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合角度对比分析“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译本

从杂合角度对比分析“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译本

论文摘要

“杂合”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两种动物或植物的后代。“hybrid”该词早在十七世纪就已经在英语中出现,后来自然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以及社会、人文科学也借用了这一概念,在这些学科中,“杂合”指“具有发生交流的两方的特点、但与两方又都不相同的混合体。”翻译中的“杂合”(hybrid)是一个借用的概念,翻译中“杂合”的涵义其实就是“不同语言和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最后形成的具有多种语言文化特点但又独具特色的混合体”。翻译是文化之间交流的媒介,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杂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翻译研究的新视角。杂合与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只要目的语文本进人本土文化,无论译者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译文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程度的杂合。而归化和异化的差别只是杂合程度的不同而已。不管杂合的程度有多低,都会将异族的语言文化价值观带入目标文化,而无论程度多高,也无法彻底改变目标文化的民族身份。为了使本文的观点和论证更充分、有力,本文以分别由张谷若先生与孙致礼先生和唐慧心合译的《德伯家的苔丝》为例,两个译本分别被公认为是归化和异化的典型。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并不是仅局限于某一种翻译策略,而是综合运用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译本中既能体现出源语的语言文化特点,同时也契合目标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审美。具体在语言、句法、文化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目的语的异质性成分,表现出杂合的特点。通过例句分析,充分说明杂合的翻译策略在语言翻译方面的具体表现有词汇、和句法的翻译;在文化翻译方面,杂合翻译策略的应用则具体体现为习语、谚语的翻译。使用“杂合”这种翻译策略,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特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存下来。第六章是结论部分,通过探讨杂合理论和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杂合现象,作者得出结论:杂合是翻译的本质特征,它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发,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1 Introduction
  • 1.1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Study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2 Post-Colonial Theory
  • 2.1 The Definition of Post-Colonial Theory
  • 2.2 Previous Research on Post-Colonial Theory
  • 3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 3.1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
  • 3.2 The Defini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 3.3 Rethinking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Post-colonial Context
  • 4 Hybird Theory in Post-Colonial Context
  • 4.1 Origin of Hybrid Theory
  • 4.2 Development of Hybrid Theory
  • 4.3 Significance of Hybrid Theory in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 4.4 Previous Research on Hybrid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 5 Analyses of Hybridization i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 5.1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Hardy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 5.2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Zhang Guruo and Sun Zhili
  • 5.3 Analyses on Hybridization of Two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elles"
  • 5.3.1 Hybridization at Word Level
  • 5.3.2 Hybridization at Syntax Level
  • 5.3.3 Hybridiization at Cultural Level
  • 6 Conclusion
  • 6.1 Findings
  • 6.2 Limitation and Implication of the study
  • Bibliography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杂合”概念考论[J]. 江西社会科学 2020(02)
    • [2].简析戏曲与话剧的杂合、融合和整合[J]. 大众文艺 2019(06)
    • [3].关于文化杂合时代翻译杂合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1(75)
    • [4].意识形态对翻译杂合的影响[J]. 丽水学院学报 2015(03)
    • [5].赛珍珠著译中的“杂合”现象探析[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6].选择与适应——旅游英译中杂合现象解读[J]. 戏剧之家 2017(23)
    • [7].慢性胃炎宜“杂合以治”验案举隅[J]. 中医药导报 2014(16)
    • [8].文化杂合理论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启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11)
    • [9].移精变气,杂合而治[J]. 天津中医药 2013(09)
    • [10].杂合抗菌药物等的研发新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1(03)
    • [11].英译汉杂合语体的存在与对策[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 [12].从英汉两种语言谈文化杂合对翻译的影响[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3].《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译本中的翻译杂合解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7(04)
    • [14].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6(01)
    • [15].杂合理论视角下的文学方言翻译[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02)
    • [16].《翻译与语言杂合:建构世界观》述介[J]. 翻译论坛 2018(02)
    • [17].杂合理论下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J]. 学园 2015(09)
    • [18].论英汉互译与文化“杂合”[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6)
    • [19].辜鸿铭《论语》译本“杂合”特征解读[J]. 沈阳大学学报 2011(05)
    • [20].CecropinA-thanatin杂合肽对小鼠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15(08)
    • [21].文化“杂合”与翻译策略探析[J]. 成功(教育) 2010(03)
    • [22].从杂合视角看文学翻译策略[J]. 考试周刊 2009(28)
    • [23].杂合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 河南农业 2012(18)
    • [24].多对独立杂合基因群体熵变的一个定理[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25].杂合肾脏替代概念及发展前景[J]. 中国血液净化 2009(12)
    • [26].《翻译与语言杂合:世界观的建构》述评[J]. 外国语文 2016(06)
    • [27].“杂合以治”法干预湿热体质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通报 2016(04)
    • [28].中西合璧还是不伦不类?——消费者对文化杂合产品的差异化态度[J]. 北大商业评论 2015(08)
    • [29].文本杂合与零翻译[J].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02)
    • [30].“杂合以治”思想在肾阳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11)

    标签:;  ;  ;  ;  

    从杂合角度对比分析“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译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