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郝懿行及其《燕子春秋》

论郝懿行及其《燕子春秋》

◎徐江朱洪兴(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46-01

摘要:郝懿行是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他把毕生精力贡献于祖国文化事业,同时他的《燕子春秋》具有较高的生物学和物候学价值。

关键词:郝懿行;燕子春秋;价值

一、训诂大师郝懿行

郝懿行(1757-1825)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他将自己的堂号叫做“晒书堂”,【1】后来人称晒书堂主人。郝懿行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宣宗道光五年,年六十九岁。嘉庆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二十五年,补江南司主事。郝懿行生性沉默,呐若不出口,然谈经则喋喋忘倦。所居四壁萧然,庭院蓬蒿常满,懿行处之泰然。懿行著作,有文集十二卷,笔录六卷,《证俗文》十八卷,《蜂衙小纪》、《燕子春秋》、《海错》各一卷,《宋锁语》一卷,《实训》一卷,《尔雅义疏》十八卷,《春秋说略》十二卷,《山海经笺疏》十八卷,《易说》十二卷,《郑氏礼记笺》四十九卷……等二十余种,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郝懿行从小刻苦好学,早有文名,十九岁入县学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受到提学使赵鹿泉的赞赏。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郝懿行以优秀的成绩,被推荐保送入国子监学习。这时的清朝统治者,一面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一面又提倡整理考订古典文献,转移人们反清斗争的目标。因此,在文化界,读书治学大都脱离现实,而埋头于古书古学,并逐渐形成对经书古义的考据学风,这种学风直到乾隆、嘉庆时期最为兴盛,历史上称为“乾嘉学派”。

郝懿行为人谦逊和蔼,但却不愿多与人交往。他遵循自己的信条:“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所以,他平时总是显得沉默寡言,若遇亲戚故旧来访,他陪伴座饮,有时竟无一句话,倘若谈论经学,则,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郝懿行“性嗜学”,即喜爱读书。郝家原是文人世家,藏有万卷古书。郝懿行做官后所得俸钱,也全用来买书。他一生履行这样四句话:在家,以读书为孝爱;做官,以读书为忠勤;修身,以读书为卓德;立名,以读书为奇勋。所以,平时总是手不释卷,即使出门,也不忘记怀揣一本。有一次郝懿行外出,因在路上光顾读书,忘记了看路,头竟碰到了树干上。郝懿行不仅酷爱读书,更勤于著述,每天读书写作至半夜,十年如一日,著书颇多。著有《尔雅义疏》、《春秋说略》、《易说》、《书说》、《诗说》、《郑氏礼记笺》、《诗经拾遗》、《汲冢周书辑要》、《竹书纪年校正》、《苟子补注》、《山海经笺蔬》、《宋琐语》、《晋宋书故》、《宝训》、《蜂衙小纪》、晒书堂《笔录》、《笔记》、《诗文集》等,已刊和未刊者合起来约有六十多种。郝懿行学问渊博,治学严谨,造诣最深的是经学,代表作是《尔雅义疏》。

《尔雅》是我国古代解释语辞和名物术语的一部训诂专书,成书于汉代,唐代列为经典之一。由于它的说解过于简略,很难让人掌握,每个词的具体意义,从东汉至清代,有不少注疏家为它作注。著名经学家邵晋涵撰《尔雅正义》,但是郝懿行认为邵晋涵的《尔雅正义》,虽然搜集资料较广,但是在音韵、训诂方面还有许多地方讲不通,也没有多少新的创见,因此,郝懿行对《尔雅》作进一步的疏解,不仅能明其然,更要明其所以然。郝懿行不仅“精训诂”,还擅长于音韵。郝懿行曾在乡下居住过多年,对草木虫鱼等各种动植物,作过详细的考察研究。他把这些多年的调查研究用于《尔雅》注疏,待草稿写成以后,曾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直到晚年才最后修订定稿。书成之后,王念孙特意校点了全书,并把书交给当时著名的经学家、校勘学家阮元刊刻行世。

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也是为时人所推重的一部书。《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秦汉两代陆续有所增删。内容主要是记述各地的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祭祀以及原始风俗等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史地文献资料,自东汉以来有不少注家为这部书作注。郝懿行在前人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正名辨物,刊正疏谬,进一步从音韵训诂方面作了不少补正,他的补正超过了当代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和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等书,被称为“实事求是之学”。阮元评价说:“吴氏广注,征引虽博,失之芜杂。毕沅校本,订正文字,尚多疏略。惟懿行精而不凿,博而不滥。”他在整理我国古典文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的著作“精博邃密,足资考证”,【2】是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

二、具有生物学和物候学价值的《燕子春秋》

郝懿行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界的事物颇为关注。他的《燕子春秋》就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对燕子的厚爱。从这篇文章里这不仅体现了他的知识素养,还道出了他娴熟的文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一类。体型小,一般在130~180毫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灰蓝黑色,古时称作玄鸟。燕子可分为雨燕、楼燕、家燕、岩燕等种类。雨燕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属鸣禽。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欢接近人类。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郝懿行在《燕子春秋》中记录了燕子在农历二至九月间的迁徙、繁殖、育雏、营巢、飞翔、捕食等行为,具有较高的生物学和物候学价值。

书中记载燕子在农历的二月飞来,八月的社日开始迁离,至农历九月完全离去。和我们现在的公历时间一致,即公历四月上旬飞来,十月下旬离去。燕子的其他行为特征都与现在相似。

《燕子春秋》中还对燕子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四种不同的燕子。

胡燕:形体特征是“胸斑黑,声大者,胡燕也”;住区“胡燕山之”;营巢特点是“胡燕巢喜长,如人家甑上突”。

汉燕、越燕:“溽湿为巢,声多稍小者,汉燕也;紫颔,声轻小者,越燕也”;住区“汉越燕家之”。

雨燕:“一种燕紫颔,尾本亦紫,其尾未有细点,作巢不入室堂,多在马厩门庑中,其巢乃泥草所成耳。余燕不也。”

从这里看出,胡燕是金腰燕(岩燕),汉燕和越燕都是家燕。和现在的燕子分类差不多。但其雨燕和金腰燕、家燕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通过形态、叫声、分布区域、营巢习性等来区别不同的燕子,对现今的生物百科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以一年十二个月为主线,讲燕子在每个月中的各种不同行为逐一安排进去,构成燕子在一年之中的行为记录。结构简洁清晰,构思巧妙精简,语言优美流畅,用典丰富,句句铿锵有力。燕子的行为表现于时间坐标之中,使得该书在动物学价值之上又增加了物候学价值。【3】以这样的方式写燕子,在我国文学史上可算得上是唯一专著的只有郝懿行的《燕子春秋》,它对我国研究其他类鸟类活动变化具有深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总之,郝懿行把毕生精力贡献于祖国的文化事业,同时他的《燕子春秋》具有较高的生物学和物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孙铭浩.著名训诂大师郝懿行[J].春秋.2006(05)

【2】清•郝懿行.郝氏遗书•春秋比•奏折[Z]

【3】魏露苓.郝懿行及其《燕子春秋》[J].文献.1998(02)

标签:;  ;  ;  

论郝懿行及其《燕子春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