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及缸内流场论文-包广元,张韦,陈朝辉,蒋倩昱

气道及缸内流场论文-包广元,张韦,陈朝辉,蒋倩昱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道及缸内流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螺旋进气道,油流法,可视化稳流测试,流场演化历程

气道及缸内流场论文文献综述

包广元,张韦,陈朝辉,蒋倩昱[1](2019)在《柴油机螺旋气道可视化油流法稳流测试及缸内流场演化历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搭建基于油流法的可视化气道稳流实验台,以YN33单螺旋进气道的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可视化稳流测试;同时构建包括气道-气门-气缸的CFD仿真模型,开展稳态-瞬态流场数值模拟,利用试验与模拟相互验证,将两种手段相结合,分析缸内流场演化历程。结果显示:气缸内壁面的油流痕迹分布与速度矢量分布呈现较好的对应关系;通过缸内瞬态流场分析可知,气缸及燃烧室内各径向截面的流场强度,在进气行程主要由进气流动主导,而在压缩行程则主要由活塞运动所主导;挤入ω燃烧室的气体涡流会因旋转半径的减小而加强,在燃烧室底部气体的涡流则受壁面摩擦影响而减弱,压缩过程中活塞运行至上止点附近,此时大部分滚流均被压碎,无论是缸内和燃烧室内滚流比都小于0.25。(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期刊2019-10-22)

黄晓冬,袁银男,谢天驰,徐明伟[2](2019)在《气道和燃烧室形状对汽油机缸内流场影响的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气道及燃烧室形状对汽油机缸内流场的影响,以某1.4L多点进气道喷射(MPI)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VL-FIRE软件对原机进气道形状进行稳态数值模拟计算,并对原汽油机在2 800r/min最低比油耗工况点进气及燃烧过程进行瞬态数值模拟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对进气道及燃烧室形状进行优化设计,提出4种计算方案,对优化前后各计算方案的缸内速度场、湍动能场、火焰前锋面密度和瞬时放热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进气道的滚流比明显高于原机气道;结合改进气道,进气侧凸起活塞能够更好地维持滚流;在点火时刻,改进气道结合进气侧凸起活塞这一计算方案的缸内湍流分布及湍动能优于改进气道结合大曲率凹坑活塞、原机气道结合原机活塞(压缩比12)与原机计算方案,点火后火焰传播速度最大,燃烧速度最快。优化进气道及燃烧室形状能够加强缸内气流运动,提高点火时刻缸内湍流强度,加速火焰传播,改善燃烧过程。(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朱明,吴伟,张韦,唐道娟,陈贵升[3](2015)在《发动机螺旋及切向气道与缸内流场的对应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包含双气道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的一维仿真模型,计算得到进气歧管及缸内的压力、温度变化曲线,以此为初始及边界条件,通过CFD计算得到气道-缸内气体场分布、流线分布的对应关系。计算结果表明:进气门开至50%时刻,由双气道进入缸内的气体尚未交叉,当进气门全开,螺旋气道进入缸内的部分气体会迅速侵入切向气道一侧空间,出现气道间气流干涉现象;将双气道进气截面独立分区,可避免流线交错、堆迭,实现对气道内不同区域的进气流动,与气体在缸内流入位置、分布范围对应关系的单独研究;从进气道不同进气截面进入气缸的气流,其在缸内的流动方向、分布范围各不相同。(本文来源于《内燃机科技(高校篇)——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12)

