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张力性大疱的X线鉴别诊断

巨大张力性大疱的X线鉴别诊断

一、巨大张力性肺大疱的X线鉴别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肖锐[1](2021)在《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胸膜线运动情况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胸膜线运动情况,为运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5例健康成人志愿者。B超下分别在双侧胸部上蓝点及下蓝点找到胸膜线,调整为组织多普勒模式,开启组织多普勒定量分析软件(TDI-QA)软件,将感兴趣区(ROI)分别置于胸膜线中点和距离胸膜线中点0.5cm处的胸壁组织,获得时间-速度曲线和应变-时间曲线。测量胸膜线运动的峰值速度(peak velocity of pleural line,PVmax)和峰值应变(peak strain of pleural line,PSmax),并分别比较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的各自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同时测量各胸膜线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峰值速度(peak velocity of chest wall tissue,CVmax)和峰值应变(peak strain of chest wall tissue,CSmax),并分别比较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附近的各自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计算并比较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的各自相对峰值速度(PVmax/CVmax)、相对峰值应变(PSmax/CSmax)。结果:(1)健康志愿者左侧胸部上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1(0.56,0.74)cm/s和2.19(1.83,2.71)%;左侧胸部下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3(0.52,0.73)cm/s和1.84(1.67,2.21)%;右侧胸部上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2(0.55,0.72)cm/s和2.24(1.76,2.51)%;右侧胸部下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5(0.57,0.73)cm/s和2.12(1.70,2.53)%。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各组PVmax、PS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志愿者左侧胸部上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18(0.14,0.23)cm/s和1.51(1.31,1.74)%;左侧胸部下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18(0.15,0.21)cm/s和1.31(1.13,1.82)%;右侧胸部上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23(0.17,0.24)cm/s和1.72(1.27,2.05)%;右侧胸部下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20(0.16,0.23)cm/s和1.80(1.31,2.29)%。双侧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附近胸壁组织运动各组CVmax、CS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志愿者左侧胸部上蓝点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3.32(2.89,4.05)和1.56(1.31,1.80);左侧胸部下蓝点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3.27(2.90,4.20)和1.44(1.23,1.60);右侧胸部上蓝点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2.81(2.60,3.59)和1.40(1.13,1.65);右侧胸部下蓝点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3.70(2.65,4.15)和1.30(1.15,1.41)。双侧胸部上蓝点、下蓝点,同侧上蓝点、下蓝点各组PVmax/CVmax、PSmax/CS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随呼吸运动情况,且双侧胸部上蓝点及下蓝点、胸膜线运动PVmax和PSmax一致性较好。排除呼吸运动影响后,双侧胸部上蓝点及下蓝点的相对PVmax/CVmax和PSmax/CSmax一致性也较好。第二部分气胸时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检测胸膜线运动的峰值速度和峰值应变的变化目的:通过比较单侧气胸患者的气胸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PVmax和PSmax的变化,探讨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参数诊断气胸的截点。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我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断单侧气胸患者15例,在气胸部位及健侧相应部位采集动态图像。分别测量气胸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PVmax和PSmax、气胸侧和健侧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和CSmax;分别计算气胸侧和健侧的PVmax/CVmax、PSmax/CSmax。绘制ROC曲线,利用约登指数计算诊断气胸的最佳截断值,以及相应的敏感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准确度(Accuracy)、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及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结果:(1)气胸部位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23(0.16,0.29)cm/s和1.34(0.82,1.57)%,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的PVmax和PSmax分别为0.65(0.51,0.74)cm/s和2.10(1.45,2.51)%,气胸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PVmax、PSmax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气胸部位胸壁组织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21(0.15,0.27)cm/s和1.23(0.93,2.03)%,健侧相应部位胸壁组织的CVmax和CSmax分别为0.17(0.13,0.20)cm/s和1.35(0.99,1.93)%,气胸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的胸壁组织运动的CVmax、CS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气胸部位胸膜线运动的相对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1.11(0.89,1.39)和1.08(0.93,1.41),健侧相应部位的胸膜线运动的PVmax/CVmax和PSmax/CSmax分别为3.92(2.90,4.67)和1.38(1.09,1.6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ROC曲线分析PVmax、PSmax、PVmax/CVmax、PSmax/CSmax诊断气胸的截断值分别为0.44cm/s,1.63%,1.74,1.30,相应的灵敏度分别为:100%,87%,100%,73%,相应的特异度分别为:93%,67%,100%,67%,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9(0.96,1.00),0.81(0.66,0.96),1.00(1.00,1.00),0.72(0.50,0.86)。结论:PVmax、PSmax和PVmax/CVmax诊断气胸截断值分别为0.44cm/s,1.63%,1.74时,具有较好的气胸诊断价值,其中PVmax/CVmax的AUC最大,提示为诊断气胸的最佳指标。第三部分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方法在气胸中的诊断价值目的:通过比较BLUE流程与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对呼吸困难病人气胸筛查的结果,验证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呼吸困难患者104例,以CT为金标准,分别采用BLUE流程与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胸膜线运动筛查气胸。采用卡方检验比较BLUE流程与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量化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在104例呼吸困难患者中,经CT检查证实气胸患者23例(22.12%),无气胸的患者81例(77.88%)。BLUE流程检查结果分析:BLUE流程诊断气胸患者21例(20.19%),非气胸患者83例(79.81%);其中,误诊3例(3.7%),漏诊5例(21.73%)。与CT检查结果比较,诊断患者气胸的灵敏度为78.26%(18/23),特异度为96.30%(78/81),准确度为92.31%(96/104)。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胸膜线运动检查结果分析: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患者22例(21.15%);非气胸患者82例(78.84%);其中,误诊1例(1.23%),漏诊2例(8.7%)。与CT检查结果比较,诊断患者气胸的灵敏度为91.30%(21/23)、特异度为98.77%(80/81)、准确度97.11%为(101/104)。BLUE流程与BLUE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的灵敏度以及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UE流程与BLUE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的特异度、准确度以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LUE流程结合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诊断气胸的灵敏度优于BLUE流程,漏诊率低于BLUE流程。

