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

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

一、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胡金涛[1](2021)在《速效平喘合剂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揭示速效平喘合剂抑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核心靶点及潜在机制,再通过细胞实验探讨速效平喘合剂对脂多糖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NCI-H292炎症反应和TGF-β1/Smad3通路的影响,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评价速效平喘合剂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的抑制作用及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为治疗人类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网络药理学:利用TCMSP数据库及SwissADME平台筛选出速效平喘合剂中的主要有效化合物及其靶点;运用Cytoscape3.8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以及Drugbank数据库检索支气管哮喘及气道重塑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速效平喘合剂、支气管哮喘与气道重塑的共同靶点;使用String平台构建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细胞实验:采用脂多糖刺激NCI-H292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以及速效平喘合剂低、中、高剂量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率,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8、TGF-β1及TNF-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因子TGF-β1、Smurf2及Smad3的表达情况。动物实验:将30只雄性和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P组)和速效平喘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由5只雄鼠和5只雌鼠组成;采用卵白蛋白诱导法建立BALB/C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各组对应治疗1周后,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计数BALF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总数;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后肺组织病理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3、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转录生长因子β1水平;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肺组织中TGF-β1、Smad3和Smurf2阳性表达物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本研究共获得速效平喘合剂1 19个活性成分,816个相关靶点,支气管哮喘与气道重塑相关靶点分别为874个和1645个,速效平喘合剂调节支气管哮喘与气道重塑的作用靶点203个,再次筛选得到核心共同靶点32个;GO富集分析共得主要条目中涉及生物过程913条,细胞组成15条,分子功能48条。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核心信号通路78条。细胞实验:MT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和增殖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速效平喘合剂各组细胞活力和增殖率均显着升高(P<0.05);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因子IL-1β、IL-8、TGF-β1、TNF-α的分泌量均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速效平喘合剂各组细胞因子IL-1β、IL-8、TGF-β1、TNF-α的分泌量均显着下降(P<0.05或P<0.01),其中后3组数据指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速效平喘合剂各组细胞TGF-β1及Smad3的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Smurf2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改变。动物实验:造模后第7天,模型组小鼠体重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速效平喘合剂各组小鼠体重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且速效平喘合剂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的支气管管腔较窄,气道平滑肌和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沉积和腺体增生肥大,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肺泡内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而速效平喘合剂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情况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小鼠BALF白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模型组BALF液中WBC、EO及NEUT数量均明显增多(P<0.01),而速效平喘合剂各组中的WBC、EO及NEUT总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呈浓度依赖性改变。ELISA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β、IL-13和TGF-β1水平均升高(P<0.01),TNF-α水平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速效平喘合剂各组IL-1β、IL-13和TGF-β1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或P<0.01),TNF-α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变化。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中TGF-β1和Smad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Smurf2的表达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速效平喘合剂各组肺组织中TGF-β1和Smad3的表达量明显减少,而Smurf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改变。结论:网络药理学:速效平喘合剂可能通过多种有效成分作用于MAPK14、IFNG、mTOR及STAT1等靶点,通过调节细胞迁移、细胞对激素及生长因子刺激等反应,调控HIF1、PI3K-Akt等信号通路治疗支气管哮喘及气道重塑。细胞实验:速效平喘合剂能显着促进气道上皮细胞活力和增殖,其可能通过调控TGF-β1/Smad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水平,发挥其对脂多糖诱导NCI-H29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速效平喘合剂能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活化,调控Th1/Th2类细胞因子平衡,达到对哮喘免疫的调节作用。其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调控机制可能与调控Smurf2介导的Smad3单泛素化,从而抑制TGF-β1/Smad3信号转导有关。

