画的技法及色彩构成[J]. 敦煌研究 2009(03)
    • [21].北凉且渠封戴墓表[J]. 中国书法 2019(16)
    • [22].新获北凉“缘禾二年”冥讼文书考释[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3].敦煌壁画早期北凉272窟所见琵琶图像的文化解析[J]. 乐器 2013(04)
    • [24].北凉沮渠氏与佛教写经——兼谈公元5世纪中期南北书风的差异及“北凉体”[J]. 中国书画 2008(11)
    • [25].“高善穆”石造像塔[J]. 文物天地 2015(04)
    • [26].北凉王朝:祁连山下的苍茫背影[J]. 延安文学 2019(06)
    • [27].老祝的地盘[J]. 微型小说选刊 2018(01)
    • [28].从高善穆石造像塔看北凉时期河西佛教文化的繁荣[J]. 丝绸之路 2014(10)
    • [29].英雄纪 三千铁甲[J]. 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 2012(10)
    • [30].北凉写本《金光明经》题记的释读[J]. 世界宗教研究 2016(06)

    标签:;  ;  ;  

    五凉佛教述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