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螺旋藻论文-张意

硒螺旋藻论文-张意

导读:本文包含了硒螺旋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富硒螺旋藻,高效氯氰菊酯,雄性生殖功能,斑马鱼

硒螺旋藻论文文献综述

张意[1](2019)在《富硒螺旋藻对高效氯氰菊酯染毒斑马鱼生殖和发育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环境持久性弱而且毒性较小。在害虫防治方面,拟除虫菊酯杀虫剂被广泛作为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的有效替代品。高效氯氰菊酯(β-CYP)是一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环境雌激素效应,是一种高亲脂性的杀虫剂,β-CYP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和田间害虫的预防和整治等方面。β-CYP在雄性动物生殖方面,表达雌性特异性蛋白的雄性动物可以通过环境雌激素(EEs)的促使来实现,β-CYP可损伤雄性动物性别的间性和雄性的生殖功能。硒(Se)是一种对机体非常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具有众所周知的抗氧化性质,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Se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主要存在于睾丸中,对精子的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和线粒体膜的氧化损伤方面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也是精子的颈部形成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结构蛋白。Se在睾酮的生物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Se在精子的形成过程和精子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e和硒蛋白能够确保精子的活力,并提供对活性氧的保护作用。富硒螺旋藻(Se-SP)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方法:1.通过检测斑马鱼性腺的发育状况、精子的活性、抗氧化酶的活性、组织切片、测定激素分泌的水平、分析精子的发生过程中相关蛋白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Se-SP对暴露于β-CYP的雄性斑马鱼的生殖系统的保护作用。2.通过观察斑马鱼胚胎的发育过程,24hpf胚胎的自主抽动率,48hpf胚胎的孵化率和心率以及72hpf和96hpf胚胎的体轴弯曲率来探讨Se-SP对暴露于β-CYP的斑马鱼的胚胎发育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1.β-CYP破坏斑马鱼DNA的完整性,使DNA发生断裂。2.β-CYP能减少雄性斑马鱼精子的数量,降低精子的活力,缩短精子的活动周期,损伤精子的DNA,使精子的DNA发生断裂,破坏DNA的完整性。3.β-CYP能影响斑马鱼性腺的发育,促进卵黄蛋白原(VTG)的生物合成和雌激素(E2)的分泌,增加了精原细胞的数量和精母细胞的数量,减少了精子细胞的数量和支持细胞的数量。4.50 mg/LSe-SP(Se:2mg/g Se-SP)几乎完全抑制了β-CYP的毒害效应。Se-SP对β-CYP处理斑马鱼睾丸的保护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基因cpy19a、nanos2 piwill、dazl和sycp 3的表达,上调基因odf3b、igf3、insl3和dmrt1的表达,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雄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睾丸睾酮的产生和精子的发生。5.β-CYP可以影响斑马鱼的胚胎发育,降低斑马鱼的孵化率,增加斑马鱼胚胎出现畸形的频率。6.Se-SP可以降低β-CYP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害作用结论:1.Se-SP能有效地抑制精母细胞的分化过程中β-CYP暴露所致的性腺的氧化损伤。2.Se-SP能有效提高暴露于β-CYP的斑马鱼的精子的数量,精子的活力,精子的活动周期,以及精子DNA的完整性。3.Se-SP能有效地抑制β-CYP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害作用,保护斑马鱼胚胎,使其发育趋于正常。(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2-01)