潘俊杰[4](2014)在《S形进气道内流场特性及流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高性能战斗机在战术需求上非常强调高隐身性,而目前喷气式飞机采用的涡轮发动机由于存在周期运动的组件很容易被侦查设备捕捉到。S形进气道由于内流道弯曲能对涡轮叶片有效遮蔽,提高了飞行器的隐身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S进气道内流场中存在流动分离、二次旋流等复杂的流动问题,这些流动问题将对发动机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本文以S形进气道内的复杂流动问题为背景,针对设计制作的某S形进气道模型进行了内流道流场特性实验研究。使用PIV、七孔探针、壁面及空间测压等流体流动测量方法,掌握了进气道内的流动特征,并确定了分离区域及起始分离点等关键信息。进行了涡流发生器应用于S形进气道流动控制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安装位置以及高度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由于传统涡流发生器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又在此基础上提出带反馈机制的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技术,大幅提升了控制效果和效率,能够根据进气道入口速度自主调节涡流发生器高度,令其始终处于最优控制参数。进行了S形进气道合成射流主动流动控制的实验研究,研制了应用于亚音速S形进气道流动控制的活塞式高速合成射流激励器,射流出口速度可达到100m/s以上。重点分析了叁缝斜出口以及“八字”出口两种形式合成射流对S形进气道的控制特性。结果表明:合成射流可有效抑制S形进气道内分离流动,提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流场畸变指数。当进气道入口速度V=160m/s时,“八字”出口合成射流能使总压恢复系数提高1.4%,稳态畸变指数降低28.7%,动态畸变指数降低17.2%。(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4-03-01)

胡云萍,李秋霞[5](2010)在《双进气道柴油机缸内流场叁维瞬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ire对某双进气道柴油机进气-压缩过程进行了叁维瞬态数值模拟,获得了进气—压缩过程中气缸内部流场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涡流的形成、发展以及稳定的全过程,为柴油机的改型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0年03期)

李敏剑,严聪,冯锦虎,刘华[6](2010)在《进气道直径大小对固冲发动机内流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在一定补燃室长度条件下进气道直径大小对固冲发动机内流场的影响,采用了标准k-ε湍流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数值模拟了一设计的固冲火箭发动机掺混燃烧过程的内流场。结果表明:在一定补燃室长度和进出口条件下,存在一最佳进气道直径,能使空气与燃气完全掺混燃烧。在文中模拟条件下的最佳进气道直径为30mm。(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刘巍,李理,杨涛[7](2009)在《旋转冲压增程弹进气道内流场旋流数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高速旋转对冲压增程弹进气道的影响,对零攻角下旋转弹丸进气道入口与出口旋流数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旋流数的解析计算式。为了检验理论分析各项假设的合理性,并对旋流数解析式的误差进行分析,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双锥进气道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冲压弹丸进气道前方来流旋流数很小,因此旋转对进气流量影响很小;理论解析式计算所得进气道出口旋流数比数值计算结果偏大,且背压越低偏差越大;普通旋转冲压弹丸进气道出口旋流数低于0.2,由于在此弱旋流进气条件下,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与直流进气状态接近,因此弹丸的旋转对冲压发动机工作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冉景煜,张志荣,张力,董浩[8](2006)在《切向进气道发动机缸内流场叁维瞬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动态网格技术为基础,采用叁维、可压、黏性、湍流模型,应用控制容积法,对切向进气道发动机进气系统叁维流场特性进行了瞬态数值研究。研究发现,在进气过程的初始阶段,缸内始终存在一对旋涡,并且沿气缸轴线向下缸内流体出现逐步融合的趋势;随着曲轴转角进一步增大,约在100°CA时缸内靠近活塞的横截面上出现单旋涡;在140°CA时,缸内横截面上大部分都只有单旋涡存在,只在靠近缸盖的横截面上有一个面积较大的主旋涡和一个面积很小的旋涡;当曲轴转角进一步增大,缸内仅存在一个单旋涡,流场压力趋于均匀。采用叁维瞬态数值计算可获得稳态计算和试验难以得到的进气系统叁维流场流动规律,为进气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06年03期)