王婷[2](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平喘颗粒抑制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平喘颗粒抑制支气管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对预测的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平喘颗粒抑制支气管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通过Drug Bank、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的哮喘、气道重塑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的靶点取交集,通过TCMSP、中国科学院化合物参考数据库检数据库获取平喘颗粒各化合物及其靶标基因,取交集得到平喘颗粒作用于本病的靶点,并构建平喘颗粒-疾病靶点的PPI网络,通过MCODE插件对平喘颗粒-疾病-靶点进行聚类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平喘颗粒-疾病-靶点的Cluster 1聚类的13个炎症靶点与平喘颗粒的8个主要活性成分分别进行对接,验证平喘颗粒的活性成分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从而完善平喘颗粒作用的物质基础。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GO enrichment plot可视化分析,得到参与平喘颗粒治疗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信号通路。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解析。2.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设计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平喘颗粒抑制哮喘上皮间质转化的部分机制。实验:40只BALB/c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NC组)、模型组(HDM组)、平喘颗粒组(PCG组)、布地奈德组(BUD组)。除NC组外,余下3组小鼠从第一天起采用HDM滴鼻法复制哮喘模型,每周连续5天进行10 μl HDM诱导液滴鼻,休息2天,连续诱导5周。各组小鼠在HDM诱导前1 h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其中PCG组以平喘颗粒浓缩液(31.2g/kg/d)进行灌胃治疗,NC组、HDM组和BUD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治疗。BUD小鼠于HDM诱导前1 h给予布地奈德(0.9%生理盐水2 ml+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1 mg)雾化治疗,每次雾化20min,持续给予5周,日1次。各组小鼠于造模后的第34天(末次HDM诱导后24 h)行AHR检测,小鼠AHR检测24 h后,予3%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30mg/kg)麻醉。观察指标:(1)检测各组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2)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3)ELISA法检测BALF及血清中IgE和IL-6浓度;(4)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 IL-6、α-SMA、E-cadherin 和 N-cadherin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水平;(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中p-JAK2、p-STAT3、JAK2及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平喘颗粒抑制支气管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结果:1.共得到OB≥30%和DL≥0.18的平喘颗粒化合物115个及中药靶标蛋白257个,得到哮喘气道重塑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共同靶点958个,取交集得到120个平喘颗粒治疗疾病(哮喘-气道重塑-上皮间质转化)的靶点,并构建平喘颗粒-疾病-靶点可视化网络,得到排名前20位的靶点分别为:JUN、AKT1、RELA、MAPK1、MAPK3、TNF、HSP90AA1、IL-6、MAPK14、ESR1、RB 1、FOS、EGFR、RB 1、MAPK8、NR3C1、CXCL8、VEGFA、CDKN1A和C CND1。说明这些靶点在哮喘气道重塑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平喘颗粒-疾病-靶点的Cluster 1聚类的13个炎症靶点与2.4部分筛选得到的平喘颗粒的8个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对接分析,得出平喘颗粒的8个主要活性成分与13个炎症靶点均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其中平喘颗粒的8个主要活性成分与IL-6作用的稳定性最佳。说明平喘颗粒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上皮间质转化。DAVID数据库对Cluster 1的13个核心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见平喘颗粒在治疗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功效主要与分泌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的正调控、急性炎症反应、急性期反应、MHC Ⅱ类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分子功能有关。通过K E G G富集分析得出平喘颗粒在治疗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主要与Asthma、Fc-epsilon-RI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途径有关。2.与NC组比较,HDM组气道高反应性升高,PCG组和BUD组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较HDM组均有所改善,且疗效相当(P>0.05)。3.HE染色:与NC组相比,HDM组哮喘小鼠气道管腔出现狭窄,黏膜明显水肿,腺体肥大,管壁及黏膜明显增厚,气道周围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HDM组相比,PCG组和BUD组上述病理特征减轻。PCG组和BU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AS染色:与NC组相比,HDM组小鼠肺组织可见气道黏液及杯状细胞明显增多;与HDM组相比,PCG组和BUD组黏液及杯状细胞明显减轻。PCG组和BU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asson染色:NC组小鼠肺组织气道周围仅存在极少量的胶原纤维。与NC组相比,HDM组小鼠肺组织气道上皮下及血管周围存在大量胶原沉积,广泛分布于气道周围。PCG组和BUD组小鼠肺组织Masson染色后可见胶原沉积较HDM组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G组病理变化较BUD组减轻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ELISA法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BALF及血清中IgE、IL-6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5);PCG组和BUD组小鼠BALF及血清中IgE、IL-6水平较HDM组明显降低(P<0.05);PCG组BALF及血清中IL-6明显低于BU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L-6、E-cadherin、N-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水平:与NC组相比,HDM组中IL-6、α-SMA、N-cadhe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DM组相比,PCG组和BUD组IL-6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G组和BUD组α-SMA和N-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CG vs HDM P<0.01和BUD vs HDM P<0.05)。PCG组和BUD组组间比较,PCG组均明显优于BU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JAK/STAT3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C组相比,HDM组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显着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DM组JAK2和STAT3蛋白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DM相比,PCG组和BUD组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显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CG vs HDM P<0.01 和 BUD vs HDM P<0.05)。PCG 组和 BUD 组组间比较,PCG组p-JAK2、p-STA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BU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得到平喘颗粒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干预哮喘上皮间质转化,其药理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IL-6介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哮喘上皮间质转化,减缓气道重塑进程。2.平喘颗粒能够减轻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气道胶原沉积、管壁厚度的病理变化,抑制哮喘气道重塑形成。3.平喘颗粒可以降低哮喘小鼠血清及BALF中IgE、IL-6水平,降低肺组织中 IL-6、α-SMA、N-cadherin 蛋白及 mRNA 表达,增加 E-cadherin 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JAK2、p-STAT3蛋白表达。4.平喘颗粒通过抑制IL-6介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抑制哮喘上皮间质转化,减轻气道重塑。