高海洋[2](2016)在《LED光照对富锌和富硒螺旋藻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藻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微藻,它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和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少数能大规模培养的微藻之一,因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而广受欢迎。以螺旋藻为生物载体,在培养液中添加含有特定矿物元素(如锌、硒等)的化合物,通过螺旋藻对矿物元素的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获得富含特定有机矿物元素的功能螺旋藻,从而发挥螺旋藻和矿物元素的协同作用,提高其医疗保健功能。要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可食用螺旋藻,普通养殖方法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产量低是制约螺旋藻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难题。本论文选取经济价值较高的钝顶螺旋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从螺旋藻产量和锌、硒含量的角度出发,研究锌和硒的添加量、培养液pH以及LED光照(光照波长、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对螺旋藻生长和对锌、硒富集作用的影响,获得能促进富锌、富硒螺旋藻生长的最佳培养方案,为功能螺旋藻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锌添加量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在Zarrouk培养液中添加ZnSO4·7H2O,研究不同锌添加量对螺旋藻生长以及锌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锌添加可以促进螺旋藻的生长,高浓度的锌添加则会抑制螺旋藻的生长。当锌添加浓度为7mg/L时,螺旋藻的生长最好,生物量W7mg/L最大,达到1.719g/L,比对照样增加11.62%。螺旋藻生物量W的顺序依次为:W7mg/L>W5mg/L>W3mg/L≈W对照组>W9mg/L>W11mg/L>W13mg/L。螺旋藻锌含量随着锌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即锌添加浓度越大越有利于螺旋藻对锌的富集。综合考虑,锌添加浓度选择7mg/L最佳。(2)硒添加量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在Zarrouk培养液中添加Na2SeO3·5H2O,研究不同硒添加量对螺旋藻生长以及硒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硒添加对螺旋藻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作用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当硒添加浓度为10mg/L时,螺旋藻的生长最好,生物量W为1.568g/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7.98%。不同硒添加浓度下的螺旋藻硒含量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综合考虑,硒添加浓度选择10mg/L最佳。(3)pH值对富锌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了pH值对富锌螺旋藻生长以及锌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加,富锌螺旋藻的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在pH=9.0时,富锌螺旋藻的生物量最大,达到1.716g/L,比pH=8.0时提高了61.77%。随着pH值的增加,螺旋藻锌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当pH=8.5时,螺旋藻锌含量最多,随后锌含量快速下降。综合考虑,选择pH=9.0比较合适。(4)pH值对富硒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pH值对富硒螺旋藻生长以及硒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从8.0升到8.5时,富硒螺旋藻的生物量快速增加,但pH=8.5后,螺旋藻生长速率变化不大,趋于稳定。随着pH值的增加,螺旋藻硒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pH=9.5时,螺旋藻硒含量达到最大,为1072μg/g,比pH=8.0时提高了31.86%。综合考虑,选择pH=9.5比较合适。(5)LED光照对富锌螺旋藻生长及锌富集的影响。采用LED光照技术研究光照波长、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富锌螺旋藻生长及锌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波长LED光照对富锌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顺序为:红光(655~665nm)>蓝光(465~475nm)>绿光(522~532nm)>对照组>黄光(570~580nm),与对照组相比,红光光照14d生物量增加13.97%,蓝光的增加10.12%,绿光的增加1.44%,黄光的减少2.88%。对螺旋藻锌富集作用的影响顺序为:黄光>绿光>蓝光>红光>对照组,第8d时螺旋藻锌含量趋于稳定,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的增加43.73%,绿光的增加23.98%,蓝光的增加14.29%,红光的增加9.04%。以LED红光做光源,在光照强度0~10000lx范围内,螺旋藻生物量与光照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在光照强度0~8000lx范围内,螺旋藻锌含量与光照强度成正相关。在光照时间0~6h范围内,LED红光对螺旋藻生长和锌富集作用的影响具有同步增长的态势,均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大。(6)LED光照对富硒螺旋藻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采用LED光照技术研究光照波长、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富硒螺旋藻生长及硒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波长LED光照对富硒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顺序为:红光(655~665nm)>蓝光(465~475nm)>绿光(522~532nm)>对照组>黄光(570~580nm),与对照组相比,红光光照14d生物量增加12.56%,蓝光的增加6.19%,绿光的增加1.16%,黄光的减少1.79%;对螺旋藻硒富集作用的影响顺序为:黄光>蓝光>红光>绿光>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的增加41.77%,蓝光的增加30.74%,红光的增加15.37%,绿光的增加8.47%。以LED红光做光源,在光照强度0~10000lx范围内,螺旋藻生物量与光照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在光照强度0~8000lx范围内,螺旋藻硒含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在光照时间0~6h范围内,LED红光对螺旋藻生长和锌富集作用的影响具有同步增长的态势,均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期刊2016-06-01)

