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相思地》中“张青云”之我见

《泪洒相思地》中“张青云”之我见

刘晓光(河南省豫剧二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

要说豫剧的经典剧目,我感觉《泪洒相思地》是一定要提到的。因为她剧情朴实,唱腔优美,角色均衡,内涵深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戏。也因为这部戏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豫剧演员。无论是闺门旦、小生、须生、还有花旦、老旦、娃娃生,都能通过这部戏完成对各自行当的理解启蒙。

在这部戏中,相对于王怜娟代表的闺门旦浓墨重彩的表演,小生行当的张青云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配角。王怜娟的喜怒哀乐、阴晴圆缺,无一不和这个张青云息息相关。当聚光灯照亮王怜娟这个不朽艺术形象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个风流成性、见异思迁的张青云巨大的艺术贡献。

我在河南省艺术学校学习的时候,主攻文武小生,在豫剧剧目中,小生担纲主演的戏不多,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行当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我坚信,在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在我十几年的演出实践中,出演了无数的配角,大家所熟知的有《程婴救孤》中的门客,《清风亭上》中的大管家等。通过我的努力,这些配角都为整个剧目增添了色彩。而我最为用心塑造的则是《泪洒相思地》中小生张青云的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我实践了自己对戏剧艺术独特的感悟,力争将《泪洒相思地》中的这片绿叶演绎出真实、生动、细腻、传神,同时也希望给观众提供对人物的另外一种理解。下面我就通过演出《泪洒相思地》一剧经历,谈一些关于张青云这个角色的粗浅认识。

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王怜娟的忧郁琴声不偏不倚,正好引来风流成性,但却熟识音律的张青云。故事就这样偶然开场。墙头忘情掉扇、琴台故意藏帕,自然而然地将男女主人公联系在一起。既说明王怜娟的慌忙躲藏,又表现张青云的工于心计。归还绣帕时的叮咛,索要信物时的默契,一切都在按照张青云的既定目标推进着。以前很多人将第一幕“楼台会”理解成一见钟情的约会,也因此将《泪洒相思地》定位成才子佳人戏。这一点我不同意,我认为《泪洒相思地》中的张青云应该定位成善于伪装的浪荡公子,他和王怜娟的邂逅,只是一场游戏,完全没有爱情可言。所以我一开始就将这场戏定位成社会生活剧。并通过各种细节的展示含蓄的给大家展示一个十足伪君子的内心世界;直到后来完全暴露真实面目,将一个丑陋的灵魂循序渐进的展现给观众。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张青云自告奋勇在怜娟面前大秀琴技,也可以看到张青云得到初步认可之后的得意忘形,更可以铭记张青云得寸进尺,趁热打铁的海誓山盟。使这场看似文雅深情、温馨浪漫的楼台会,实质上是一场充满欺骗和煽情的感情游戏。

随着一封家书的到来,张青云粉红色的回忆戛然而止。而此时痴情的王怜娟早已沉醉在朝云暮雨之中。在处理张青云此时的表现中,我故意加入一些情真意切的惜别之词和惟肖惟妙的戏曲程式,使大家有一种迷茫心理,难道张青云真的希望和王怜娟白头到老吗?他们之间真的日久生情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样表演一方面体现人物欣赏中错位感的独特戏剧审美,另一方面也巧妙演绎了一场虚伪心灵的假面舞会。更增加戏剧欣赏过程的互动性和曲折性。可以肯定张青云要是遇到另外的一阵琴声,另外的一方绣帕,同样也会发生另外一场楼台会。而在后来表现张青云翻脸之后的丑态时,我正是让张青云用这种思维方式来度量王怜娟对他的纯真感情的。对于张青云来说,和王怜娟的交往,不过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游戏。这样的解释也许很多人不同意。不过大家可以从那封家书上找到注脚。我先前一直不理解张父为什么要用欺骗的方式来唤回张青云,为什么不直接挑明要他回家成亲的本意呢?知子莫若父,对于风流成性、不思进取的浪子来说,唤回他的最有力的原因就是其母病危,而完成对张青云生理和心理双重约束的办法,就只有美色加权力的双重满足。单单哪一个方面,都不足以彻底征服这颗流浪已久,虚伪善变的心。此时苏州张府上下,也许正在忙碌,为好不容易攀上吏部这个高枝而欣喜若狂呢!情势到了这般境地,张府如何不使用一些手段一定要张青云回来呢?这封虚假家书自然是水到渠成!

当喜庆的唢呐牵出一对新人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为张青云紧锁的愁眉感到一丝安慰。以为那是对怜娟小姐的惦念,是对纯真感情的固守。其实不然。也就是说在张青云和王怜娟有真正爱情的情况下,张青云是不会这么快就转变态度的。当盖头掀开的一刹那,对于蒋素琴一切疑虑和担心烟消云散,对于王怜娟一切真情和爱怜灰飞烟灭。这一刻人物内心激烈的变化,没有酝酿,没有浸染,即便临别之时已经知道怜娟已有身孕,转变还是不可逆转的发生了。为什么这个激变让观众一点也不感觉突然呢?正是大家在之前的表演中已经看透张青云的本性,都知道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张青云在《泪洒相思地》中的配角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为展现王怜娟悲剧的一生来服务的。当观众置身事外笑看他人蹉跎岁月,悲欢离合的时候,一种旁观者清的优越感就会得到满足。

后来两幕的演出,张青云虽然不直接出场了,但是大家分明可以看到张青云邪恶的影子一直游离在舞台上。是他害得怜娟有家却不能归,是他害得怜娟被逼投湖自尽。尽管事情的发展掺杂了不明真相的医生的意外抄底,居心叵测的继母的煽风点火,但根源不都是张青云的风流成性,见异思迁吗?

至此一个本色的张青云开始展现在舞台上,没有了附庸风雅的掩饰,没有虚情假意的表演,有的只是一个饱食终日、酒肉穿肠的花花公子。这才是我们本应看到的张青云,之前那个文雅深情的张青云哪里去了?他随着得到蒋素琴而彻底被张青云所抛弃。假若此时王怜娟和张青云初次相遇,这场故事也许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偏偏事情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当怜娟历尽艰难、九死一生的到苏州寻亲的时候,当小丫鬟看到真相后言语激愤的时候,张青云的邪恶本质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实戏剧界对于张青云的理解应该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有人突出展现张青云所处时代的客观原因,说张青云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有人突出展现张青云自身的性格弱点,昭示很多人一步错步步错的人格劣根性。我很愿意和大家交流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无论是下乡时的高台演出,还是城市的剧场演出,我都一次次的思考这个角色,一次次的寻找这个人物。我为这个角色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我会认真把握每一个角色,争取更大的进步。

标签:;  ;  ;  

《泪洒相思地》中“张青云”之我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