何方凯[2](2020)在《肺泡微石症合并气胸行单肺移植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结合 1 例肺泡微石症(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ithiasis,PAM)合并气胸行单肺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文献复习,讨论PAM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以提高对PA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PAM合并气胸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追踪其后续的诊疗过程,阐述该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男性,5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年,胸闷1月,加重3天”入院,哥哥有PAM病史。早期症状较轻,无特异性,进展缓慢但不可逆,胸部CT显示两肺弥漫性砂砾状高密度影,部分融合,自发性气胸迁延不愈,胸腔闭式引流效果差,最终行左肺移植术,术后病理肺泡内见大量磷酸钙盐沉积。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一年后复查未复发。在 Pubmed上以“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ithiasis”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以来的相关文献,共1 19篇,PAM患者合计184例,以“Lung Transplantation,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 i thiasis”为关键词,检索1900年1月至2019年6月相关文献,共23篇,经肺移植的PAM患者共计为18例。进一步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84例患者中除25例未描述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外,其余159例患者中的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76例(47.8%),初起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其次为咳嗽48例(30.2%)、胸痛8例(5.0%)、发热6例(3.8%)、疲劳6例(3.8%)、咯血5例(3.1%),还有无症状患者30例(18.9%)。2.除10例患者诊断方法记录不详,在174例患者中经肺活检明确诊断95例(54.6%),其中外科肺活检35例(20.1%),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57例(32.8%),CT引导经皮肺穿刺2例(1.1%),尸体解剖1例(0.6%);其余79例中,通过胸部影像结合临床表现诊断40例(23.0%),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找到微结石20例(11.5%),通过99mTc肺摄取显像诊断18例(10.3%),痰液中找到微结石1例(0.6%)。3.肺移植是PAM患者终末期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全世界共计13个肺移植中心共记录报道了 18例完成肺移植的PAM终末期患者,采取肺移植治疗的平均年龄48.7岁,其中14例双肺移植,4例单肺移植。14例长期存活,其中11例双肺移植,3例单肺移植,报道中的最长生存时间90个月。4例死亡,其中3例双肺移植,1例单肺移植。14例存活患者中有5例有术后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35.7%,重要并发症有肺血管破裂大量出血(手术相关的肺血管破裂),急性排斥反应,吻合口狭窄,再灌注综合征,休克,再灌注水肿,心房颤动等。4例死亡患者均有术后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100%,该4例并发症分别为大量出血;感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再灌注水肿;原发性移植肺功能丧失,脓毒血症。结论:1.PAM是一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为家族聚集性发病;发病机制认为可能与SLC34A2基因突变有关;2.PAM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影像学特征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和小结节,呈“沙尘暴”样改变;3.肺活检发现钙磷酸盐沉积的微结石是诊断PAM的“金标准”;4.肺移植是PAM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和时机尚无明确定论。