李茜,黄伟,黄蓓[3](2016)在《富硒螺旋藻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Zarrouk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获得了硒含量达758.6μg/g的富硒螺旋藻。采用量子共振技术检测富硒螺旋藻的主要氨基酸、维生素及抗癌能力、免疫功能、抗高脂血症相关功能性指标的量价值,发现富硒螺旋藻以上各项指标的量价值均高于普通螺旋藻。同时考察富硒螺旋藻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给予小鼠连续2周灌胃富硒螺旋藻,通过尾静脉单次注射400 mg/kg的Triton WR-1339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18 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血脂水平。结果表明:与Triton WR-1339对照组相比较,富硒螺旋藻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中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普通螺旋藻高剂量组相比,富硒螺旋藻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中TG、LDL-C含量显着降低(P<0.05),HDL-C含量显着上升(P<0.05)。富硒螺旋藻对急性高脂血症有良好的保健功效。(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李蜜,徐标[4](2014)在《富硒螺旋藻对日本血吸虫肝硬化小鼠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抑制血吸虫肝硬化组织恶性变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80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随机均分为A、B、C、D4组,每组20只。A组(模型组)小鼠不作任何治疗。B组小鼠(吡喹酮组)在感染尾蚴6周时予吡喹酮500 mg/(kg·d)灌胃2 d,C组小鼠在感染尾蚴6周时予富硒螺旋藻100 mg/(kg·d)(富硒螺旋藻组)灌胃8周,D组小鼠在感染尾蚴6周时予吡喹酮500 mg/(kg·d)治疗2 d后再以富硒螺旋藻100 mg/(kg·d)(富硒螺旋藻+吡喹酮组)灌胃8周。另取10只小鼠作为正常组(E组)。第14周末分别留取各组小鼠肝组织,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测定其肝脏MDA含量、SOD活性以及端粒酶活性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单纯吡喹酮或富硒螺旋藻治疗均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显着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以及端粒酶活性与TERT表达水平(P<0.05)。与B组相比,富硒螺旋藻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SOD活性、MD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与TERT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B组、C组相比,D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减轻,肝组织中SOD活性显着升高、MDA含量以及端粒酶活性与TERT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晚期血吸虫肝硬化组织因端粒酶活性增高具有恶变可能,富硒螺旋藻可通过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抑制肝组织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而发挥抑制恶性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4年18期)

林少凯,张秀慧,秦祥慧,喻茂娟[5](2014)在《大豆、硒、螺旋藻对氟铝联合中毒大鼠骨损伤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豆、硒、螺旋藻对氟铝联合中毒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将断乳2周的SD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入对照组、高氟铝组、高氟铝大豆干预组、高氟硒干预组、高氟铝螺旋藻干预组,每组8只(组内雌雄各半)。对照组饮用自来水(贵阳市供水总公司)(含氟0.692 2 mg/L,含铝0.2 mg/L);食用非病区玉米加工饲料(含氟5.2 mg/kg,含铝6.8 mg/kg)。染氟组食用饲料为病区玉米用病区煤炭烘干后加工而成,(饲料含氟106 mg/kg,含铝19.7 mg/kg),饮水为自来水(贵阳市供水总公司)加AlCl3(含氟0.692 2 mg/L,含铝90 mg/L)。大豆干预组的干预从染氟d 1开始,大豆含量30%;高氟组在第12周出现第1例氟斑牙(每周观察1次),此时硒干预组和螺旋藻干预组开始加干预,硒粉含量3 mg/kg饲料,螺旋藻含量1 g/kg饲料。饲养5个半月,处死大鼠,取同侧股骨及胫骨用于骨密度(BMD)测量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动力学指标(包括四环素双标记间平均距离(DLL)、矿化沉积速率(MIAR)、平均类骨质宽度(MOSW)、矿化延迟时间(MLT)、类骨质表面(TOS))检测。结果氟铝联合中毒使大鼠股骨BMD降低。高氟铝组与对照组、高氟铝大豆干预组、高氟铝硒干预组和高氟铝螺旋藻干预组比较BM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铝大豆干预组、高氟铝硒干预组和高氟铝螺旋藻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BMD未见明显降低。高氟铝组DLL、M IAR较对照组减少;而MOSW、MLT、TOS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铝大豆干预组、高氟铝硒干预组、高氟铝螺旋藻干预组DLL、MIAR较高氟铝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加,DLL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OSW、MLT、TOS较高氟组有不同程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氟伴高铝条件下,大鼠骨动力学出现以骨软化为主的病理改变,提示3种干预降低了氟中毒导致的骨过度增生,使骨形成作用减缓,骨量减少,同时干预拮抗高氟所致的骨矿化障碍,减轻骨软化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4年14期)