陈秋仪[3](2020)在《加减乌梅丸颗粒对哮喘大鼠激素干预模型气道重塑及TGF-β1/Smad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哮喘大鼠激素干预模型,运用临床确有疗效的加减乌梅丸颗粒作为治疗药物,评估该药物对模型大鼠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对气道重塑的阻抑作用,阐明加减乌梅丸颗粒阻抑哮喘大鼠激素干预模型气道重塑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普米克令舒组及中药组,适应性喂养1周,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于实验第1天和第8天腹腔注射卵蛋白(OVA)与氢氧化铝佐剂混合液致敏,第15天开始以1%OVA隔天雾化激发,除正常组和哮喘组外,其余各组均在雾化激发前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0.5 mg/kg腹腔注射,按每周0.1 mg/kg速度撤减地塞米松的剂量,普米克令舒组予普米克令舒0.413 mg/kg每日雾化吸入,中药组予加减乌梅丸颗粒1.86 g/kg每日灌胃,均用药7周,观察大鼠一般表征,末次给药24 h后取材。(1)比较各组大鼠肺通气功能及气道重塑程度:大鼠麻醉后检测各组肺通气功能,记录用力肺活量(FVC)、0.2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2)、0.2秒内的平均流速(FEV0.2/FVC%)、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F)、用力中期呼气流速(FEF25-75%)等数据;处死大鼠后取部分左肺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面积(Wat)、气道平滑肌面积(Wam)及两者占气道总面积的百分比。(2)比较各组Collagen Ⅰ、Collagen Ⅲ蛋白以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各指标变化:对大鼠右肺进行肺泡灌洗,ELISA法检测各组灌洗液中TGF-β1、Smad2、Smad3、Smad6、Smad7含量;取大鼠部分左肺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Smad2、Smad3、Smad6、Smad7、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平均光密度值;取大鼠右肺上叶、中叶,分别行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Smad6、Smad7、Collagen Ⅰ、Collagen Ⅲ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大鼠经卵蛋白激发后可观察到呼吸急促、搔抓口鼻、烦躁不安、腹肌抽搐、时有喷嚏等表现,并逐渐俯伏在一处,反应迟钝,可闻及明显的喘鸣音,地塞米松组同样具有以上表现,但体重明显减轻,毛发色泽更显暗淡,烦躁不安、暴躁程度更为明显,并具有较强攻击性,中药组以上症状均有所改善,喘鸣音减轻;哮喘组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0.2、FEV0.2/FVC%、PEF、FEF25-75%均较正常组显着下降(P<0.05),出现了持续性的气流阻塞,地塞米松组相比哮喘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各项指标较二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气流阻塞症状有所缓解;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哮喘组气道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气道管腔明显变窄,气道壁、平滑肌层和基底膜层厚度显着增加,间质纤维增生,胶原蛋白沉积增多,Wat%、Wam%较正常组均显着升高(P<0.05),气道重塑明显,地塞米松组相比哮喘组气道改变有所减轻、Wat%显着降低(P<0.05),中药组气道改变较二组均有减轻,气道周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壁、平滑肌层和基底膜层厚度降低,胶原蛋白沉积减少,Wat%显着降低(P<0.05);(2)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TGF-β1、Smad2、Smad3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Smad6、Smad7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肺组织中 TGF-β1、Smad2、Smad3、Collagen Ⅰ、Collagen Ⅲ蛋白及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Smad6、Smad7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TGF-β1含量显着降低(P<0.05),肺组织中 TGF-β1、Smad2、Smad3、Collagen Ⅰ、Collagen Ⅲ蛋白及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Smad6、Smad7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中药组肺泡灌洗液中TGF-β1、Smad2、Smad3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Smad6、Smad7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肺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Collagen Ⅰ、Collagen Ⅲ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Smad6、Smad7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研究结论:加减乌梅丸颗粒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可恢复Smad2/3和Smad6/7的平衡,抑制TGF-β1信号在细胞内的转导,进而减少气道平滑肌增生以及Collagen Ⅰ、Collagen Ⅲ蛋白沉积,抑制气道壁增厚,延缓气道重塑的发展,改善肺通气功能。