李仁鹏[3](2020)在《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行Tubeless肺大疱切除手术,男11例、女7例,年龄(14.3±1.5)岁;20例行传统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男12例、女8例,年龄(14.5±1.7)岁。对比手术时间、术前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复苏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肺完全复张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38例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及二次手术。Tubeless组无中转插管,术后手术时间[(67.3±13.3)min vs.(81.4±13.4)min,P=0.002]、术前麻醉时间[(14.2±2.6)min vs.(18.5±2.6)min,P=0.000]、术后麻醉复苏时间[(17.1±2.6)min vs.(26.5±5.0)min,P=0.000]、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0.9)vs.(5.2±1.0),P=0.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0.4)d vs.(2.9±0.6)d,P=0.000]、术后住院时间[(2.9±0.8)d vs.(5.6±1.3)d,P=0.000]、住院费用[(3.5±0.6)万元vs.(5.9±1.0)万元,P=0.000]均优1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3.2±4.6)ml vs.(73.9±4.1)ml]、术后肺复张时间[(29.3±2.4)h vs.(29.7±2.5)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相比,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患者疼痛轻,恢复快,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邓慧菲,王儒蓉[4](2019)在《紧急气管插管后张力性气胸一例》文中指出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体重121 kg,因"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乏力1+d"于2018年12月20日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分院。现病史:1+d前患者家属发现患者出现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乏力,坐立不稳,无昏迷、呕吐、抽搐及二便失禁。院外就诊行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内血肿,12月20日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量较前有增

