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杨莉广西玉林市兴业县洛阳镇金山小学537800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能否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直接影响着这堂课的成败。对于数学课来讲,更是如此。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本人列举有效导入新课三法:

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实践也证明:小学生的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尤其学习抽象的数学,更离不开具体、直观、富有情趣的情境。学生如果没有兴趣,活动将成为一种枯燥、被动的操作,对学生的发展无益。因此,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等,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低、中年级教师可以把动画、寓言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也可以创设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高年级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去解决。

如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我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生成了下面的小故事:唐僧给师徒四人分西瓜,猪八戒分得西瓜的四分之一,孙悟空分得西瓜的八分之二……猪八戒一听就嚷嚷了:“不公平!不公平!哥哥分得多……”是不是不公平呢?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设置一个问题情境,直奔学习主题,同学们觉得很有兴趣,学习情绪空前高涨,参与探索过程尤为认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数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质疑问难,激趣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表明,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其求知欲的表现。他们在遇到矛盾时,对问题产生悬念、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会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千方百计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质疑”是很有效的导入手段之一。

如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1.欣赏音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好吗?会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媒体播放《生日歌》,师生共同欣赏)

2.提问激趣

(1)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年、月、日)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3)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

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三、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们知道,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

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布置学生到“人民大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并做好记录。课始,我让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00元、25.80元、103.80元、1.89元、1.07元……汇报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商品的标签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

2.如5.00元、25.80元、103.80元、1.89元、1.07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

对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不假思索地说出;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认为,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不影响商品的价格,如5.00元即5元;有人认为,不能这样讲,去掉小数部分中间的“0”,商品的价格就发生变化了,如1.07元。在争论中,我顺水推舟: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就会明白答案。这样引入新课教学,学生会觉得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的导入,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要“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标签:;  ;  ;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