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设计与分析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设计与分析

论文题目: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设计与分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应用数学

作者: 王翠红

导师: 黄天民

关键词: 滑模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抖振

文献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年来,模糊控制成为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模糊控制的优势在于它对于那些难以建立数学模型或根本不可能用解析模型描述的复杂工业过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出现于50年代的滑模控制是指当系统状态在达到滑模面后,会自动沿着滑动平面滑向控制目标,不受系统参数的摄动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它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系统运动状态在到达滑动面后,会在滑动平面附近产生高频抖振,同时使系统达到滑动运动的控制量也产生高频抖振。 本文对滑模控制进行了一些研究,将模糊控制与滑模控制结合,针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基于模糊逻辑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在此方法中,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模糊逼近控制器FAC和模糊滑模控制器FSMC。其中,FAC利用模糊逻辑系统全局逼近理想控制器,FSMC用于全局补偿系统的不确定性及消除外部的干扰的影响。这个闭环控制系统在Lyapunov意义下全局稳定且系统跟踪误差收敛于零的某一邻域内。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变结构理论的发展背景

1.2 变结构理论的发展情况

1.3 抖振问题

1.3.1 抖振产生的机理

1.3.2 国内外消除抖振的主要方法

1.4 模糊滑模控制的研究情况

1.4.1 模糊滑模控制的研究背景

1.4.2 模糊滑模控制的研究成果

1.5 本论文的结构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变结构控制理论

2.1 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2.2 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概念

2.2.1 基本定义

2.2.2 基本条件

2.3 变结构控制设计的基本要求

2.4 变结构控制的设计过程

2.4.1 切换函数的设计

2.4.2 控制律的设计

第3章 模糊滑模控制

3.1 模糊控制器的特点

3.2 模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3.2.1 精确输入量的模糊化

3.2.2 模糊规则的形成和推理

3.2.3 反模糊化

第4章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设计

4.1 模糊逻辑系统及其基函数

4.2 问题的描述

4.3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4 模糊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4.5 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4.6 仿真实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8-16

参考文献

  • [1].两轮自平衡小车的模糊滑模控制研究[D]. 方红.安徽工业大学2018
  • [2].模糊滑模控制在电动执行器上的应用研究[D]. 王立石.天津大学2005
  • [3].模糊滑模控制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谢祖林.武汉理工大学2006
  • [4].变桨系统模糊滑模控制技术研究[D]. 高艳红.兰州交通大学2012
  • [5].车辆主动悬架的模糊滑模控制策略研究[D]. 李志永.吉林大学2013
  • [6].模糊滑模控制的研究[D]. 孙静.北京化工大学2003
  • [7].一类欠驱动系统的分层模糊滑模控制[D]. 李帅.烟台大学2014
  • [8].迟滞混沌神经元/网络的模糊滑模控制及应用研究[D]. 刘畅.天津工业大学2016
  • [9].循环流化床锅炉主汽压自组织模糊滑模控制系统的设计[D]. 黄洋.东北大学2009
  • [10].基于模糊滑模控制算法的移动式逆变电源的研究[D]. 蔡林君.东南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智能滑模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 郝月龙.太原科技大学2007
  • [2].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模糊滑模控制[D]. 刘栋.江苏大学2007
  • [3].模糊滑模控制的研究[D]. 孙静.北京化工大学2003
  • [4].基于自适应模糊滑模的机器人控制研究[D]. 孙炜伟.曲阜师范大学2005
  • [5].基于模糊模型的滑模控制研究[D]. 孙骥.北京化工大学2005
  • [6].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D]. 张丽娟.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
  • [7].模糊滑模控制在电动执行器上的应用研究[D]. 王立石.天津大学2005
  • [8].模糊滑模控制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谢祖林.武汉理工大学2006
  • [9].数控转台环形力矩电机伺服系统模糊滑模控制的研究[D]. 闫凤光.沈阳工业大学2006
  • [10].模糊滑模控制方法研究[D]. 李雨晨.沈阳工业大学2004

标签:;  ;  ;  ;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的设计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