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佛教艺术中的生存意蕴研究

敦煌佛教艺术中的生存意蕴研究

论文摘要

敦煌佛教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是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艺术典范。对于敦煌艺术的研究经历了图像志的客观研究阶段,主客二分的研究思路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质疑。近年来,不少学者从艺术哲学、美学、符号学、心理学等方面研究敦煌艺术,使我们越来越读到了敦煌佛教艺术的“人情味”。本文主体部分共有五章构成,引言回顾了敦煌佛教艺术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探讨了生存论研究的可行性。第一章宗教艺术的生存维度,指出不论是原始宗教艺术,还是现在的宗教艺术,都有明显的生存维度,即它的诞生源自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它的内容始终伴随着神圣与世俗的矛盾。第二章美学的生存论诉求,首先界定了生存的含义,其次回顾了二十世纪美学的生存论转向,最后以生存论美学理论为基础揭示了美的内涵,敦煌佛教艺术正体现了这种美的精神。第三章从故事画到经变画的变迁,反映的是对人的感性生活的肯定,对人的存在优先性的肯定。第四章讨论了(观音)菩萨这一形象的宗教使命、形象演变及审美意蕴,本文认为她集中体现了中国审美中对于人的情智本性的肯定与实现,她的中国化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爱与美、爱与善的认识,对于保护神的寻找。第五章是飞天的生存意蕴,本节考察了飞天中国化的进程,飞天的飞动之美,在飞天的中国化过程中,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人生超越、精神超越的梦想,集中显示了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最后结语简明阐述了宗教艺术生存论考察的意义与价值,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宗教艺术的生存维度
  • 第一节 宗教艺术的涵义
  • 第二节 宗教艺术的生存维度
  • 第二章 美学的生存论诉求
  • 第一节 关于"生存"的界定
  • 第二节 生存论视域下的美
  • 第三章 从故事画到净土变:人的感性生活的肯定
  • 第一节 故事画的否定之否定
  • 第二节 净土变的盛行
  • 第三节 人间净土的生存理想
  • 第四章 菩萨的生存意蕴:人的情智本性的肯定
  • 第一节 自觉觉他的宗教使命
  • 第二节 观音菩萨形象的演变及审美特征
  • 第三节 个体关怀的践行者
  • 第四节 人的情智本性的肯定与实现
  • 第五章 飞天的生存意蕴:人的超越本性的肯定
  • 第一节 飞天形象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飞天的飞动之美
  • 第三节 从神之超越到人之超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敦煌佛教艺术中的生存意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