黄伟玲[4](2019)在《基于IL-33/ST2通路探讨温肾方对哮喘ILC2和DC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温肾方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调节作用。2.探讨温肾方通过IL-33/ST2通路对哮喘固有免疫细胞ILC2和DC的调节作用。3.探讨“肺肾相关”、“隐性虚损”的中医理论与免疫调节系统的关系,以补充温肾法在哮喘中的治疗依据,为中医药防治哮喘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动物实验: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L-33组、西药组(PRE)、温肾方组(WSF)、中西医结合组(CO),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用IL-33(0.5μg/50μl)滴鼻,连续滴鼻6天。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均在造模前1-2 h灌胃给药,其中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的中药在造模前1周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和IL-33组用PBS灌胃对照。在末次滴鼻结束24h内检测小鼠气道阻力;摘眼球取血后,单侧结扎,进行单侧肺组织灌洗,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分类计数;采用HE染色检测小鼠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ILC2表达和脾脏IFN-γ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中ST2,ICOS,RORα的m RNA表达;ELISA检测BALF中IL-4,IL-5,IL-13和血清Ig E的水平。细胞实验:从骨髓中分离培养树突细胞,收集培养至第8天的细胞,预先用温肾方干预1h,再用LPS刺激24h。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MHC-II、CD80、CD86的表达;ELISA检测DCs分泌的IL-6,IL-12,TNF-α细胞因子的水平;RT-PCR检测DCs中IL-33的m 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DCs中IL-33蛋白的表达。结果:动物实验:气道阻力检测:温肾方在吸入Mch 12.5mg/ml时能明显下调哮喘小鼠的气道阻力(P<0.05),其中以中西结合组下调的最为明显;温肾方可以明显下调BALF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数量(P<0.05);HE染色可见温肾方可以减轻支气管管壁厚度,减少管壁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尤以中西结合组改善最为明显;温肾方组可明显下调BALF中IL-4,IL-5,IL-13的水平和血清中Ig E的水平(P<0.01);温肾方可以下调ILC2的数量(P<0.05),温肾方组可明显下调肺组织中ICOS,ST2,RORαm RNA的表达(P<0.01)。细胞实验:温肾方不同浓度剂量0.5 mg/ml,1 mg/ml,2 mg/ml均可下调TNF-α的表达(P<0.05),且呈浓度梯度下降的趋势;温肾方1 mg/ml,2 mg/ml均可下调IL-12和IL-6的表达(P<0.05)。温肾方对DCs表面MHC-II、CD80、CD86的表达无明显下调作用(P>0.05);温肾方可以下调DCs中IL-33蛋白和m RNA的表达。结论:1.温肾方可以降低IL-33诱导的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减轻小鼠的气道炎症。2.温肾方可以抑制固有免疫细胞ILC2的数量和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延缓哮喘的进程。3.温肾方可以抑制DC的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下调自身分泌的IL-33。4.温肾方对ILC2和DC的调节作用与抑制IL-33/ST2通路相关。

唐力琼[5](2016)在《咳喘宁对RSV诱发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形态学及ICAM-1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咳喘宁对RSV诱发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支气管形态学、肺组织中ICAM表达的影响,阐明咳喘宁防治病毒诱发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理,并为其提供实验支持及依据。[方法]将60只幼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与沙丁胺醇治疗组(简称泼、沙治疗组),咳喘宁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余五组大鼠予卵清蛋白及氢氧化铝凝胶在腹腔及大腿皮下内侧注射致敏,1%卵清蛋白雾化吸入激发,激发成功后,予RSV滴鼻致使感染RSV。正常组以PBS缓冲液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及RSV滴鼻。各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当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天。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ICAM-1表达水平;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采图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支气管壁厚度及气道壁面积。[结果]1咳喘宁治疗组偶见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黏膜水肿、平滑肌增厚、管腔变窄不明显,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较少;模型组上述变化较严重。2咳喘宁各剂量组均能抑制支气管壁厚度及气道壁面积的改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1);咳喘宁中剂量组较泼、沙治疗组作用略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喘宁大、小剂量组与泼、沙治疗组相比,其作用明显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喘宁大剂量组与咳喘宁小剂量组相比,其支气管壁厚度及气道壁面积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3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其肺组织中ICAM-1表达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泼、沙治疗组、咳喘宁中剂量组优于咳喘宁大、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泼、沙治疗组与咳喘宁中剂量相比,其肺组织中ICAM-1表达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喘宁大剂量组与咳喘宁小剂量组相比,其肺组织中ICAM-1表达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1.咳喘宁可降低支气管内及其周围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气道病理学损伤。2.咳喘宁可抑制支气管壁增厚及气道壁面积增加,从而抑制气道重塑。3.咳喘宁可通过抑制肺组织中ICAM-1表达,继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黏附和迁移,从而改善RSV诱发哮喘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

周星星,徐贤达,阮晓琳,宣桂琪,陈健[6](2016)在《中药气阴双补对缓解期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塑及ERK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中药气阴双补对缓解期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塑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图像分析气道重塑,RT-PCR检测ERK、ERK2m RNA在肺组织表达,免疫印迹检测P-ERK蛋白在气道平滑肌表达。结果模型组肺组织切片平滑肌标化面积(WAm/Pbm)为(17.34±0.63)μm2/μm、内管壁标化面积(WAi/Pbm)为(42.35±3.31)μm2/μm,显着高于正常组的(7.63±0.32)μm2/μm和(26.73±1.50)μm2/μm(P<0.05);中药低剂量组WAm/Pbm为(13.68±0.52)μm2/μm,WAi/Pbm为(37.53±2.57)μm2/μm,中剂量组分别为(10.75±0.72)μm2/μm、(33.74±1.21)μm2/μm,高剂量组分别为(9.33±0.92)μm2/μm、(30.62±1.34)μm2/μm,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ERK1mRNA(4.26±0.52)、ERK2mRNA(3.54±0.37)、p-ERK(3.288±0.641)表达均显着高于正常组(1.02±0.11、0.96±0.13、0.703±0.338,P<0.05);中药低剂量组ERK1mRNA(3.23±0.45)、ERK2mRNA(2.72±0.21),中剂量组ERK1mRNA(1.65±0.26)、ERK2mRNA(1.36±0.14)、p-ERK(2.172±0.221),中药高剂量组ERK1mRNA(2.37±0.23)、ERK2mRNA(2.03±0.12)、p-ERK(1.127±0.63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中药气阴双补可改善缓解期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抑制ERKl/2m RNA及P-ERKl/2蛋白在气道中的表达。