李涵[5](2019)在《青年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后再次手术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是医学实践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影响着年轻健康人群,复发率较高。PSP是指非损伤或医疗干预引起的空气进入胸膜间隙中。常发生于10-30岁的青年人群。一些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和吸烟。典型的临床表现始于急性发作的胸痛和呼吸短促。胸部X线有助于确诊。胸膜腔内气体的排出和预防未来复发是治疗的主要目标。治疗方法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镜手术(VATS)或开胸手术。女性,低体重,吸烟和男性身高,某些射线照相特征都被认为是危险的复发因素。[1-2]在临床实践中,通常PSP青年患者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若存在持续漏气或者术后复发再考虑行VATS治疗。目的:本课题拟回顾性分析统计本院2012-2018年青年PSP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中的相关复发因素,与对照组青年PSP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未复发患者对比,讨论得出其危险因素以期来指导患者的最优治疗方案,避免复发后二次手术病人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这也是本课题的临床意义所在。方法:回顾统计符合课题要求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心胸外科于2012年05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40例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不能解决病情行VATS肺大疱切除或者气胸复发再次手术的青年患者,与40例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气胸治愈的青年患者进行对比。使用SPSS21.0软件分析统计可能影响因素,主要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将计数资料的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方法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此软件中的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后发现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处理,当P>0.05时表明此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0.157,P=0.692)、吸烟史(χ2=2.635,P=0.105)、气胸发生侧别(χ2=0.853,P=0.356)、生活环境差异(χ2=0.346,P=0.556)、发病季节(χ2=6.356,P=0.096)、中性粒细胞数量(t=0.150,P=0.881)、巨噬细胞数量(t=-0.227,P=0.821)、气管长度/气管横径(t=1.338,P=0.189)对青年PSP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后再次手术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年龄小于对照组(20.50%vs 23.95,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BMI值小于对照组(19.115 vs 20.539,P=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APD/TD比值小于对照组(0.567 vs 0.619,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肺大疱数量大于对照组(4.45 vs 3.00,P=0.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影像学异常的比例高于非对照组(35.0%vs 15.0%,P=0.039),实验组影像学正常的比例低于对照组(65.0%vs 85.0%,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k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9,Exp(B)=1.177;BMI:P=0.162,Exp(B)=1.204;APD/TD比值:P=0.000,Exp(B)=2.139;肺大疱数量:P=0.006,Exp(B)=0.621;影像学表现:P=0.119,Exp(B)=0.315;结论:①两组患者资料统计学分析性别、吸烟状态、气胸发生侧别、中性粒细胞数量、巨噬细胞数量、气管长度/气管横径、生活环境差异、发病季节这8个因素无统计学差异;②BMI、影像学异常表现是危险因素,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③患者年龄、APD/TD比值、肺大疱数量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黄峻岭,齐群宾,彪兰芹[6](2019)在《巨大肺大疱与不典型气胸的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巨大肺大疱(PB)与不典型气胸(SP)的鉴别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蠡县医院于2010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3例难鉴性胸内气腔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病例特点,总结鉴别诊断方法。结果经冠位、俯卧轴位胸部CT第一时间确诊PB 5例、SP 3例。采取内科治疗1周后,复查CT确诊PB 4例,PB误诊为创伤性血气胸1例。结论对于巨大PB与不典型SP的鉴别,不仅需要病史、症状、体征、影像资料并重,还可采取动态观察与分析。

陈江川[7](20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巨大肺大疱患者的肺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巨大肺大疱(Giant emphysematous bullae,GEB)患者的肺功能特点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40例慢阻肺合并GEB患者作为GEB组(A组)及4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慢阻肺组(B组),分别予以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体描法所测残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RV%)、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残气量比肺总量(RV/TLC)。同一日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改良呼吸困难评分(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nuncil,mMRC)评分,完成 6 分钟步行实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对比上述指标差异,以探讨慢阻肺合并GEB患者的肺功能特点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明确GEB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后有无自发性气胸,A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后观察所有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另因治疗需要,A组患者均在35天内行肺大疱穿刺术.术前行胸部CT扫描。结果:1.40例慢阻肺合并GEB患者(A组,男39例,女1例),40例慢阻肺患者(B组,男38例,女2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FEV1及FEV1%均无显着差异(P>0.05)。A组RV%(237.83±65.84%)、TLC%(122.78±23.10%)、RV/TLC(72.24±10.51%)及 SGRQ(54.73± 16.64)均明显高于 B 组(RV%:200.33±47.87%,TLC%:104.35±22.58%,RV/TLC:67.20±8.26%,SGRQ:47.45±12.83),均差异性显着(均为P<0.05)。A组6MWT(287.66±120.16m)明显低于 B 组(338.66±101.94m),差异性显着(P<0.05)。A、B两组mMRC无明显差异性(P>0.05)。2.一 口气法与体描法测定A、B两组RV及TLC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5),A 组一口气法所测 RV(2.30±0.81L)、TLC(4.71±1.07L)均大于 B 组(RV:2.10±0.88L,TLC:4.21±1.16L),A组体描法所测 RV(5.23±1.33L)、TLC(7.20±1.27L)均大于 B 组(RV:4.14±0.69L,TLC:6.22±1.07L)。3.(1)A、B两组(均40例)FEV1%均与SGRQ、mMRC呈负相关(A组r分别为:-0.933、-0.907,均为P<0.05;B组r分别为:-0.869、-0.790,均为 P<0.05),均与 6WMT 呈正相关(A 组 r=0.953,P<0.05;B 组 r=0.883,P<0.05)。(2)A、B 两组(均 40 例)RV/TLC(%)均与 SGRQ、mmMRC 呈正相关(A组r分别为:0.688、0.676 均为P<0.05;R组r分别为:0.399、0.325,均为 P<0.05),均与 6WMT 呈负相关(A 组 r=-0.686,P<0.05;B 组 r=-0.380,P<0.05)。(3)A、B两组(均40例)RV%均与SGRQ、mMRC呈正相关(A组r 分别为:0.745、0.660,均为 P<0.05;B 组r分别为:0.543、0.510,均为 P<0.05),与 6WMT 呈负相关(A 组 r=-0.754,P<0.05;B 组r=-0.555,P<0.05)。(4)A组(40例)TLC%与SGRQ、mMR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2、0.315,P<0.05),与 6WMT呈负相关(r=-0.415,P<0.05)。B组TLC%与SGRQ、mMRC及6WMT均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4.(1)GOLD12 区间:A、B 组(均 10 例)RV%、TLC%及 RV/TLC与FEV1%不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2)GOLD34 区间:A 组患者(30 例)RV%、TLC%及 RV/TLC与 FEV1%呈负相关(r 分别为:-0.782、-0.364、-0.611,均为 P<0.05)。B组患者(30例)RV%、RV/TLC与FEV1%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0、-0.543,均为 P<0.05),TLC%与 FEV1%无明显相关(P>0.05)。5.(1)A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后呼吸困难症状均未加重;(2)A组患者均在35天内行肺大疱穿刺术,术前行胸部CT扫描,均未见气胸;结论:1.慢阴肺患者RV、TLC、RV%、TLC%及RV/TLC明显增高.合并GEB时增高更明显。2.GEB的存在能明显降低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RV、TLC、RV%、TLC%及RV/TLC升高可能是导致慢阻肺合并GEB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降低的原因之一。3.慢阻肺合并GEB患者FEV1%、RV%、TLC%及RV/TLC与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以FEV1%相关性最高,其次为RV%。4.GEB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可能是相对安全的。

