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切入点省力又省时

选准切入点省力又省时

高卫磊周君峰山东省平邑县平邑街道一中273300

怎样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吕叔湘语)的现象呢?选准切入点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课堂教学切入技巧,平常惯用的有语言的切入技巧,它用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否则,正如《大学》一书中说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切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显著特征,由此可见切入的重要性,教育者真不能小视它。

下面以课文为例,浅谈如何选准切入点进行课文和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画图切入法

画图切入法,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起到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可以让学生用诗词名句或自拟诗句理解春草、春雨、春花等,按照自己的想象给它们画出相应的图画。

二、从文眼切入

归有光的抒情散文《项脊轩志》一文的文眼就是它的中心句:“然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教师就可以把这个句子作为切入点。围绕这个点可提两个问题:喜从何来?悲在何处?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细致体会文本中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四喜四悲”。“四喜”是:一喜劳动有获,二喜环境清幽,三喜读书之乐,四喜夫妻恩爱;“四悲”是:一悲“诸父异爨”,二悲幼年丧母,三悲祖母之亡,四悲中年悲妻。在体会“喜悲”中兼及语言学习、能力训练和德育熏陶,从而在师生互动中轻松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三、激情切入法

教学《背影》一文中的“月台送行”这一情节,作者望着父亲前去买橘子时候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些感人的描写,就可以向学生切入问题:“同学们,你认为哪些因素使作者望着背影而流泪?”这样切入,不仅训练了学生多角度思考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眼泪中望着父亲背影这一行为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同时,这样的切入法教学,可以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创、尽可能是没有遗漏的设想地让每个学生有回答的机会,从而也就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吕叔湘语)的现象。

四、从文题切入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吗》可以从题目作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教学。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修辞(设问),接着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些人”对此问题的看法:“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再找出作者鲁迅对此问题的回答:“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最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批驳“一些人”的错误论调,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

这样扣住文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快捷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五、从线索切入

线索是作者的行文思路。叙事文章都有线索,或以物为线索,或以人为线索,或以心理变化为线索,或以情感变化为线索,较复杂的记叙文还有多条行文线索。

设计阅读教学时,可把线索作为一个切入点。例如阅读苏轼的《前赤壁赋》,可抓住“乐——悲——喜”这条感情变化的线索来设计教学过程。

我们从行文的字面上很容易找出他的情感变化线索:乐(“于是饮酒乐甚”)——悲(“苏子愀然”)——喜(“客喜而笑”)。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线索点”来提问突破,探究“乐悲、喜”的诱因是什么呢?与“乐、悲、喜”相对应的情感诱因应该是“游赤壁”、“望美人”、“悟人生”。

游赤壁之乐可表现在六个方面:同游之乐、饮酒之乐、吟诗之乐、赏景之乐、纵游之乐、忘情之乐。

望美人之悲。“美人”在此当指苏轼的理想抱负,“悲”是悲壮志难酬。“悲”的具体表现是他对人生的感叹,他感到人生短暂、渺小,人生矛盾、无常;悟人生之喜。作者用道家旷达的“宇宙观”和佛家的“平常心”看“水和月”的变与不变,参悟到了人要顺应自然、顺从天道、淡泊名利的道理,从而转悲为喜。

这样紧紧抓住“乐——悲——喜”这条情感变化的线索,引导学生、解读全文,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然后进一步提问:苏轼这种对待人生挫折的态度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

六、从巧合切入

巧合是以偶然碰巧的事件反映生活必然的一种结构技巧,阅读教学中不妨抓住这个巧合处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例如《麦琪的礼物》,如果按常规进行阅读教学,既繁琐又无新意。如从情节的巧合处展开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麦琪的礼物》写的是夫妻圣诞节互送礼物的故事。可以围绕“巧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解读文本。

1.这个故事巧合在什么地方?

2.作者采用什么样的线索结构写出巧合之事?

3.巧合揭示了怎样的夫妻情?

4.这种神圣的感情为什么要通过送礼这个非常物质化的方式来表现?

从以上事例可看出,这种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程序,使教学思路明晰单纯,课堂提问精辟实在,师生活动空前活跃,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选准切入点,确实是一种省力又省时的教学方法。

标签:;  ;  ;  

选准切入点省力又省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