李丽[7](2015)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机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干预哮喘小鼠后Th17细胞、CD 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1、smad2和smad7蛋白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道重塑的关系,为临床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Ba lb/c小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4只),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孟鲁司特钠组(C组)。B组、C组每只小鼠在0、14天经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致敏,A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致敏。第21天起,B组、C组给予OVA混悬液雾化激发,每次约30分钟,隔天一次,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雾化激发。C组在每次雾化前给予孟鲁司特钠混悬液灌胃,A组和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分别在雾化2周、4周及8周后的24小时内随机处死8只小鼠取左肺及脾组织以备用。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气道重塑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smad2、smad7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组织中Th17、 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结果:1、与A组相比,在激发过程中,B组、C组小鼠逐渐出现烦躁不安或少动、挠鼻子、呼吸困难等改变,其中C组上述改变较B组减轻。2、B组、C组支气管总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均较A组增厚(P均<0.05),但C组较B组上述变化减轻,激发8周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C组Th17细胞数均较A组增加(P均<0.05),但C组Th17细胞数较B组降低,激发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CD4+CD25+Treg细胞数均较A组减少,但C组CD4+CD25+Treg细胞数较B组增加,激发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C组smad2表达均较A组增加,但C组smad 2蛋白表达较B组降低,激发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smad7表达均较A组减少,但C组smad7表达较B组增加,激发4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差异更显着(P<0.01)。B组、C组小鼠肺组织中TGF-β1表达均较A组增加,但C组TGF-β1表达较B组降低,激发4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差异更显着(P<0.01)。5、C组Th17细胞数和smad2、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气道重塑呈正相关,而CD4+CD25+Treg细胞数和smad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气道重塑呈负相关;Th17细胞数与smad2、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呈正相关,与smad7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D4+CD25+Treg细胞数与smad2、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呈负相关,与smad7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1、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改变是动态变化过程,激发的时间越长,哮喘气道重塑越严重。而发生气道重塑的哮喘小鼠存在Thl7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TGF-β1及smads蛋白的表达异常,且随着激发时间延长,异常表达更明显。2、孟鲁司特钠能够延缓气道重塑,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抑制作用更明显。它能减少哮喘小鼠Th17细胞数,抑制smad2、TGF-β1的表达,增加CD4+ CD25+Treg细胞数,促进smad7的表达,纠正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异常变化,进一步改善哮喘体内Th17/CD4+CD25+Treg的免疫紊乱,进而延缓气道重塑的发生,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善越明显。

喻强强,薛汉荣,赵英杰,余建玮,洪广祥,程光宇,叶超,沈建丽,曹邦卿[8](2014)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赋予哮病"痰瘀伏肺"宿根理论科学内涵。方法:将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卵蛋白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A组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代替,分别持续1、2、3、4、5、6、7、8周,结束时相应时间,处死A、B组大鼠各5只,检测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I)、全血黏度;肺组织HE染色,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管壁总面积(Wat)、内壁面积(Wai)、平滑肌面积(Wam),并用Pbm将测量值标准化,分别以Wat/Pbm、Wai/Pbm、Wam/Pbm代表相应管壁厚度,衡量气道重塑的程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ICAM-1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全血黏度(200L/s、30L/s、5L/s)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Wat/Pbm、Wai/Pbm、Wam/Pbm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Wat/Pbm、Wai/Pbm、Wam/Pbm与ICAM-1、全血黏度(200L/s、30L/s、5L/s)呈正相关(P=0.000)。结论: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存在相关性。

