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三译本比较研究

《西厢记》三译本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最优秀代表作。本文以交际翻译学理论、语义翻译学理论和异化归化理论为基础,分别选取不同时期的三部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探求三译者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的翻译特色和得失。交际翻译强调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侧重对源语的忠实,译者不能随意改动原文,同时在目的语语义与句法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准确涵义。在语言方面,三位译者的翻译手法在不同程度上与上述翻译理论相契合。哈特译本是《西厢记》英译本的最早尝试,但对文本删减、改动,误译漏译较多;奚如谷和伊维德合译本忠实源文本,通过严谨考证,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意象,用词比较地道贴切;许渊冲出于沟通交际目的追求优美韵文,在曲词翻译方面让读者和原文读者感受到相近的效果。归化翻译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力图使译文通顺易懂,旨在为读者扫清文化障碍。异化翻译则着重表现翻译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并实现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文化方面,哈特通过选择性注释基本向读者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但对难懂的源文本部分删除的处理有失偏颇;奚如谷和伊维德合译本对白和唱词均采用散体译法,通过大量严谨脚注,向西方读者传递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并保留源文本的异域风情和文化价值;许渊冲译文典雅、流畅、洗练,但偏重于韵文效果,在文化信息的传递上留下了憾缺。译者出于不同翻译目的操控文本,,使其呈现不同的特征。作者接着探讨影响不同译本风格背后的制约因素,指出不同时期的时代和文学背景是制衡作者翻译风格的重要因素。最后作者借用韦奴蒂的抵抗翻译理论,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呼吁翻译中国经典文学要忠实原著,保留译本在文化上的差异,以保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Contents
  • Chapter One A General Survey
  • 1.1 An Overview of Romance of the Western Bower
  • 1.2 About the Three Versions of Translations and Their Translators
  • 1.3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 1.4 The Purpose,Significance and Approaches of the Research
  • Chapter Two Textual Analyses From the Linguistic Aspects
  • 2.1 At the Lexical Level
  • 2.2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2.3 At the Rhetorical Level
  • Chapter Three An Insight into the Cultural Elements
  • 3.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 3.2 Rendering of Buddhist Terms
  • 3.3 Rendering of Allusions
  • Chapter Four Reasons for Different Translating Style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Features of the Three Translating Versions
  • 5.2 Thoughts on Strategies for the Renditions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 References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Acknowledgement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谈《西厢记》语言的雅俗相间之美[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2].一起《西厢记》邮票投资案例的鉴定始末[J]. 东方收藏 2020(07)
    • [3].象牙《西厢记》酒筹连刻花牙筒[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0(04)
    • [4].观看之道——对闵氏《西厢记》观者“目光”的考察[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01)
    • [5].论《西厢记》及其英译本研究中的版本问题[J]. 湘南学院学报 2018(06)
    • [6].《西厢记》英译钩沉[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7].文化钳制视角下《西厢记》的禁止与传承[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04)
    • [8].《西厢记》非英语译本在海外的译介和传播[J]. 四川戏剧 2019(02)
    • [9].英译本《西厢记》插图研究——以熊式一、奚如谷译本为例[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10].京剧《西厢记》的改编与继承[J]. 中国京剧 2018(09)
    • [11].正确分析和评价经典作品《西厢记》——对《富贵的弱者,有限的反抗》的批评[J]. 上海艺术评论 2016(06)
    • [12].经典连环画原稿原寸系列之《西厢记》[J]. 中国艺术 2017(07)
    • [13].古瓷上的《西厢记》[J]. 收藏 2017(02)
    • [14].王实甫的《西厢记》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J]. 国际汉学 2015(02)
    • [15].《西厢记》第五本——时代的选择[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16].《西厢记》轶事研究三则[J]. 中国戏剧 2014(06)
    • [17].翻译美学视角下《西厢记》英译本的审美再现[J]. 语文建设 2016(15)
    • [18].朝鲜时代的《西厢记》接受与批评[J]. 戏剧艺术 2016(03)
    • [19].论《西厢记》在明清时期的闺阁传播[J]. 文艺评论 2016(06)
    • [20].浅探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中对《西厢记》的分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4)
    • [21].富贵的弱者,有限的反抗——《西厢记》中的女性图景及其社会想象[J]. 上海艺术评论 2016(05)
    • [22].《西厢记》第一主角之考辨论释[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02)
    • [23].《西厢记》评点“斩足”的观照意义及戏剧理论价值[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4].《西厢记》与明清俗曲[J]. 中国音乐学 2015(03)
    • [25].试析《西厢记》中老夫人的形象[J]. 黑河教育 2008(05)
    • [26].化俗为雅、化雅为俗——许渊冲英译《西厢记》赏析[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03)
    • [27].穿越时空的遥契——对《西厢记》中红娘与《伪君子》中桃丽娜的比较研究[J]. 文教资料 2016(36)
    • [28].《西厢记》主题的反抗精神之再探究[J]. 文教资料 2018(36)
    • [29].《西厢记》中的闲笔妙用[J]. 文教资料 2018(36)
    • [30].略论《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J]. 课外语文 2016(21)

    标签:;  ;  ;  ;  ;  ;  

    《西厢记》三译本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