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张玮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房镇中心小学255000

【摘要】一个人的品德言行,是决定着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观念与习惯尚未养成,因此更要着重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其重要意义高度上高度认识,从实际策略展开分析,从理论层面给予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94-01

前言

人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渗透在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贯穿一生,影响着发展,决定着一生的走向。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基础尚未奠定,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认真开展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教育,才能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一、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教育的意义分析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是不经意透露出的素养,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而小学阶段则是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思想行为基础尚未养成,因此必须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以确保学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未来。

但是根据目前的学生品德及行为习惯情况来看,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教育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其一是许多教师并未体现出榜样作用,很难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其二是教师的引导方式脱离生活实际,充满假大空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其三是并未遵从学生主体的原则去开展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成长需求缺乏了解,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素养强化需求。其四是评价方式过于陈旧,单一武断的评价方式,非好即坏,非对即错,缺乏变通性,也不是有参考价值的意见。这些问题得到重视与解决,才能便于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

二、小学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做好榜样示范

教师是学生学习与人生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包括教师的品德言行,也影响着学生。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依靠模仿与重复,所以为了真正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素养提升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榜样完善自我,教师必须要首先做出表率。希望学生具备的素养,自身必须要具备,希望学生养成的习惯,自身首先要具备。教师平日必须要充分重视自我完善,要给自己订立自我培养的计划,并且严格依照计划执行,从日常中的各方面入手衣食住行,处处留心,认真对待,严谨规划,才能真正形成习性,影响一生。而养成正面习性与观念的教师,也自然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影响。

(二)结合理论与生活

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渗透于生活当中的,影响人言行举止的自我约束准则。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学体系下,思想品德显然成为了一门理论课程,许多假大空的理念贯穿其中,似乎只为了取得分数而存在,并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偏离了本质,是不具备实际意义的。为了真正确保学生的素养得以提升,教师应当确保教育更贴近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摆脱各方面局限,才能够确保得到更理想的引导成果。在实际引导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最基本的生活细节入手去建立引导情境,进而才能让学生更快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理念。例如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意识,可以布置“为父母完成一件事”的长期任务,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关心,这是非常有利的途径[2]。

(三)了解学生的成长特征与需求

人的每个成长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与需求,特别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观念不够明确,易受影响,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根据学生这一时期学生的实际言行特点,成长需求等各个方面入手,琢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了解引导的要点,去针对性思考引导策略,学生才会更加信服。为此学校应当组织教师参与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让教师学会如何引导学生,特别是要融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以确保教师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了解如何正面引导学生,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抵触心理,与教师成为朋友,信任教师,与教师共同进步,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素养优秀的人。

(四)改变评价的理念

评价是教育过程当中的必要环节,对于品德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品德教育并不是理论科目,所以如果以应试的标准去审核学生,认为学生不记住理论概念即是品德与能力有问题,这是完全错误的衡量标准。为了让学生真正有进步,教师必须要首先转变评价思维,真正以身心的成长为目标去开展综合性的教学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出评价的意义。当前的评价机制要得到改革,教师必须要结合一部分的理论,以及学生的个人言行、观念等多方面的信息去开展评价,不可过度被自身的主观感受影响,只看学生的好处或是弊端,而应当不带任何主管情感的去客观进行评价,结合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去分析,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容易接受。

(五)创设思想品德教育环境

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于他们的思想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学校属于学生实践、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需要构建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园环境。首先,需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属于学校的创扩,良好的校园文化、优美的环境气氛,都可以给学生向上和奋进的力量,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可以陶冶情操。为了让学生可以收到正面影响,学校还可以开展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利用辩论活动、自我展示活动、观看录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发展自己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提升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一个人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是其最基本的素养。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无论是在校内的学习或是生活,以及后续的社会发展,都需要以优秀的品德,以及良好的习惯为基础。

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体系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必须要提起重视,认真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具备优秀的素养,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张仲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下)[C].:,2005:1.

[2]周来杰.小学思想品德课行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6,38(03):124-128.

标签:;  ;  ;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