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虚实论略

《吴越春秋》虚实论略

论文摘要

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由正史而衍生出来的杂史杂传是孕育小说的第一步。杂史杂传对于研究从正史到小说的过渡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东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是杂史杂传类的突出代表。《吴越春秋》是一部介于史传和小说之间的作品,可谓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本论文在列举《吴越春秋》所包含的主要史实和异闻传说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吴越春秋》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依傍史实的同时插入异闻传说的深层次原因,以便更好地说明史传文学是如何经由杂史杂传逐渐酝育出古代小说的。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该题目涉及领域的研究现状、选择该题目的原因、研究意义及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列举《吴越春秋》所记述的主要史实,从吴越君王世系、重要征战、重要人物的活动和相互关系等方面和《左传》、《国语》、《史记》等相互印证,在列举史实时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其中对于吴楚柏举之战、吴越笠泽之战、吴晋黄池之会和伍子胥、夫差、勾践、范蠡等重要人物的活动的叙述是本部分的重点。第二部分列举《吴越春秋》所夹杂的异闻传说,如伍子胥渡江、伍子胥显灵、越女试剑、孔子献乐等。在列举异闻传说时进行适当归类,力求做到层次清晰,条理谨严。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难点,分析探究《吴越春秋》的作者在创作中“虽本史实、并含异闻”的深层次原因。从中国古代重视修史的传统出发,结合史官的重要职责和知识分子的崇高感和使命感,从四个方面阐释《吴越春秋》依傍史实的原因。从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角度,结合作者的创作实际从五个方面来阐释《吴越春秋》夹杂异闻传说的原因。本部分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原因,如在阐释吴越文化对《吴越春秋》作者的创作影响方面就运用了此种方法。第四部分阐述探究《吴越春秋》虚实结合的结论。指出《吴越春秋》作为杂史杂传类的突出代表之一,在继承史书写作优良传统和开启后世小说创作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写历史的理念、人物形象塑造、组织布局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具体说明。本文的结语部分指出《吴越春秋》“虽本史实、并含异闻”特征的出现是历史传统和现实社会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重点指出《吴越春秋》以写历史的理念来写内容上虚构或虚幻的东西的方法为后世小说所继承,它在人物形象塑造、组织布局方法以及语言艺术上也为后世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在列举《吴越春秋》所载史实和夹杂的异闻传说方面采用了列举法和比较法,在探究赵晔创作《吴越春秋》“虽本史实,并含异闻”的原因时,采用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将文学、历史学和社会学有机结合起来,既考虑历史传统的影响,也兼顾当时的社会环境,以期对创作原因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该题目涉及领域的研究现状
  • (二) 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 (三)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一、《吴越春秋》之实
  • 1、吴越君王世系对照
  • 2、《吴越春秋》所叙述的重要征战
  • 3、《吴越春秋》中的重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 二、《吴越春秋》之虚
  • 1、史有其人其事,增补生动情节
  • 2、史有其人而无其事,踵事增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3、史无其人亦无其事,纯属作者虚构
  • 三、《吴越春秋》的作者在创作中"虽本史实,并含异闻"的原因探究
  • 1、依傍史实的原因
  • 2、夹杂异闻传说的原因
  • 四、探究《吴越春秋》虚实结合之结论
  • 1、以写历史的理念来写内容上虚构或虚幻的东西
  • 2、《吴越春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 3、《吴越春秋》的组织布局结构
  • 4、《吴越春秋》语言上的创作特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其他参考文献
  • 附表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吴越春秋》虚实论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