童永秀,张玮,余庆华,杜瑞宾,马明平[8](2016)在《消失肺综合征的影像表现》文中认为消失肺综合征(vanishing lung syndrome,VLS)又称为特发性肺大疱综合征、巨疱性肺气肿,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1-2]。为提高对VLS的认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探讨本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07年1月—2015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VLS 10例,均符合Roberts放射学诊断标准[3]。

冯伟荣,白晓鸣[9](2016)在《自发性气胸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气胸的分类(根据病因):自发性:①原发性:无临床肺部疾病;②继发性:肺部疾病的临床并发症。外伤性:①胸壁的穿透伤;②肺部的挫裂伤。医源性:①经胸壁针穿刺术;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③胸腔穿刺术和胸膜活检;④呼吸机相关的气压伤。自发性气胸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发病多见于无明显肺部疾病的人群;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是已存在肺部疾患者群的一个并发症。1原发自发性气胸1.1流行病学:原发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每年在男性约

毕克毅[10](2015)在《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应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胸腔镜与传统开胸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通过内蒙古包钢医院2001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136例作为试验对象,其中胸腔镜手术76例,传统开胸手术60例,通过观察其手术用时间、手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手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治疗费用、术后止痛药物使用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术后复发例数等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13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均治愈出院。胸腔镜组手术后切口疼痛感轻、手术用时间、术后胸引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在术后抗生素及止痛药物用量方面少优于传统开胸组(P<0.05),而住院费用传统开胸组明显低于胸腔镜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均安全并有效,胸腔镜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术后疼痛轻,抗生素及止痛药物应用少,传统开胸组医疗费用较经济。