王梅,龙军标,杨冰仪,徐英,吉宇恒[6](2013)在《浊点萃取-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富硒螺旋藻片中的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H为3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硒与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可生成稳定的配合物。经40℃水浴15 min,配合物被萃取到Triton X-114表面活性剂相,与水相分开。表面活性剂相可产生强烈的共振瑞利散射信号,最大散射峰位于470 nm,其强度与硒浓度正相关。硒在1~7μg/mL浓度范围与共振散射强度I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6 3μg/mL,RSD为2.65%。以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富硒螺旋藻片中硒的含量,通过与原子荧光法对比,测定结果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3年08期)

王韵,蔡智辉,张逸波,戚红军,凌钦婕[7](2013)在《富硒螺旋藻蛋白水解多肽的制备及其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富硒螺旋藻(SeSP)中提取含硒总蛋白(SeSP-TP),建立蛋白酶水解制备含硒多肽(SeSP-PP)的最佳条件,体外检测SeSP-PP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ICP法快速测定藻粉及总蛋白中的硒含量。结果发现,5种常见蛋白酶对SeSP-TP的水解度趋势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联合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联合酶水解,可显着提高蛋白水解度,达到87.94%,且联合水解的多肽对ACE抑制效率最高(89.47%)。碱性蛋白酶水解得到的多肽对ACE的抑制率也较高。当荧光检测出的含硒多肽高于50μg/mL时,对NO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而含硒蛋白效果不明显。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组分中测定的硒含量之和占总硒的95.47%,可能在提取制备SeSP-TP过程中,部分含硒蛋白质和含硒小分子会在沉淀、复溶和透析等步骤中丢失。(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3年07期)

任璐艳,靳兴媛,周永林,张逸波,凌钦婕[8](2012)在《应用渗透膜高密度培养富硒螺旋藻》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透析袋(OT法)组装光生物反应器,与鼓泡式生物反应器(AB法)和摇瓶(SB法)进行对比实验,探讨利用渗透膜建立高密度培养富硒螺旋藻(Se-SP)方法的可行性。称质量法监测并推算藻细胞生长率和最大生物量,荧光光度法测定Se-SP及其培养液中硒含量和形态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Se-SP中总蛋白(TP)、藻蓝蛋白(PC)、叶绿素a(Chla)、总胡萝卜素(Caro)、水溶性多糖(SPS)及巯基(—SH)含量等主要营养构成,培养液中无机碳(IC)和有机溶解碳(DOC)的含量采用自动分析仪测定。结果发现:OT法培养Se-SP的最大生物量可达9.6g/L,是AB和SB方法培养的3~5倍,其中有机硒转化率及TP、PC、Chla、SPS和—SH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相应地,培养基中IC剩余减少,DOC无明显累积。结果提示,OT法可实现Se-SP高密度培养,并有望获得优质Se-SP产品,其优势体现在高细胞增殖速率、高有机硒转化率、高无机营养源消耗率和低有机碳的积累,便于培养液的再生利用,减少废液污染。(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07期)

