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

论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

论文摘要

异化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话题,长期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历史的每一个时代,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探讨。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的异化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有必要将人的异化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从而理清二者的关系。对于人的异化,国内外学者都有各自的不同认识。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费尔巴哈、黑格尔的异化思想的基础上,对异化概念做出了科学界定,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异化现象及其原因,并对扬弃人的异化作了科学的预见。同样,西方其他学者也针对19世纪人类的存在状况提出了人的异化理论,并对此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为了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处于一种不自由的、异化的、非人的状态,学者们通过深入分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对人的异化的认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根源,并试图寻求摆脱人的异化的方法和途径。我国国内对人的异化问题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关注人的异化现象,主要是对异化理论的文本解读和反思“文革”中对人的否定和漠视以及对人性的践踏。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社会中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人的异化现象,学者们在解读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相关文本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以马克思的人的异化理论以及西方学者的异化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和批判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人的异化现象。将人的异化置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是在历史的辩证运动中展开,具有复杂的内在关系。人的异化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否定形式;社会发展虽在特定时期加剧了人的异化,但仍是扬弃人的异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贯穿于人的异化和社会发展的始终,成为扬弃人的异化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必然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演进,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必将是人的发展。虽然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并不产生异化,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的,其中难免保留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人的异化正是其中之一。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存在着人的异化现象:权力腐败严重、拜金主义猖獗、理性思维膨胀、虚假消费盛行、科技问题凸显、人情交往蔓延、知识物化普遍、道德本意遮蔽,这一系列现象都凸显出人的异化问题。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人的异化现象,但这种异化现象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它从总体上呈现出这样几个显著特征:人的价值迷失、人的认同危机、物对人的统治加强、人的才能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对立以及个性与社会性的冲突。我国现阶段之所以出现人的异化现象,这与我国的现实国情是分不开的。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中,主体性的丧失、自发的旧式分工的存在、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启蒙理性的工具化,这一切都使得人的异化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既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异化现象不可避免,那我们就必须为扬弃之做积极准备。尽管彻底扬弃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事,但人的异化的扬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积极扬弃人的异化,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仍有现实可行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恪守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积极扩大社会交往,营造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强化社会发展的主体优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努力将这些对策落到实处,扎实地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积极为扬弃人的异化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就一定能够迈入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国内外研究概述
  • (一) 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
  • (二) 西方学者对人的异化的相关研究
  • (三) 国内学者对人的异化的研究现状
  • 二、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 (一) 人的异化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
  • (二) 人的异化是社会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
  • (三) 人的异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否定形式
  • (四) 社会发展是扬弃人的异化的必要条件
  • (五) 社会发展在特定时期加剧了人的异化
  • (六) 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发展
  • (七) 生产力的发展是扬弃人的异化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必然手段
  • 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异化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异化的表现及特点
  • (二) 现阶段我国人的异化的原因
  • (三)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存在的人的异化现象
  • 四、积极扬弃人的异化,大力推进我国社会发展
  • (一)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恪守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 (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 (三) 积极扩大社会交往,营造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 (四) 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强化社会发展的主体优势
  • (五) 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型异化的秘密——数字异化现象的原因探析与破解之道[J]. 知与行 2020(01)
    • [2].全民健身异化现象的审视与治理[J]. 体育科学研究 2017(06)
    • [3].我国校园足球的异化现象探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4)
    • [4].关于幼儿教育中常规异化现象的思考[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30)
    • [5].校园足球异化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知识文库 2018(20)
    • [6].善治视域下村民自治异化现象矫正问题探析[J]. 城乡社会观察 2016(00)
    • [7].“马克思异化理论”视阈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异化现象考究[J]. 山西青年 2017(14)
    • [8].社会主义现代化下的“异化”表现[J]. 北方文学 2017(23)
    • [9].大学生虚拟生存异化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0].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异化现象论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1].论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异化现象及原因[J]. 改革与开放 2016(09)
    • [12].学校体育中几种异化现象的再审视[J]. 宿州学院学报 2015(01)
    • [13].新闻产品异化现象试解[J]. 才智 2015(16)
    • [14].异化现象的当代反思[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11)
    • [15].网络文化异化现象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 2012(06)
    • [16].科技异化现象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辽宁高职学报 2016(11)
    • [17].高职艺术教育异化现象[J]. 亚太教育 2016(01)
    • [18].关于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的研究[J]. 现代交际 2014(11)
    • [19].高校师生交往异化现象分析[J]. 文教资料 2009(14)
    • [20].我国意识形态异化现象及其对青年的影响研究[J]. 青春岁月 2017(23)
    • [21].论高校“多困生”的主体性教育——对青少年生命异化现象的反思[J]. 青年文学家 2013(21)
    • [22].当下文学创作的异化现象和美[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0(01)
    • [23].如何改正“为师造文”的异化现象[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0(03)
    • [24].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及其原因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2)
    • [25].从劳动异化论师生关系的异化现象[J]. 理论观察 2014(06)
    • [26].对当前竞技体育异化现象的分析[J]. 普洱学院学报 2014(03)
    • [27].棋牌及其异化现象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3(02)
    • [28].科技期刊收取版面费异化现象及其治理对策[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06)
    • [29].论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保密与分享及其异化现象[J]. 体育科学研究 2010(02)
    • [30].生态旅游“非生态”异化现象与生态管治体系的构建[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02)

    标签:;  ;  ;  ;  

    论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