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变性凝胶电泳论文-张红,徐莹莉,黄志银,李梅,范伟强

非变性凝胶电泳论文-张红,徐莹莉,黄志银,李梅,范伟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变性凝胶电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凝胶浓度,温度,促凝剂配比

非变性凝胶电泳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徐莹莉,黄志银,李梅,范伟强[1](2019)在《大白菜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泳技术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关键步骤,建立一套高效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体系可提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工作效率。以根肿病抗感大白菜作为试材,以凝胶聚合速度及凝胶条带的清晰度作为衡量标准,分别对电泳中的凝胶浓度、温度、促凝剂配比3个重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凝胶浓度、温度、促凝剂配比均与凝胶聚合时间呈现负相关,但4种常用凝胶浓度制胶时间差异不明显,可主要根据目的产物的大小选择浓度。在凝胶质量方面,温度、促凝剂配比与凝胶的脆性呈负相关。综合分析,操作中环境温度为25~35℃,促凝剂配比为1∶10的条件,聚合速度适中,条带清晰,检测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王运斌,江良荣,黄荣裕,黄育民,郑景生[2](2015)在《一种高效省本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的建立——以水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已广泛用于DNA片段检测。介绍一种本实验室改进的高效省本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该法将固定和染色两步骤合并,整个银染过程只需16 min即可完成。同时,该法无需使用无水乙醇和冰乙酸,减少了硝酸银、氢氧化钠及甲醛的使用量。(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杨贵强,徐绍刚,王建,高云奇,王占全[3](2013)在《几种鲑鳟鱼血清蛋白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硬头鳟、金鳟、虹鳟、北极红点鲑和溪红点鲑血清蛋白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结果显示,硬头鳟、金鳟和虹鳟叁者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硬头鳟、金鳟和虹鳟叁者与溪红点鲑的遗传距离最大;硬头鳟、金鳟和虹鳟叁者与北极红点鲑处于同一亚组,而溪红点鲑独处于另一亚组。研究结果表明硬头鳟、金鳟和虹鳟叁者与溪红点鲑的亲缘关系远于与北极红点鲑的关系;同时还表明,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鲑鳟鱼血清蛋白的方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本研究结果对鲑鳟鱼的种属鉴定、良种选育、品种改良和遗传结构分析提供了试验依据;虹鳟的繁养殖需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减少蛋白遗传基因的流失,从根本上预防大规模疾病的暴发。(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3年04期)

孙现军,郑炜君,徐军飞,柴守诚,瞿利英[4](2012)在《SSR标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变性凝胶电泳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适合SSR标记定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理想体系。主要研究Arc+Bis占凝胶的质量浓度、Arc/Bis质量比、上样量、电泳电压及染色等因素对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泳效果较好的体系为:凝胶中Arc+Bis 60g/L、m(Arc)∶m(Bis)=29∶1、上样量5μL(含φ=20%的6×loading dye)、1 500V恒压、强碱法染色。此变性凝胶电泳体系下得到的图谱较为清晰。(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梁宝萍,原玉香,朴凤植,张晓伟,蒋武生[5](2012)在《大白菜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检测效果受到凝胶聚合速度、片段迁移率等多种因素影响。以大白菜为供试材料,研究比较了凝胶聚合速度及PCR产物在不同浓度凝胶上的检测效果。不同浓度的凝胶是由2种〔40%(19∶1)和30%(29∶1)〕贮存液分别配制的4种浓度(5%,7%,9%,11%)。结果表明,在4~30℃,凝胶聚合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APS保持不变,不同温度下TEMED∶APS合适配比也不同:4℃(冬季)时,TEMED/APS的合适配比是1∶10,25℃(春秋)、30℃(夏季),选择1∶20的配比为宜;2种不同贮存液配制的相同浓度凝胶检测效果不同,30%(29∶1)优于40%(19∶1),由前者配制7%的凝胶上DNA片段分离效果好,带型清晰,分辨率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臧家涛,徐竞,李东红,刘建仓,刘良明[6](2012)在《癸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非变性蛋白质分子量的适用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癸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ecS-PAGE)是否适于分析非变性蛋白质的分子量。方法:以不同SDecS-PAGE凝胶、电泳缓冲液分析5种非变性标准分子量蛋白质,观察蛋白质亚基解离情况,测定分子量对数值(log Mr)与迁移率x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种标准分子量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完整,log Mr与x线性相关性较低;但其中的α-牛乳白蛋白、鸡蛋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log Mr与x线性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平方值(R2)>0.94。结论:SDecS-PAGE可用于测定有限种类的非变性蛋白质的分子量。(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2年04期)

