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国内外有许多有关《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的研究文章,也有一些对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者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这些文章基本上都以文学原著为研究对象。这三位女性形象在戏曲舞台上虽有相当高的地位,但目前还没有对具体戏曲作品中的这三位女性的舞台艺术形象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本文从文本内容、音乐结构特点、戏剧美学特征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京剧《西厢记》、昆剧《牡丹亭》、越剧《红楼梦》这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舞台艺术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合文学性与戏曲音乐、表演等特征来对三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三位女性形象的文学性在剧本中的体现、音乐结构特点与塑造三位女性形象的关系以及戏剧美学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悲剧、喜剧风格色彩以及写实、浪漫手法)在三位女性舞台艺术形象塑造上的体现。通过这些研究,从而对戏曲作品舞台人物形象的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索,对系统研究戏曲作品舞台人物形象的逻辑思维方法也进行了摸索。戏曲人物的研究应该综合地来进行,因为戏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而笔者所说的“综合”要求知识范围更广,不仅涉及戏曲表演本身“四功”、“五法”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涉及音乐、表演以外的文学、美学、导演等方面的知识。此外,研究者还应该站在戏剧的高度来进行戏曲人物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统领相关的各门知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作品简介
  • 第一节 京剧《西厢记》的诞生
  • 第二节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诞生
  • 第三节 越剧《红楼梦》的诞生与发展
  • 一、1958年以前有关《红楼梦》的戏曲作品
  • 二、越剧徐王版《红楼梦》的诞生
  • 三、越剧《红楼梦》的继续发展
  • (一) 钱单版《红楼梦》
  • (二) 郑王版《红楼梦》
  • (三) 赵方版《红楼梦》
  • 第二章 从文本内容出发对三位女性爱情生活之比较研究
  • 第一节 三位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之比较
  • 一、爱情观之比较
  • 二、在追求爱情道路上所体现的主动性之比较
  • 三、爱情结局之比较
  • 第二节 三位女性对待爱情对象功名的态度之比较
  • 第三章 从音乐结构特点出发对三位女性形象塑造之比较研究
  • 一、崔莺莺、林黛玉身上所体现的戏剧冲突与板腔体音乐的关系
  • 二、杜丽娘身上所体现的戏剧冲突与昆曲曲牌体音乐的关系
  • 第四章 从戏剧美学特征出发对三位女性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
  • 第一节 悲剧、喜剧风格色彩在三位女性舞台艺术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 一、崔莺莺与喜剧色彩
  • 二、杜丽娘与悲剧、喜剧色彩
  • (一) "梦中情"的悲中之喜
  • (二) "人间情"的喜中之悲
  • 三、林黛玉与悲剧色彩
  • (一) 两大抒情段落着重刻画了黛玉的悲剧形象
  • (二) 宝钗与黛玉悲剧形象的关系
  • (三) 本来应该喜庆场面中的黛玉悲剧形象
  • (四) "金玉良缘"、"哭灵"段落中缺席的在场者林黛玉
  • 第二节 写实、浪漫手法在三位女性舞台艺术形象塑造中的运用
  • 一、写实手法在崔莺莺心理刻画上的运用
  • 二、浪漫色彩在青春版《牡丹亭》中的体现
  • (一) 跨越生死界限的爱情故事
  • (二) 浪漫手法在花神身上的运用
  • (三) 浪漫色彩在判官身上的体现
  • 三、越剧表演风格之写实性在林黛玉身上的体现
  • (一) 亮相的写实性处理
  • (二) 动作的生活化
  • (三) 心理体验与形体动作的紧密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杜丽娘心路旅程与社会思潮的逻辑关系[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09)
    • [2].谈杜丽娘的“天然”美——从“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说起[J]. 古典文学知识 2017(05)
    • [3].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多重意蕴[J]. 戏剧之家 2016(18)
    • [4].论杜丽娘形象在“寻梦”与“写真”中的建构[J]. 作家天地 2019(06)
    • [5].浅析赵清阁小说《杜丽娘》[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08)
    •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域下“杜丽娘”人物形象新解[J]. 文教资料 2017(15)
    • [7].杜丽娘形象新探[J]. 牡丹 2018(14)
    • [8].浅谈杜丽娘“死而复生”[J]. 东西南北 2018(10)
    • [9].仿中创 做中创 趣中创[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03)
    • [10].不知游园怎惊梦[J].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2017(03)
    • [11].浅析晚明心学下杂剧创作的矛盾——以《牡丹亭》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14)
    • [12].遇见杜丽娘[J]. 散文百家 2017(04)
    • [13].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差异因素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14].破茧之蛾与扑火之蛾——杜丽娘与朱丽叶主体意识之比较[J]. 剧作家 2017(04)
    • [15].《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分析[J]. 北方文学 2017(18)
    • [16].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之比较[J]. 北方文学 2017(27)
    • [17].杜丽娘[J]. 山花 2008(14)
    • [18].试论汤显祖《牡丹亭》的“至情观”[J]. 戏剧之家 2017(09)
    • [19].论赵清阁小说《杜丽娘》对杜丽娘形象的改编[J]. 美与时代(下) 2016(06)
    • [20].我演杜丽娘[J]. 剧影月报 2008(02)
    • [21].论《牡丹亭》对《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创造性改编[J]. 四川戏剧 2014(07)
    • [22].“月落重生灯再红”——杜丽娘[J]. 大众文艺 2012(12)
    • [23].杜丽娘形象的现代性分析[J]. 学理论 2010(25)
    • [24].从新见材料《杜丽娘传》看《牡丹亭》的蓝本问题——兼与向志柱先生商榷[J]. 明清小说研究 2010(04)
    • [25].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杜丽娘“天然人”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2)
    • [26].生生死死为情多——杜丽娘形象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 [27].《牡丹亭》蓝本为《杜丽娘记》补说[J]. 文艺研究 2020(01)
    • [28].《牡丹亭》中杜丽娘“回生”的神话结构[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8(03)
    • [29].《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的深层解读——基于原型理论视域[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02)
    • [30].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牡丹亭·游园》赏析[J]. 文教资料 2011(19)

    标签:;  ;  ;  ;  ;  ;  ;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