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的干扰解耦与干扰抑制控制研究

非线性系统的干扰解耦与干扰抑制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非线性控制系统是当今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同时控制系统消除或削减外部干扰的影响一直是受学者关注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非线性系统干扰解耦与抑制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分别基于微分几何理论和模糊双曲正切模型,针对一般非线性系统、时滞非线性系统、参数不确定常时滞和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以及具有混合不确定时滞非线性系统等,对干扰解耦与抑制问题做进一步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针对一类连续非线性MIMO系统讨论了稳定干扰解耦控制问题,应用非线性微分几何理论,提出了系统关于干扰的向量相对阶,基于相对阶概念给出了静态状态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控制器可确保闭环系统不但是完全干扰解耦的,而且是输入输出解耦和线性化的,对感应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仿真。2.针对一类连续非线性时滞MIMO系统讨论了稳定干扰解耦控制问题,应用非线性微分几何理论,分别给出了无记忆和有记忆状态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控制器可确保闭环系统输出不受干扰影响且与时滞无关,同时控制系统也是输入输出解耦和线性化的。3.针对一类含有参数不确定项的连续多时滞非线性系统提出了鲁棒H∞干扰抑制控制方法,基于模糊双曲正切系统(FHM)给出了非线性系统的FHM建模方法及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应用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设计了一类鲁棒H∞干扰抑制控制器,该控制器可确保闭环系统是渐近稳定且具有指定的干扰抑制水平。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比较有以下优点:该条件是时滞依赖的且考虑了更多系统信息,使得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大大降低了结果的保守性。4.针对一类含有参数不确定项的连续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基于FHM模型设计鲁棒H∞干扰抑制控制器。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应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得到了一类鲁棒H∞干扰抑制控制器存在时滞依赖的充分条件,控制器保证闭环系统是渐近稳定的且具有指定的干扰抑制水平。5.讨论了一类同时具有参数和结构不确定的连续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的鲁棒H∞干扰抑制控制器设计问题。假设结构上未知非线性的具有时滞状态摄动是范数有界但增益是未知的,基于FHM模型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得到状态反馈自适应鲁棒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采用新自适应律和对未知参数估计方法,来消除结构不确定项对控制系统的影响。控制器可保证闭环系统鲁棒渐近稳定且具有指定干扰抑制能力。所得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和实际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非线性系统控制研究概述
  • 1.1.1 非线性系统研究方法
  • 1.1.2 不确定时滞非线性系统分析
  • 1.2 非线性系统干扰解耦与干扰抑制控制概述
  • 1.2.1 干扰解耦
  • 1.2.2 干扰抑制
  • 1.3 预备知识
  • 1.3.1 符号与记法
  • 1.3.2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要义
  • 1.3.3 微分几何基本知识
  • 1.3.4 线性矩阵不等式基础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非线性MIMO系统的稳定干扰解耦控制
  • 2.1 引言
  • 2.2 一类SISO非线性系统的干扰解耦控制
  • 2.2.1 问题描述
  • 2.2.2 干扰解耦控制
  • 2.2.3 仿真示例
  • 2.3 一类MIMO非线性系统的干扰解耦控制
  • 2.3.1 系统描述
  • 2.3.2 MIMO非线性系统的干扰解耦
  • 2.3.3 仿真示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干扰解耦控制
  • 3.1 引言
  • 3.2 一类时滞非线性系统干扰解耦控制
  • 3.2.1 问题描述
  • 3.2.2 干扰解耦控制
  • 3.2.3 仿真示例
  • 3.3 一类多时滞非线性系统的干扰解耦控制
  • 3.3.1 系统描述
  • 3.3.2 干扰解耦控制
  • 3.3.3 仿真示例
  • 3.4 本章小结
  • ∞干扰抑制'>第四章 基于FHM的不确定时滞非线性系统的鲁棒H干扰抑制
  • 4.1 引言
  • 4.2 预备知识
  • 4.2.1 一般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双曲正切模型
  • 4.2.2 非线性时滞系统的模糊双曲正切模型
  • ∞干扰抑制控制'>4.3 不确定非线性时滞系统鲁棒H干扰抑制控制
  • 4.3.1 问题描述
  • ∞性能分析'>4.3.2 鲁棒H性能分析
  • ∞控制'>4.3.3 鲁棒H控制
  • 4.4 仿真示例