马小娟[9](2014)在《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慢性哮喘的干预作用及其过程中Tfh细胞的变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Balb/c小鼠慢性哮喘的模型,并用维吾尔药神香草干预后,观察神香草对慢性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比较肺组织中MMP-9、TIMP-1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并探讨神香草能否通过调节MMP-9/TIMP-1的平衡而达到改善气道重塑的目的;检测不同组中Tfh细胞表型和含量的变化,以了解Tfh细胞是否参与了慢性哮喘的发病过程,同时观察维吾尔药神香草干预后对慢性哮喘时Tfh细胞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包括:①复制慢性哮喘的动物模型,并分别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观察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组织结构的改变,探讨神香草能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组织损伤;②通过比较各组MMP-9,TIMP-1与T细胞主要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慢性哮喘发病过程中MMP-9,TIMP-1的改变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同时给予神香草干预,观察维吾尔药神香草是否能通过调节MMP-9,TIMP-1的平衡而对慢性哮喘气道重塑发挥改善作用;③分析哮喘组和对照组中Tfh细胞含量和表型的变化,初步探讨Tfh细胞在慢性哮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观察维吾尔药神香草干预后脾脏和外周血中Tfh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改变,进一步揭示神香草的作用机制。方法:课题第一部分:①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神香草干草经煮沸、过滤后呈水提液,并浓缩备用;②选择健康的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神香草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均致敏,并连续激发8周;预处理组小鼠分别于激发前1h给予地塞米松和神香草水提液灌胃,连续8周。末次激发24h内在清醒、无创条件下测定小鼠气道反应性;抽取肺泡灌洗液并进行白细胞的分类和计数;并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以及胶原纤维的沉积和气道粘液分泌的情况。课题第二部分: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及模型的复制同第一部分。末次激发后留取标本,测定指标。通过Real-timePCR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MMP-9、TIMP-1、IFN-γ、IL-4、IL-17、TGF-βmRNA的变化,并且分别比较MMP-9、TIMP-1和IFN-γ、IL-4、IL-17、TGF-β的相关性;此外,使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并比较了各组肺组织中MMP-9、TIMP-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课题第三部分: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及模型的复制同第一部分。末次激发后留取标本,测定指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各组脾脏和外周血中Tfh细胞的比例;采用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别检测BCL-6、CXCR5、ICOS、ICOSL和IL-2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课题第一部分: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在吸入各浓度Mch时Penh值均升高(P<0.05),且此差异具有浓度依赖性;地塞米松组和神香草组小鼠在吸入各浓度Mch时Penh的变化大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的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均增加(P<0.05),但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含量和比例均减少(P<0.05);哮喘组小鼠血清IgE的浓度增加(P<0.05),而神香草干预后IgE的浓度有所下降;此外,Masson染色和PAS染色的结果均表明哮喘组肺组织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和黏液分泌,而地塞米松组和神香草组中上述变化均减轻。课题第二部分:经RT-PCR法均观察到哮喘组肺组织MMP-9和TIMP-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尤其是TIMP-1的变化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MMP-9、TIMP-1的表达降低,与哮喘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发现,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肺组织IL-4、IL-17和TGF-β在mRNA水平的表达均较哮喘组减少(P<0.05),而IFN-γmRNA的表达量却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MMP-9与IL-4和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IFN-γ的表达呈负相关;TIMP-1的表达量与各指标均密切相关。此外,蛋白水平的检测也表明,哮喘组MMP-9和TIMP-1的表达增加(P<0.05),而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表达量下降(P<0.05)。课题第三部分:经地塞米松和神香草干预后,脾脏和外周血中CD4+CXCR5+细胞数的百分率均低于哮喘组,并且神香草组中的减少更加明显(P<0.05);同时神香草组肺组织中BCL-6、CXCR5、ICOS、ICOSL和IL-21mRNA的表达均低于哮喘组(P<0.05),并且经WesternBlot检测后发现神香草组BCL-6、CXCR5、ICOS、ICOSL的水平也低于哮喘组(P<0.05);此外,IL-21的阳性表达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①慢性哮喘时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增加,气道反应性增高,组织损伤并伴有大量黏液的分泌;而经维吾尔药神香草预处理后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比值,降低气道反应性,减轻组织损伤和黏液的分泌;提示,维吾尔药神香草可能通过影响T细胞的表达,使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减少,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组织损伤。②慢性哮喘发病过程中,MMP-9、TIMP-1的改变与T细胞主要细胞因子的变化具有相关性;而维吾尔药神香草可减少IL-4、IL-17和TGF-β的表达,增加IFN-γ的表达,还可纠正MMP-9/TIMP-1的失衡;考虑T细胞亚群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了MMP-9和TIMP-1的分泌,维吾尔药神香草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的表达,纠正了MMP-9/TIMP-1失衡从而达到缓解气道重塑的目的;③哮喘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fh细胞的含量增加,并且肺组织中BCL-6、CXCR5、ICOS、ICOSL、IL-21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哮喘的发病过程;而神香草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fh细胞的含量低于哮喘组;并且神香草组小鼠肺组织Tfh细胞相关分子BCL-6、CXCR5、ICOS、ICOSL及IL-2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考虑维吾尔药神香草可能抑制了慢性哮喘过程中Tfh细胞的表达。

