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围城》英译策略的合理性

从关联理论看《围城》英译策略的合理性

论文摘要

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翻译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翻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翻译质量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对翻译质量的评估当然也就离不开翻译批评。然而,一直以来翻译批评研究却成为翻译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质量低劣的译品,译误层出,随处可见。对于暂时还没有很强的译文鉴赏能力但又致力于翻译事业的广大青年而言,加大对翻译批评的研究,对于促使好的翻译批评作品的出现是非常有益的。然而,翻译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为依据和支撑,必须依据翻译理论以及相关的语言学、文艺学和文化理论等等。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翻译理论家提出各种翻译批评的方法。如德国学者赖斯在她的经典著作《翻译批评:潜能与局限》里建立了一个文本类型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每种文本的翻译原则和评判标准,纽马克也很重视社会背景,他强调翻译的社会交际价值,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翻译批评方法。本文作者认为斯铂佰和威尔逊(Serber &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不失为研究翻译批评的很有价值的理论。关联理论的核心在于其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个认知活动。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1)交际双方的“互明”, 2)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而最佳关联又等于语境效果:推理努力。其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种交际:1)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2)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译者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必须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换言之,原文作者企图传达给读者的语境假设在译文读者的潜在语境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要从中调出所需的语境假设是否十分费力,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是否相称。所以关联翻译论认为最好的译文应该是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原交际者的目的和受体的要求在认知环境相关的方面与原文相似。只有这样交际时才能达到最佳关联,译文读者才能用最小的努力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围城》英译本自1979年面世后,在西方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美国图书协会曾选其为1979年至1981年度的卓越著作。《围城》的英译涉及到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通过仔细通读发现译者在英译时主要运用了归化和异化以及直译和意译的策略,本文基于关联翻译理论,从翻译批评入手,分析钱钟书所要传递的意图以及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并运用文中实例对英译本翻译策略的合理性进行评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Translation Criticism
  • 1.1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 1.2 Role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 1.3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 1.3.1 Translation Criticism in China
  • 1.3.2 Brief Review of Western Translation Criticism
  • 1.4 Adequacy as New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from RT
  • Chapter Two About Relevance Theory
  • 2.1 Basic Concept in Relevance Theory
  • 2.2 Definition of Relevance
  • 2.3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 2.4 Maximal Relevance and Optimal Translation
  • 2.5 Cognitive Effects and Processing Effort
  • Chapter Three Evalua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Fortress Besieged
  • 3.1 Evalu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 3.2 Evaluation of Free Translation
  • 3.3 Evaluation of Foreignization
  • 3.4 Evaluation of Domestication
  • Conclusion
  • Reference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Acknowledgement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围城》的语言艺术发微[J].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8(04)
    • [2].《围城》中的长者及其文化意蕴[J]. 中国文化研究 2019(04)
    • [3].论《围城》中的睡眠书写[J]. 名作欣赏 2019(35)
    • [4].一枝摧毁世间一切美好的百合——《百合心》与《围城》的互文性分析[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5].《围城》版本述略[J].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0(01)
    • [6].在困境中超越——《围城》的困境解读[J]. 科技资讯 2020(10)
    • [7].我国近现代婚恋伦理的研究——以《围城》为例[J]. 大众文艺 2019(07)
    • [8].21世纪以来《围城》中女性形象的研究述评[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6)
    • [9].《围城》[J]. 美术 2018(08)
    • [10].困在《围城》中知识分子的性格浅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11)
    • [11].《围城》[J]. 艺术评论 2016(12)
    • [12].从性别视域解读《围城》女性形象[J]. 现代交际 2017(12)
    • [13].谈小说《围城》的讽喻艺术[J]. 农家参谋 2017(17)
    • [14].《围城》中知识分子的传统与现代内涵探讨[J]. 文学教育(上) 2017(12)
    • [15].《围城》中的修辞手法[J]. 浙江经济 2016(16)
    • [16].谈谈《围城》的讽刺艺术[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2(06)
    • [17].《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归化和异化[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18].《围城》文学作品赏析[J]. 品牌 2014(11)
    • [19].从《围城》中的情爱关系看知识分子群像[J]. 文学教育(上) 2015(02)
    • [20].钱钟书笔下《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J]. 才智 2015(05)
    • [21].《围城》中的“杂合”及其翻译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 [22].基于功能翻译视角的《围城》翻译策略[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 [23].《围城》中的反讽艺术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9(35)
    • [24].《围城》中人物描写的比喻运用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20)
    • [25].“规定”与“自由”:阅读的两级台阶——以《围城》为例[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15)
    • [26].基于兴趣导向的《围城》整本书阅读[J]. 学语文 2020(06)
    • [27].《围城》文学作品赏析[J]. 唐山文学 2019(02)
    • [28].《围城》[J]. 明日风尚 2019(14)
    • [29].浅谈《围城》的讽刺风格[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4(03)
    • [30].浅析《围城》中的语码转换[J]. 文教资料 2008(07)

    标签:;  ;  ;  ;  ;  

    从关联理论看《围城》英译策略的合理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