高冬芳,张逸波,凌钦婕,邹颖,黄峙[9](2011)在《富硒螺旋藻多肽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富硒螺旋藻(SeSP)中提取总蛋白(SeSP-TP),用不同蛋白酶水解SeSP-TP制备富硒螺旋藻多肽(SeSP-Ps),体外测定SeSP-Ps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常见蛋白酶在最适条件下对SeSP-TP水解度明显不同,其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联合使用时的酶水解度最高;虽然不同蛋白酶水解制备的SeSP-Ps均对ACE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不同酶水解的SeSP-Ps对ACE的50%抑制浓度(IC50)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联合酶解制备的SeSP-Ps对ACE的IC50值最低,为74.6μg/mL。结果提示:SeSP在体内经胃肠蛋白酶消化产生的多肽,对ACE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SeSP-Ps对ACE的抑制作用呈现显着的剂量-效应依赖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1年07期)

王梅,张红香,邹志辉,杨冰仪,陈健[10](2011)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螺旋藻片中不同形态、价态的硒》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两种富硒螺旋藻片中不同形态和价态的硒含量。研究仪器原子化器高度、盐酸、硼氢化钾浓度对硒荧光信号值的影响,比较微波和湿法消化两种消化方法,以及反复冻融和超声波细胞粉碎法对蛋白溶出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消化方法无显着性差异(P=0.6900),反复冻融法所得硒含量仅为超声波细胞粉碎法的25%~30%,超声波细胞粉碎法优于反复冻融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得两种富硒螺旋藻片硒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001),但都存在无机态和有机态的硒,并以有机硒为主,占60%左右,且主要是以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无机态的四价硒和六价硒含量,样品1有显着性差异(P=0.0094),但样品2的四价硒和六价硒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2269)。方法的检出限为0.64ng/g,加标回收率为93.0%~98.8%,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可作为不同形态和价态的硒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1年06期)

