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62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62例临床观察

甄玉成1黄英海2

(1广东省开平市三埠卫生院内科529300;2广东省开平市中医院急诊内科5293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顽固性眩晕患者按1:2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眩晕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关键词】眩晕中医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014-02

反复发作性眩晕可见于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内耳眩晕病、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脑外伤后遗症、神经功能失调等,轻者闭目能止,重者视物旋转,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甚则晕厥,病情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2009年9月~2012年2月期间,我们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9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9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中男24例,女3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8岁,病程最长为7年,最短1天;风阳上扰型27例,痰浊中阻型15例,气血亏虚型10例,肝肾阴虚型10例。对照组31例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5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2天;风阳上扰型14例,痰浊中阻型8例,气血亏虚型5例,肝肾阴虚型4例。两组所观察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型、病史和合并症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全部病例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且均经脑电地形图,颅多普勒(TCD)、颈椎X线摄片、血脂、眼底检查,部分病例作头颅CT检查。急性脑出血,高血压脑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等引起的眩晕不纳入观察对象。

1.3临床表现临床见有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体位变动时眩晕明显进一步加剧,甚至昏倒;兼见胸闷、恶心、呕吐、头呜耳聋、心惊、心慌、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

2治疗方法

2.1西医组(对照组)给予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规格500m:盐酸倍他司汀0.02g,氯化钠4.5g国药准字H13023754)静脉滴注,一日500ml(1瓶);高血压病患者给予降压药等对症治疗,

2.2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辩证施治,随证加减,每日清水煎煮一剂中药(约450ml),分早晚服,连服十天为一疗程。

2.2.1风阳上扰型,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天麻9克、钩藤12克后下、生石决明30克(先煎)、山栀子10克、黄苓9克、川牛膝12克、仁仲10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12克、夜交藤12克、茯苓12克。每日一剂,清水煎服。

2.2.2痰浊上蒙型,投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法半夏10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橘红6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生姜6克、胆南星6克、竹茹6克、大枣3枚。每日一剂,清水煎服。

2.2.3气血亏虚型,投予归脾汤治疗。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木香10克(后下)、当归10克、远志10克、天麻10克、龙眼肉15克、酸枣仁15克,生姜5片,大枣3枚。每日一剂,清水煎服。

2.2.4肝肾阴虚型,投予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15、菊花10、熟地黄15、山茱萸15、山药15、天麻10、泽泻10、牡丹皮12、茯苓15、白芍15。每日一剂,清水煎服。

2.3观察期间停用镇静剂和营养脑细胞药物。2组病例均进行病因治疗(如控制血压、降血脂等)相同,2组病例均在治疗前后作脑电地形图和TCD检查,疗程结束后综合评定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眩晕及伴发症状和体征消失,TCD和脑电地形图检查正常,半年内未复发。显效:眩晕消失,伴发症状和体征减轻,TCD和脑电地形图检查接近正常,3个月内未复发。好转;眩晕缓解,伴发症状和体征大部分减轻,TCD和脑电地形图检查示供血情况改善。无效:眩晕及TCD、脑电地形图检查未见改善。

3.2治疗结果

表1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治疗组各型疗效分析例(%)

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从表2所见,上述各型中,以风阳上扰型为常见,给予中药辩证施治,疗效最为满意。

4典型病例

张某,女,58岁,因眩晕反复发作于2009年12月12日就诊。患者主诉3年来每当劳累或头部突然转动时诱发眩晕,发作时如乘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卧床不起,体位变动时眩晕进一步加剧,伴胸闷,恶心呕吐;平素亦感头晕胀痛,颈项酸,腰膝酸软。曾肌注苯海拉明、静滴脑活素,口服西比灵和康脑灵等药,症状无好转。近一周症状加重,伴耳呜、心悸、入睡困难、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细。经X线颈椎正侧位摄片提示C4—7颈椎骨质增生,且见唇刺样改变;脑电地形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检查示:脑动脉硬化;血脂检查提示;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略升高。查体176/110mmHg,心浊音界稍向左下扩大。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高血压病(Ⅱ期);高脂血症。中医诊断:眩晕,证属:风阳上扰,肝阳上亢型。治疗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投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拟方:天麻10克、钩藤12克(后下)、生决明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山栀子10克、黄苓9克、川牛膝12克、杜仲10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12克、夜交藤12克、朱茯神12克。清水煎煮,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连服十天为一疗程。西医辅予降压、降脂,并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500ml(1瓶)/日。治疗一疗程后眩晕、头痛、耳呜症状明显减轻,第二疗程结束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后复查脑电地形图和TCD均显示正常,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

5体会

眩晕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且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包括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炎、脑损伤后遗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病。这些疾病直接或间接与组织器官血循环障碍有关。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多因风、火、痰、虚,故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论述,根据其理论不外乎辨证分为风阳上扰、痰湿中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肾精不足等类型。根据“风、火、痰、虚”致眩的发病机制而进行辩证施治:风阳上扰者,治予平肝潜阳,予天麻钩藤饮治疗;痰浊中阻者,治予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投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气血亏虚者,治予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投予归脾汤。肝肾阴虚者,予滋养肝肾治疗,投予杞菊地黄丸加减。祖国医学认为,天麻长于平肝熄风,历来被视为治眩之要药,为他药所不及,现代药理研究证明[2][3],其有扩张小动脉及微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的作用,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在上述诸证型中,加入适量天麻(以野生天麻为佳),会收到更加理想的功效。通过以上临床观察,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眩晕,起效快、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2]胡金林.天麻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09,16(3):76,81.

[3]杨世林,兰进,徐锦堂等.天麻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1):66-69.

标签:;  ;  ;  

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药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62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