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滑模及K-滤波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

基于滑模及K-滤波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控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诸如电力系统、生态系统、通讯系统和工业过程等大量实际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的需要,人们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回滞、死区和时滞等因素的存在会造成系统的精度下降、振荡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因此对具有非线性输入、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基于滑模控制原理及K-滤波器方法,研究了具有未知死区、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几种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针对一类具有死区非线性输入的SISO非线性系统,基于滑模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稳定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通过使用积分型Lyapunov函数避免了反馈线性化方法中可能出现的控制器奇异性问题;同时,运用两阶段法构造两个Lyapunov函数,先确定出用于建模的有界闭区域,再证明跟踪误差收敛到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全局一致终结有界。第二,针对一类具有死区非线性输入的MIMO时变时滞系统,基于变结构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稳定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通过使用Lyapunov- Krasovskii泛函抵消了因未知时变时滞带来的系统不确定性;进一步,利用Young不等式和参数自适应估计取消了非线性死区输入模型和不确定项假设中各种参数均为已知的要求。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跟踪误差收敛到零的一个邻域内。第三,针对一类具有未知死区和高频控制增益符号的SISO非线性系统,利用I型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策略。该方案将Nussbaum增益技术融入到自适应Backstepping方法中,从而无需知道高频控制增益的符号;同时引入调节函数设计自适应律,避免了过参数化问题;进一步,利用Young不等式和参数自适应估计取消了死区模型参数和扰动项上界已知的要求。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跟踪误差收敛到零的一个邻域内。第四,针对一类具有未知死区和控制方向的非线性系统,基于I型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提出了一种稳定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控制方案。该方案将动态面技术和输出反馈控制相结合,避免了过参数化问题,从而无需引入调节函数。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所有信号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且选取适当的设计常数,跟踪误差可收敛到一个小的邻域内。第五,针对一类状态不可测量的非线性互联时变时滞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K-滤波器的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控制方案。由于系统状态不可量测以及互联子系统之间时滞耦合项的存在,增加了控制器设计的困难。该方案通过利用I型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Backstepping设计方法以及引入K-滤波器和适当的Lyapunov- Krasovskii泛函,克服了这一困难。通过Lyapunov综合方法,证明了闭环控制系统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跟踪误差收敛到零的一个邻域内。通过本文的研究,较好的解决了具有未知死区、时滞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与预备知识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现状
  • 1.2.1 非线性控制研究
  • 1.2.2 Backstepping 自适应控制研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具有非线性输入的鲁棒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 2.1 引言
  • 2.2 问题的描述及基本假设
  • 2.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分析
  • 2.4 稳定性分析
  • 2.5 仿真结果
  • 2.6 结论
  • 第三章 一类 MIMO 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
  • 3.1 引言
  • 3.2 问题的描述及基本假设
  • 3.3 控制器设计
  • 3.4 稳定性分析
  • 3.5 仿真结果
  • 3.6 结论
  • 第四章 具有未知死区和高频控制增益符号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和基本假设
  • 4.3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4.3.1 滤波器与观测器的设计
  • 4.3.2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4.3.3 稳定性分析
  • 4.4 仿真结果
  • 4.5 结论
  • 第五章 基于动态面的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控制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和基本假设
  • 5.3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5.3.1 滤波器与观测器的设计
  • 5.3.2 自适应动态面控制
  • 5.3.3 稳定性分析
  • 5.4 仿真结果
  • 5.5 结论
  • 第六章 非线性时滞耦合系统的分散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控制
  • 6.1 引言
  • 6.2 问题描述和基本假设
  • 6.3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6.3.1 滤波器与观测器的设计
  • 6.3.2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6.3.3 稳定性分析
  • 6.4 仿真结果
  • 6.5 结论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自适应控制的空气舵位置伺服系统研究[J]. 液压与气动 2020(03)
    • [2].机床的自适应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02)
    • [3].多功能智能手环的远程红外激光自适应控制[J]. 激光杂志 2017(03)
    • [4].一次风压自适应控制运用的经济性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7(06)
    • [5].基于双层感知的指挥系统自适应控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24)
    • [6].浅谈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 通讯世界 2013(11)
    • [7].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应用[J]. 汽车实用技术 2019(11)
    • [8].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14)
    • [9].电传动履带车辆转向自适应控制策略仿真分析[J].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5(01)
    • [10].多模型自适应控制在空分系统中的应用[J]. 电子世界 2013(18)
    • [11].反推自适应控制与滑模控制在交流伺服电机中的应用比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 [12].直线电机的无模型周期自适应控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3].《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科技信息 2010(36)
    • [14].一类混沌金融系统的自适应控制[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5(06)
    • [15].分析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 通讯世界 2013(23)
    • [16].自适应控制压力钻井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0)
    • [17].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9(06)
    • [18].单点自适应控制策略回顾与展望[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04)
    • [19].动态环境下企业组织自适应控制模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8)
    • [20].NASA将进行自适应控制试验[J]. 航空科学技术 2009(03)
    • [21].交流电动机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 防爆电机 2008(06)
    • [22].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J]. 工程科学学报 2020(02)
    • [23].基于神经元自适应控制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研究[J].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0(07)
    • [24].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中弧长系统的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J].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8(01)
    • [25].基于坐标补偿的自动泊车系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J]. 自动化学报 2015(04)
    • [26].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加权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 [27].小型信控环形交叉口自适应控制模型与算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5)
    • [28].一类混合不确定系统的对偶自适应控制[J]. 应用科学学报 2018(06)
    • [29].输入有界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控制[J]. 系统仿真学报 2017(03)
    • [30].烟草制丝加料加香过程的无辨识自适应控制方案[J]. 烟草科技 2012(04)

    标签:;  ;  ;  ;  ;  

    基于滑模及K-滤波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