喻强强,薛汉荣,赵英杰,余建玮,洪广祥,程光宇,叶超,沈建丽,曹邦卿[10](2014)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赋予哮病"痰瘀伏肺"宿根理论科学内涵。方法:将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卵蛋白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A组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代替,分别持续1、2、3、4、5、6、7、8周,结束时相应时间,处死A、B组大鼠各5只,检测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全血黏度;肺组织HE染色,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管壁总面积(Wat)、内壁面积(Wai)、平滑肌面积(Wam),并用Pbm将测量值标准化,分别以Wat/Pbm、Wai/Pbm、Wam/Pbm代表相应管壁厚度,衡量气道重塑的程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ICAM-1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全血黏度(200L/s、30L/s、5L/s)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Wat/Pbm、Wai/Pbm、Wam/Pbm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Wat/Pbm、Wai/Pbm、Wam/Pbm与ICAM-1、全血黏度(200L/s、30L/s、5L/s)呈正相关(P=0.000)。结论: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存在相关性。

二、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速效平喘合剂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诊疗进展
        1 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与局限
        2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TGF-β1/Smad3信号通路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及中医药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1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病理机制
        2 支气管哮喘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速效平喘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关键靶点和潜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免疫组化实验验证
        4 讨论
实验研究
    第二章 速效平喘合剂对脂多糖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TGF-β1/Smad3通路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速效平喘合剂对OVA/Al(OH)3致敏的Balb/C小鼠炎症反应和TGF-β1/Smad3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平喘颗粒抑制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哮证的研究概况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的研究概况
        1.3 辨证论治
        1.4 中医药治疗哮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现代医学对哮喘气道重塑的研究概况
        2.1 哮喘气道重塑的概述
        2.2 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
        2.3 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
第二部分 平喘颗粒通过上皮间质转化抑制哮喘气道重塑的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
    1.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软件和数据库
        1.2 哮喘气道重塑与上皮间质转化的靶点预测
        1.3 疾病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1.4 疾病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1.5 平喘颗粒活性成分的预测
        1.6 平喘颗粒-疾病-靶点的合并
        1.7 平喘颗粒-疾病-靶点的PPI网络的构建
        1.8 聚类分析
        1.9 分子对接
        1.10 平喘颗粒-疾病-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2.结果
        2.1 哮喘气道重塑与上皮间质转化的靶点预测
        2.2 哮喘气道重塑与上皮间质转化PPI网络
        2.3 哮喘气道重塑与上皮间质转化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2.4 平喘颗粒有效成分
        2.5 平喘颗粒-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2.6 平喘颗粒-疾病-靶点PPI网络构建
        2.7 分子对接验证
        2.8 平喘颗粒-疾病-靶点GO和 KEGG富集分析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IL-6介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平喘颗粒抑制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抗体
        1.5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制备及药物干预
        2.3 气道高反应性检测
        2.4 动物标本收集
        2.5 组织病理学观察
        2.6 BALF中细胞计数
        2.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2.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9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2.10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2.11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3.1 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3.2 BALF中细胞的计数
        3.3 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
        3.4 肺组织病理切片PAS染色
        3.5 肺组织病理切片Masson染色
        3.6 血清及BALF中 IL-6和Ig E的含量
        3.7 肺组织中IL-6蛋白及m RNA的表达
        3.8 肺组织中EMT标记蛋白及m RNA的表达
        3.9 肺组织中JAK2/STAT3 中关键蛋白的表达
第四部分 讨论
    1.平喘颗粒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2.动物模型评价
    3.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
        3.1 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3.2 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炎症细胞、IgE的影响
        3.3 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IL-6蛋白及m RNA的影响
        3.4 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EMT标记蛋白及m RNA的影响
        3.5 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JAK2/STAT3 中关键蛋白的影响..
        3.6 平喘颗粒对IL-6介导的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4.问题与展望
    5.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加减乌梅丸颗粒对哮喘大鼠激素干预模型气道重塑及TGF-β1/Smad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1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定义
        2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制
        3 激素依赖型哮喘临床治疗进展
        4 总结与展望
    综述二 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1 乌梅丸源流及其发展
        2 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基础
        3 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进展
        4 乌梅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加减乌梅丸颗粒对哮喘大鼠激素干预模型气道重塑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加减乌梅丸颗粒对哮喘大鼠激素干预模型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基于IL-33/ST2通路探讨温肾方对哮喘ILC2和DC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温肾方对IL-33诱导的哮喘小鼠ILC2的调节作用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实验方法
        2.1 建立IL-33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
        2.2 造模药物剂量
    3.检测方法
        3.1 小鼠的一般情况观察
        3.2 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检测
        3.3 小鼠外周血和脾脏的收集
        3.4 小鼠肺泡灌洗液的收集
        3.5 小鼠肺组织病理观察
        3.6 ELISA检测BALF中细胞因子IL-4,IL-5,IL-13和血清IgE的水平
        3.7 RT-PCR检测肺组织中ROR α、ST2和ICOS mRNA的表达
        3.8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和ILC2的表达
        3.9 数据分析
    4.实验结果
        4.1 小鼠一般情况比较
        4.2 温肾方对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
        4.3 温肾方对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分类计数的影响
        4.4 温肾方对小鼠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4.5 温肾方对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4.6 温肾方对肺组织中ROR α、ST2和ICOS表达的影响
        4.7 温肾方对小鼠肺组织中ILC2表达的影响
        4.8 温肾方对小鼠IFN-γ表达的影响
第二部分 温肾方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的调节作用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2.实验方法
        2.1 骨髓树突细胞的分离培养
        2.2 DC的加药处理
        2.3 DCs的形态学观察
        2.4 CCK8检测温肾方对DCs的存活率的影响
        2.5 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2.6 ELISA检测DCs分泌的细胞因子
        2.7 荧光定量PCR检测DCs细胞的IL-33mRNA的表达
        2.8 Western-blot法检测IL-33蛋白表达
    3.实验结果
        3.1 DCs在倒置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观察
        3.2 温肾方对DCs存活率的影响
        3.3 温肾方对DCs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3.4 温肾方对DCs表面共刺激分子的影响
        3.5 温肾方对DCs分泌的IL-33的影响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温阳补肾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已发表文章