硒螺旋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螺旋藻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微藻,它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和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少数能大规模培养的微藻之一,因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而广受欢迎。以螺旋藻为生物载体,在培养液中添加含有特定矿物元素(如锌、硒等)的化合物,通过螺旋藻对矿物元素的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获得富含特定有机矿物元素的功能螺旋藻,从而发挥螺旋藻和矿物元素的协同作用,提高其医疗保健功能。要获得具有特殊功能的可食用螺旋藻,普通养殖方法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产量低是制约螺旋藻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难题。本论文选取经济价值较高的钝顶螺旋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从螺旋藻产量和锌、硒含量的角度出发,研究锌和硒的添加量、培养液pH以及LED光照(光照波长、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对螺旋藻生长和对锌、硒富集作用的影响,获得能促进富锌、富硒螺旋藻生长的最佳培养方案,为功能螺旋藻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锌添加量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在Zarrouk培养液中添加ZnSO4·7H2O,研究不同锌添加量对螺旋藻生长以及锌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锌添加可以促进螺旋藻的生长,高浓度的锌添加则会抑制螺旋藻的生长。当锌添加浓度为7mg/L时,螺旋藻的生长最好,生物量W7mg/L最大,达到1.719g/L,比对照样增加11.62%。螺旋藻生物量W的顺序依次为:W7mg/L>W5mg/L>W3mg/L≈W对照组>W9mg/L>W11mg/L>W13mg/L。螺旋藻锌含量随着锌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即锌添加浓度越大越有利于螺旋藻对锌的富集。综合考虑,锌添加浓度选择7mg/L最佳。(2)硒添加量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在Zarrouk培养液中添加Na2SeO3·5H2O,研究不同硒添加量对螺旋藻生长以及硒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硒添加对螺旋藻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作用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当硒添加浓度为10mg/L时,螺旋藻的生长最好,生物量W为1.568g/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7.98%。不同硒添加浓度下的螺旋藻硒含量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综合考虑,硒添加浓度选择10mg/L最佳。(3)pH值对富锌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了pH值对富锌螺旋藻生长以及锌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加,富锌螺旋藻的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在pH=9.0时,富锌螺旋藻的生物量最大,达到1.716g/L,比pH=8.0时提高了61.77%。随着pH值的增加,螺旋藻锌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当pH=8.5时,螺旋藻锌含量最多,随后锌含量快速下降。综合考虑,选择pH=9.0比较合适。(4)pH值对富硒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pH值对富硒螺旋藻生长以及硒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从8.0升到8.5时,富硒螺旋藻的生物量快速增加,但pH=8.5后,螺旋藻生长速率变化不大,趋于稳定。随着pH值的增加,螺旋藻硒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pH=9.5时,螺旋藻硒含量达到最大,为1072μg/g,比pH=8.0时提高了31.86%。综合考虑,选择pH=9.5比较合适。(5)LED光照对富锌螺旋藻生长及锌富集的影响。采用LED光照技术研究光照波长、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富锌螺旋藻生长及锌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波长LED光照对富锌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顺序为:红光(655~665nm)>蓝光(465~475nm)>绿光(522~532nm)>对照组>黄光(570~580nm),与对照组相比,红光光照14d生物量增加13.97%,蓝光的增加10.12%,绿光的增加1.44%,黄光的减少2.88%。对螺旋藻锌富集作用的影响顺序为:黄光>绿光>蓝光>红光>对照组,第8d时螺旋藻锌含量趋于稳定,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的增加43.73%,绿光的增加23.98%,蓝光的增加14.29%,红光的增加9.04%。以LED红光做光源,在光照强度0~10000lx范围内,螺旋藻生物量与光照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在光照强度0~8000lx范围内,螺旋藻锌含量与光照强度成正相关。在光照时间0~6h范围内,LED红光对螺旋藻生长和锌富集作用的影响具有同步增长的态势,均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大。(6)LED光照对富硒螺旋藻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采用LED光照技术研究光照波长、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富硒螺旋藻生长及硒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波长LED光照对富硒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顺序为:红光(655~665nm)>蓝光(465~475nm)>绿光(522~532nm)>对照组>黄光(570~580nm),与对照组相比,红光光照14d生物量增加12.56%,蓝光的增加6.19%,绿光的增加1.16%,黄光的减少1.79%;对螺旋藻硒富集作用的影响顺序为:黄光>蓝光>红光>绿光>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黄光的增加41.77%,蓝光的增加30.74%,红光的增加15.37%,绿光的增加8.47%。以LED红光做光源,在光照强度0~10000lx范围内,螺旋藻生物量与光照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在光照强度0~8000lx范围内,螺旋藻硒含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在光照时间0~6h范围内,LED红光对螺旋藻生长和锌富集作用的影响具有同步增长的态势,均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硒螺旋藻论文参考文献

[1].张意.富硒螺旋藻对高效氯氰菊酯染毒斑马鱼生殖和发育保护作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9

[2].高海洋.LED光照对富锌和富硒螺旋藻生长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6

[3].李茜,黄伟,黄蓓.富硒螺旋藻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6

[4].李蜜,徐标.富硒螺旋藻对日本血吸虫肝硬化小鼠肝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4

[5].林少凯,张秀慧,秦祥慧,喻茂娟.大豆、硒、螺旋藻对氟铝联合中毒大鼠骨损伤干预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14

[6].王梅,龙军标,杨冰仪,徐英,吉宇恒.浊点萃取-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富硒螺旋藻片中的硒[J].化学试剂.2013

[7].王韵,蔡智辉,张逸波,戚红军,凌钦婕.富硒螺旋藻蛋白水解多肽的制备及其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3

[8].任璐艳,靳兴媛,周永林,张逸波,凌钦婕.应用渗透膜高密度培养富硒螺旋藻[J].食品科学.2012

[9].高冬芳,张逸波,凌钦婕,邹颖,黄峙.富硒螺旋藻多肽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作用[J].食品科学.2011

[10].王梅,张红香,邹志辉,杨冰仪,陈健.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螺旋藻片中不同形态、价态的硒[J].食品科学.2011

标签:;  ;  ;  ;  

硒螺旋藻论文-张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