二、巨大张力性肺大疱的X线鉴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巨大张力性肺大疱的X线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胸膜线的运动情况
    1 概述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仪器与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双侧胸部上蓝点及下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Vmax、CVmax和 PVmax/CVmax参数
        3.2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健康志愿者双侧胸壁上蓝点及下蓝点胸膜线运动的PSmax、CSmax和 PSmax/CSmax参数
    4 讨论
    5 局限性
    6 结论
第二部分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气胸患者胸膜线运动峰值速度和峰值应变的研究
    1 概述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仪器与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单侧气胸患者的基线资料
        3.2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气胸部位及健侧相应部位胸膜线运动的PVmax、CVmax和 PVmax/CVmax参数
        3.3 组织多普勒定量技术分析气胸部位及健侧相应部位胸膜线运动的PSmax、CSmax和 PSmax/CSmax参数
        3.4 胸膜线运动参数PVmax、PSmax、PVmax/CVmax、PSmax/CSmax在诊断气胸中的作用
    4 讨论
    5 局限性
    6 结论
第三部分 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方法在气胸中的诊断价值
    1 概述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仪器与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分析
        2.4.1 样本量计算
        2.4.2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局限性
    6 结论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2)肺泡微石症合并气胸行单肺移植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参考文献
二、临床资料与结果
    2.1 患者第一次入院资料
    2.2 患者第二次入院资料
    2.3 患者第三次入院资料
三、文献复习及分析
    3.1 对象与方法
    3.2 临床特征
    3.3 诊断方法
    3.4 治疗及预后
四、讨论
    4.1 概述
    4.2 流行病学
    4.3 病因
    4.4 临床特点
    4.5 诊断及鉴别诊断
    4.6 治疗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3)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自发性气胸的基本特征
        1.1.2 自发性气胸的诊断
        1.1.3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1.1.4 ERAS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方法
        1.4.2 纳入标准
        1.4.3 观察指标
        1.4.4 统计学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
    2.1 背景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入标准
        2.2.3 一般资料与分组
        2.2.4 麻醉方法
        2.2.5 手术方法
        2.2.6 随访方法
        2.2.7 观察指标
        2.2.8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3.1 主要结论
    3.2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Ⅰ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自发性气胸患者信息提取表
附录 Ⅱ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手术病人门诊随访登记表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青年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后再次手术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纳入标准
    1.2 资料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患者治疗经过
    1.5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病人基本因素的分析
    3.2 病人胸部因素的分析
    3.3 病人其他因素的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自发性气胸的相关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巨大肺大疱与不典型气胸的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典型病例
2 结果
3讨论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巨大肺大疱患者的肺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分级标准
    2.5 观察指标
    2.6 研究方法
    2.7 分组方法
    2.8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调查人群基本资料
    3.2 肺功能及SGRQ、mMRC、6MWT差异性分析
    3.3 一口气法与体描法所测肺功能差异性
    3.4 肺功能与mMRC、 SGRQ及6MWT相关性分析
    3.5 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3.6 GEB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索引
致谢

(8)消失肺综合征的影像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9)自发性气胸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自发性气胸
2继发自发性气胸
3治疗

(10)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应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仪器和设备 见图13-15
        1.2.2 术前准备
        1.2.3 手术方法
        1.2.4 评价指标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

四、巨大张力性肺大疱的X线鉴别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胸膜线运动在气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肖锐. 南昌大学, 2021(01)
  • [2]肺泡微石症合并气胸行单肺移植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 何方凯. 苏州大学, 2020(02)
  • [3]Tubeless 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D]. 李仁鹏. 兰州大学, 2020(12)
  • [4]紧急气管插管后张力性气胸一例[J]. 邓慧菲,王儒蓉. 华西医学, 2019(11)
  • [5]青年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后再次手术危险因素分析[D]. 李涵.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巨大肺大疱与不典型气胸的鉴别诊断[J]. 黄峻岭,齐群宾,彪兰芹. 安徽医学, 2019(02)
  •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巨大肺大疱患者的肺功能研究[D]. 陈江川.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消失肺综合征的影像表现[J]. 童永秀,张玮,余庆华,杜瑞宾,马明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10)
  • [9]自发性气胸研究进展[J]. 冯伟荣,白晓鸣. 实用医技杂志, 2016(01)
  • [10]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应用对比研究[D]. 毕克毅. 内蒙古大学, 2015(01)

标签:;  ;  ;  ;  

巨大张力性大疱的X线鉴别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