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悉檀”思想研究 ——以南北朝汉地佛教论著与《法华玄义》为对象

“四悉檀”思想研究 ——以南北朝汉地佛教论著与《法华玄义》为对象

论文摘要

于姚秦时代译出的《大智度论》等龙树一系中观学说,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深入理解佛教义理、构建学说体系的参照和基础。《大智度论》中的四悉檀范畴,因其可统摄八万四千法藏的特性,引起了当时一些论师的关注。对“四悉檀”的解释和应用,出现在净影慧远等此时期论师的著述中,成为了他们诠解经义的工具,依四种悉檀对经文所做的剖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理论倾向;到天台智顗时,其对四悉檀的翻译多有新意,更视之为判教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智顗之后,佛教学者对“悉檀”的释名多遵循智顗的看法,四悉檀的应用也更为宽泛。因此,对四悉檀含义和使用状况的研究,将有利于清晰四悉檀义在汉地的发展状况,了解南北朝时期汉地佛教学者对经典的认识和把握,反映当时的理论思潮和导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那么,从《大智度论》的首出,到智顗的大加阐扬,四悉檀在诸家论师的思想中占据了何等的地位、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就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并不十分清晰;对第一义悉檀的不同理解,是否可以成为解读南北朝至隋初诸家论师主要思想的又一路径,可否反映当时普遍关注的佛学问题和思想流向,目前仍少有问津。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从解释《大智度论》中的四悉檀义入手,对智顗之前出现过四悉檀的汉语论著进行考察,以昙鸾、北智度论师道安、净影慧远及智顗著述中的四悉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悉檀”一词的翻译状况、每种悉檀的含义与用法、四悉檀在论述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梳理了悉檀义由“成就”到“遍施”的发展过程,肯定了四悉檀在判释和融通佛教经典、体现佛教“应机设教”特征、反映当时佛教理论发展状况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大智度论》中的四悉檀义
  • 第一节 四种悉檀释义
  • 第二节 四悉檀的作用与定位
  • 第三章 南北朝时期汉地论著中的四悉檀义
  • 第一节 《略论安乐净土义》中的悉檀义
  • 第二节 《大智度论疏》中的四悉檀义
  • 第三节 《大乘义章》中的四悉檀义
  • 一、悉檀名——“悉檀”一词的译法
  • 二、对四悉檀义的分析
  • 第四章 《法华玄义》中的四悉檀义
  • 第一节 “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智顗对“悉檀”一词的义译
  • 第二节 四悉檀之辨相
  • 第三节 开权显实——四悉檀之应用
  • 一、起教
  • 二、方便与实相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四悉檀”思想研究 ——以南北朝汉地佛教论著与《法华玄义》为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