  • 4.5 本章小结
  • ∞干扰抑制'>第五章 基于FHM的不确定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的鲁棒H干扰抑制
  • 5.1 引言
  • ∞干扰抑制控制'>5.2 不确定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鲁棒H干扰抑制控制
  • 5.2.1 问题描述
  • ∞干扰抑制控制'>5.2.2 鲁棒H干扰抑制控制
  • 5.3 仿真示例
  • 5.4 本章小结
  • ∞干扰抑制'>第六章 具有混合不确定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H干扰抑制
  • 6.1 引言
  • ∞干扰抑制控制'>6.2 混合不确定时变时滞非线性系统鲁棒自适应H干扰抑制控制
  • 6.2.1 问题描述
  • ∞控制'>6.2.2 鲁棒自适应H控制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问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干扰抑制门在线谱提取中的应用[J]. 振动与冲击 2019(23)
    • [2].共址调频和调幅系统干扰机理及干扰抑制需求分析[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01)
    • [3].全双工无线通信中射频自干扰抑制的凸优化分析[J]. 现代电子技术 2020(11)
    • [4].基于数字对消的跟踪干扰抑制方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0(06)
    • [5].基于频谱信息的网络多缺陷干扰抑制系统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 2020(18)
    • [6].仪表干扰抑制措施与防护优选原则[J]. 钢铁技术 2019(02)
    • [7].煤矿救援过程中动目标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J]. 煤矿机电 2009(05)
    • [8].频率捷变的全双工数字自干扰抑制方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0(03)
    • [9].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共址干扰抑制算法[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6(04)
    • [10].卫星导航欺骗式干扰抑制技术研究与分析[J].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20(04)
    • [11].水电机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J].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5(09)
    • [12].一种分组串行干扰抑制新算法研究[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0(07)
    • [13].全双工通信射频域自干扰抑制量对数字域自干扰抑制能力的影响[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7(06)
    • [14].基于降维原理的全双工射频域快速自干扰抑制算法研究[J]. 通信学报 2017(08)
    • [15].一种基于模数混合的强干扰抑制方法[J]. 电路与系统学报 2013(02)
    • [16].认知无线电中的干扰抑制合并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2(05)
    • [17].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自适应置零陷波干扰抑制算法[J]. 通信技术 2010(04)
    • [18].单天线合成阵列欺骗式干扰抑制[J]. 信号处理 2018(03)
    • [19].频域干扰抑制技术对测量接收机测量精度影响[J]. 电子技术应用 2015(07)
    • [20].多机电力系统非线性大干扰抑制控制器设计[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
    • [21].基于干扰抑制的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20)
    • [22].基于自适应对消的单通道相位编码同频异步干扰抑制[J].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1(02)
    • [23].全双工阵列的数字域联合干扰抑制算法[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0(02)
    • [24].一种基于模滤波的水面干扰抑制方法研究[J].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2(03)
    • [25].瞬态脉冲干扰抑制和浪涌防护器件[J]. 机床电器 2009(06)
    • [26].一种适用于大型阵列的递推干扰抑制算法[J]. 信号处理 2009(12)
    • [27].上行干扰抑制中的功率控制[J]. 移动通信 2009(10)
    • [28].用于提供干扰特性以便进行干扰抑制的系统和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16)
    • [29].基于回波互相关的拖引干扰抑制方法[J]. 兵工自动化 2014(03)
    • [30].基于调零技术的相干干扰抑制方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06)

    标签:;  ;  ;  ;  ;  ;  ;  ;  ;  ;  

    非线性系统的干扰解耦与干扰抑制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