祖炳锋,康秀玲,付光琦,徐玉梁,刘捷[9](2005)在《车用四气门汽油机气道及缸内流场的瞬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指导结构设计,缩短开发周期,在486QE车用四气门汽油机研发过程中,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 CD对其气道及缸内流场进行了瞬态模拟.采用基于模板的动网格生成技术,快速生成计算网格,计算并给出了速 度场和湍动能场.模拟结果表明,气道内流场未出现死区和逆向流动,气道结构设计合理;缸内流场中出现明显的 滚流,在压缩上止点以大尺度滚流的状态存在,高湍动能区位于火花塞附近,有利于火焰传播.样机的台架试验数 据表明,功率、油耗、扭矩和排放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王丁喜[10](2005)在《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道内流场和爆震燃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概念推进系统,脉冲爆震发动机在理论上具有很多常规发动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最近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国掀起了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的热潮。有关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原理和应用研究在世界各国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手段,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开放源代码DUNS,对脉冲爆震发动机某进气道的内流场和爆震燃烧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开放源代码DUNS和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道与爆震燃烧研究的现状(第一章)。接下来详细阐述了DUNS的内置的算法(第二章),解决了DUNS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和Linux)下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扩展了DUNS的一些辅助功能(附录Ⅱ)。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DUNS进行了如下两方面与脉冲爆震发动机相关的流场的数值模拟。 首先利用DUNS对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某一轴对称超音速进气道的内流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数值模拟,分析了进气道出口处的不同幅度和频率的扰动压力等不同出口条件对进气道内结尾正激波运动情况的影响(第叁章)。 接下来,采用并行计算和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对氩气稀释的化学恰当比混合的H2/O2混合物(氩气体积分数为70%)在初始温度和压力分别为298K和6670Pa条件下的爆震燃烧流场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爆震燃烧流场独特和规则的流场结构;并对爆震燃烧流场中的叁波点结构的形成、特点和相互作用以及稳定自持的爆震燃烧的建立过程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与他人的计算和实验结果非常吻合的结论(第四章)。 最后本文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和展望(第五章)。(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5-01-01)

气道及缸内流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气道及燃烧室形状对汽油机缸内流场的影响,以某1.4L多点进气道喷射(MPI)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VL-FIRE软件对原机进气道形状进行稳态数值模拟计算,并对原汽油机在2 800r/min最低比油耗工况点进气及燃烧过程进行瞬态数值模拟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对进气道及燃烧室形状进行优化设计,提出4种计算方案,对优化前后各计算方案的缸内速度场、湍动能场、火焰前锋面密度和瞬时放热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进气道的滚流比明显高于原机气道;结合改进气道,进气侧凸起活塞能够更好地维持滚流;在点火时刻,改进气道结合进气侧凸起活塞这一计算方案的缸内湍流分布及湍动能优于改进气道结合大曲率凹坑活塞、原机气道结合原机活塞(压缩比12)与原机计算方案,点火后火焰传播速度最大,燃烧速度最快。优化进气道及燃烧室形状能够加强缸内气流运动,提高点火时刻缸内湍流强度,加速火焰传播,改善燃烧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道及缸内流场论文参考文献

[1].包广元,张韦,陈朝辉,蒋倩昱.柴油机螺旋气道可视化油流法稳流测试及缸内流场演化历程分析[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2019

[2].黄晓冬,袁银男,谢天驰,徐明伟.气道和燃烧室形状对汽油机缸内流场影响的计算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9

[3].朱明,吴伟,张韦,唐道娟,陈贵升.发动机螺旋及切向气道与缸内流场的对应关系分析[C].内燃机科技(高校篇)——中国内燃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4].潘俊杰.S形进气道内流场特性及流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5].胡云萍,李秋霞.双进气道柴油机缸内流场叁维瞬态数值模拟[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

[6].李敏剑,严聪,冯锦虎,刘华.进气道直径大小对固冲发动机内流场的影响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

[7].刘巍,李理,杨涛.旋转冲压增程弹进气道内流场旋流数计算[J].推进技术.2009

[8].冉景煜,张志荣,张力,董浩.切向进气道发动机缸内流场叁维瞬态数值模拟[J].车用发动机.2006

[9].祖炳锋,康秀玲,付光琦,徐玉梁,刘捷.车用四气门汽油机气道及缸内流场的瞬态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2005

[10].王丁喜.脉冲爆震发动机进气道内流场和爆震燃烧的数值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

标签:;  ;  ;  ;  

气道及缸内流场论文-包广元,张韦,陈朝辉,蒋倩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