(5)咳喘宁对RSV诱发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形态学及ICAM-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药物
        1.1.3 试剂
        1.1.4 仪器和设备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1.2.2 治疗方法
        1.2.3 标本收集
        1.2.4 观测指标及方法
        1.2.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状态的观察
    2.2 对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2.3 对支气管壁厚度及气道壁面积的影响
    2.4 对ICAM-1 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3.3 ICAM-1 在肺组织的表达
    3.4 模型制作与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3.5 咳喘宁组方依据及其治疗哮喘的机理
        3.5.1 组方依据
        3.5.2 咳喘宁治疗哮喘的机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中药气阴双补对缓解期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塑及ERK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动物
    1.2药物
    1.3试剂
2 实验方法
    2.1分组、造模、给药及标本采集
    2.2大鼠肺组织显微镜下观察
    2.3 RT-PCR检测肺组织ERK m RNA表达
    2.4 Western-blot检测p-ERK蛋白表达
    2.5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大鼠气道平滑肌标化面积(WAm/Pbm)和内管壁标化面积(WAi/Pbm)变化
    3.2肺组织ERKm RNA表达
    3.3大鼠肺组织p-ERK蛋白表达
4 讨论

(7)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气道重塑及Th17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综述)
    参考文献

(9)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慢性哮喘的干预作用及其过程中Tfh细胞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气道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分组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3 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
        1.4 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慢性哮喘气道重塑过程中 MMP-9,TIMP-1 平衡的调节作用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的分组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3 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
        1.4 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 Tfh 细胞在慢性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神香草的干预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3 神香草水提液的制备
        1.4 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10)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1. 动物
    2.主要药品及试剂
    3.主要仪器
方法
    1. 哮喘模型制备
    2. 取材及染色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大鼠一般情况
    2.血浆ICAM-1的变化
    3. 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4. 肺组织病理及形态学改变
    5. 相关性分析
        5.1 ICAM-1与气道重塑指标 (Wat/Pbm、Wai/Pbm和Wam/Pbm) 相关性分析
        5.2 血液流变学与气道重塑指标 (Wat/Pbm、Wai/Pbm和Wam/Pbm) 相关性分析
        5.2.1 200L/s切变率的全血黏度与气道重塑指标 (Wat/Pbm、Wai/Pbm和Wam/Pbm) 相关性分析:
        5.2.2 30L/s切变率的全血黏度与气道重塑指标 (Wat/Pbm、Wai/Pbm和Wam/Pbm) 相关性分析:
        5.2.3 5L/s切变率的全血黏度与气道重塑指标 (Wat/Pbm、Wai/Pbm和Wam/Pbm) 相关性分析
讨论

四、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速效平喘合剂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胡金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平喘颗粒抑制哮喘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D]. 王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加减乌梅丸颗粒对哮喘大鼠激素干预模型气道重塑及TGF-β1/Smad通路的影响[D]. 陈秋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基于IL-33/ST2通路探讨温肾方对哮喘ILC2和DC的调节作用[D]. 黄伟玲.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咳喘宁对RSV诱发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形态学及ICAM-1表达的影响[D]. 唐力琼.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3)
  • [6]中药气阴双补对缓解期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重塑及ERK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J]. 周星星,徐贤达,阮晓琳,宣桂琪,陈健.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4)
  • [7]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哮喘小鼠气道重塑中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机制[D]. 李丽. 四川医科大学, 2015(08)
  • [8]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研究[A]. 喻强强,薛汉荣,赵英杰,余建玮,洪广祥,程光宇,叶超,沈建丽,曹邦卿. 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呼吸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4
  • [9]维吾尔药神香草对慢性哮喘的干预作用及其过程中Tfh细胞的变化研究[D]. 马小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10]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研究[J]. 喻强强,薛汉荣,赵英杰,余建玮,洪广祥,程光宇,叶超,沈建丽,曹邦卿.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7)

标签:;  ;  ;  ;  

实验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