艾鹏飞,方闪闪,吴学敏,靳占忠[7](2011)在《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方法]以25份仁用杏和3份食用杏为材料,利用微卫星标记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多态性高、可重复的SSR位点。并比较不同因子对电泳体系的影响,探索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结果]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为6%,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1,1000V下电泳2~3h,0.1%AgNO3染色15min后显影。[结论]该优化体系为仁用杏资源微卫星标记遗传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艾鹏飞,方闪闪,吴学敏,靳占忠[8](2010)在《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的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方法]以25份仁用杏和3份食用杏为材料,利用微卫星标记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多态性高、可重复的SSR位点。并比较不同因子对电泳体系的影响,探索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结果]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为6%,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1,1000V下电泳2~3h,0.1%AgNO3染色15min后显影。[结论]该优化体系为仁用杏资源微卫星标记遗传分析奠定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0年Z1期)

王晓通,连林生,赵春江,邓学梅,吴常信[9](2010)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与杂合子相伴产生的非目的条带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鉴定两条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总是伴随杂合子出现的非目的条带。实验切胶回收了目的条带和非目的条带,以此为模板进行第二次PCR扩增,然后将PCR产物按不同组合进行混合并施加不同处理再次进行电泳,另外,人工合成了四条包含该缺失位点的寡核苷酸单链,对条带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以两条非目的条带为模板的第2次PCR产物的电泳结果均有4条带,与杂合子样本4条带的迁移率完全一致,以2条目的条带为模板的第2次PCR产物电泳条带的迁移率分别与其本身保持一致;将以2条目的条带为模板的第2次PCR产物混合并经过变性复性后,其结果出现非目的条带和目的条带,也与杂合子样本4条带的迁移率完全一致,而如果只是简单混合并未经过变性复性处理,其电泳结果只出现目的条带。另外,在利用寡核苷酸单链进行模拟的实验中发现,异源双链迁移率较低,形成了非目的条带,而正常双链迁移率较高,形成目的条带。结果提示,这种与杂合子相伴产生的非目的条带,并不是非特异性扩增的结果,而是由于模板为缺失突变杂合子,在复性过程中,PCR产物中的一部分碱基缺失的正负单链会与不缺失的正负单链发生互补,而在发生碱基缺失的位置,会有突环产生,产生的突环进而导致杂合双链迁移率降低,最终形成了两条迁移率较低的非目的条带。(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孟庆石,张光祥,潘映红[10](2010)在《蛋白质复合体非变性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应用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变性凝胶电泳技术是研究蛋白质复合体的强有力工具。重点介绍了蓝绿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BN-PAGE)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比较了由BN-PAGE衍生的蓝色温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清澈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CN-PAGE)和高分辨清澈温和非变性凝胶电泳(HrCN-PAGE)技术的差异和适用范围,并概括地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植物蛋白质复合体研究中应用的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0年06期)

非变性凝胶电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已广泛用于DNA片段检测。介绍一种本实验室改进的高效省本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方法,该法将固定和染色两步骤合并,整个银染过程只需16 min即可完成。同时,该法无需使用无水乙醇和冰乙酸,减少了硝酸银、氢氧化钠及甲醛的使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变性凝胶电泳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徐莹莉,黄志银,李梅,范伟强.大白菜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王运斌,江良荣,黄荣裕,黄育民,郑景生.一种高效省本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的建立——以水稻为例[J].福建稻麦科技.2015

[3].杨贵强,徐绍刚,王建,高云奇,王占全.几种鲑鳟鱼血清蛋白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3

[4].孙现军,郑炜君,徐军飞,柴守诚,瞿利英.SSR标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变性凝胶电泳体系的优化[J].西北农业学报.2012

[5].梁宝萍,原玉香,朴凤植,张晓伟,蒋武生.大白菜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2

[6].臧家涛,徐竞,李东红,刘建仓,刘良明.癸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非变性蛋白质分子量的适用性鉴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

[7].艾鹏飞,方闪闪,吴学敏,靳占忠.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

[8].艾鹏飞,方闪闪,吴学敏,靳占忠.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的优化(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0

[9].王晓通,连林生,赵春江,邓学梅,吴常信.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与杂合子相伴产生的非目的条带的鉴定[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

[10].孟庆石,张光祥,潘映红.蛋白质复合体非变性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应用新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

标签:;  ;  ;  ;  

非变性凝胶电泳论文-张红,徐莹莉,黄志银,李梅,范伟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