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盐凝胶法制备PMN-PT弛豫铁电粉末及薄膜

无机盐凝胶法制备PMN-PT弛豫铁电粉末及薄膜

一、PMN-PT弛豫铁电粉体和薄膜的无机盐-凝胶法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方飞[1](2016)在《模板生长法制备PMN-PT织构陶瓷》文中研究指明弛豫铁电单晶xPb(Mg1/3Nb2/3)O3-(1-x)PbTiO3在(001)方向上具有优异的压电性和介电性,但是由于铁电单晶受到制备周期长、尺寸小、电学性能不稳定、成分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使其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运用模板生长技术,以片状SrTiO3颗粒为模板,通过流延工艺、冷等静压、烧结等制备具有良好取向度的PMN-PT陶瓷。本论文以碳酸锶(SrCO3)、二氧化钛(TiO2)为原料,以NaCl、KCl为熔盐通过两步反应,第一步:将SrCO3、TiO2按照3.1:2的比例混合以NaCl为熔盐制备片状Sr3Ti2O7粉体颗粒,得到合成片状粉体颗粒的最佳条件,以NaCl为熔盐的条件下1200℃保温4h,升温速率为1℃/min、降温速率为0.5℃/min,最终得到的粉体颗粒粒径在40-60μm之间,表面平面性能良好;第二步:以Sr3Ti2O7与TiO2按照1:1.1比例混合,以KCl为熔盐制备片状SrTiO3粉体。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以KCl熔盐,在1200℃保温4h,升、降温速率为5℃/min,得到片状形貌良好的SrTiO3粉体颗粒,颗粒粒径40μm的SrTiO3粉体。PMN-PT粉体制备以醋酸铅、钛酸丁酯、氧化镁、五氧化二铌为原料,以乙二醇为溶剂,以柠檬酸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两步法:1.氧化镁、五氧化二铌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在120℃加热搅拌制备出溶胶在1050℃灼烧4-6h,制备出MgNb2O6粉体;2.以MgNb2O6粉体为原料与醋酸铅、钛酸丁酯反应制备PMN-PT。得到纯净的0.67PMN-0.33PT粉体,并且粉体颗粒形貌良好、规整达到纳米级。通过流延、烧结的方式得到良好取向度的PMN-PT织构陶瓷,压电系数d33为470PC/N。

钱昆[2](2013)在《部分草酸盐工艺制备PMN-PT铁电陶瓷》文中研究表明弛豫铁电陶瓷(1-x)Pb(Mg1/3Nb2/3)O3-xPbTiO3((1-x)PMN-xPT,PMN-PT)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和电-光性能,在多层陶瓷电容器、压电器件和光学装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部分草酸盐工艺路线制备钙钛矿结构的(1-x)PMN-xPT(x=0.2-0.4)弛豫铁电陶瓷。系统地研究了原料选择、前驱体制备工艺、煅烧温度、PbTiO3(PT)含量对PMN-PT陶瓷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初步探索了直流偏压、热处理对陶瓷电学性能的影响。X-ray衍射(XRD)结果和电学性能测量表明,使用Pb(Ac)23H2O为原料,通过部分草酸盐工艺可以制备纯钙钛矿结构、电学性能优良的0.69PMN-0.31PT陶瓷。部分草酸盐工艺制备的0.80PMN-0.20PT粉体750℃煅烧时呈现较纯的钙钛矿结构,激光粒度分析、SEM形貌观察和比表面积测量表明,该温度煅烧的粉体,颗粒尺寸较小,粒度分布较均匀,团聚较少。以铌铁矿预合成产物MgNb2O6和TiO2混合1100℃煅烧的产物作为前驱体,可以制备纯钙钛矿结构、微观形貌均匀、致密度较高、电学性能优良的0.69PMN-0.31PT陶瓷。XRD结构分析和电学性能测量表明,部分草酸盐方法制备的PMN-PT陶瓷中存在明显的成分诱导的结构相变。随着PT含量的增加,PMN-PT的相结构逐渐从三方铁电相,经过三方四方共存的准同型相界(MPB),向四方铁电相转变。PMN-PT陶瓷的介电响应特征也从三方相弛豫铁电体的弥散型铁电相变向四方相正常铁电体的一级铁电相变转变,伴随着居里温度/转变温度(Tc/Tm)接近线性的增加。PMN-PT陶瓷呈现饱和、对称的电滞回线,随着PT含量的增加,电滞回线由窄而狭长的形状向胖而接近矩形的形状转变。部分草酸盐方法制备的PMN-PT陶瓷的MPB位于x=0.310.33, MPB组成的PMN-PT陶瓷呈现优良的电学性能。直流偏压和热处理对PMN-PT陶瓷的电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直流偏压的增大,PMN-PT陶瓷的介电常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热处理温度低于退极化温度Td时,PMN-PT陶瓷的压电性能先略微增大,后略微减小。当温度高于Td温度时,压电性能急剧衰减直至消失。

涂伟[3](2012)在《包覆氧化物对BaTiO3基陶瓷的性能影响》文中提出具有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BaTiO3材料是重要的电子材料之一,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良好的铁电、压电性能,主要用于制造高容多层电容器、多层基片、各种传感器、半导体材料和敏感元件。本文采用非均匀沉淀法将氧化物(MgO、CuO、MnO、La2O3、Y2O3)均匀的包覆在BaTiO3基陶瓷粉体表面,制备具有包覆层的复合粒子,研究了不同包覆量对BaTiO3基陶瓷的微观结构、微观形貌、介电性能、绝缘性能和击穿电压的影响,其实验结果及讨论如下:(1)包覆剂MgO能有效抑制晶粒长大,从而获得晶粒均匀的陶瓷,此细晶效应是由于晶界区MgO的抑制作用;MgO有助于形成“壳一芯”结构晶粒,显着改善介电温度特性,使得BaTiO3基陶瓷的ε峰降低并展宽,电阻率提高到6.97×1013(Ω·mm)和击穿电压提高到4.77kV/mm。(2)包覆剂CuO能提高陶瓷致密度,抑制晶粒生长,CuO有助于形成“壳一芯”结构晶粒,显着改善复合陶瓷的介电温度特性,介电常数降低,居里峰展宽,电阻率提高到2.09×1013(Ω·mm)和击穿电压提高到3.86kV/mm。(3)包覆剂La2O3能有效抑制晶粒生长,提高陶瓷致密度。La2O3均匀的包覆在BaTiO3基陶瓷粉体上,改善其介电温度特性,介电常数减低,居里峰展宽,居里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电阻率和击穿电压分别降至1.92×1013(Ω·mm)和2.94kV/mm。(4)包覆剂MnO包覆BaTiO3基陶瓷粉体后,Mn2+全部固溶到BaTiO3晶格中生成了新相Ba4Mn3O10。包覆MnO后,复合陶瓷发生了介电弥散现象,当包覆量为3mol%和5mol%时,介电弥散现象最明显。(5)包覆剂Y2O3能有效抑制晶粒生长,Y2O3均匀包覆在BaTiO3基陶瓷粉体上,介电常数降低,居里峰展宽,居里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电阻率和击穿电压分别降至1.16×1013(Ω·mm)和2.53(kV/mm)。

吕蒙普[4](2011)在《择优取向型K0.5Na0.5NbO3陶瓷厚膜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K0.5Na0.5NbO3作为一类重要的环境友好型的压电陶瓷材料,是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电子元器件小型化及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快速发展,推动了K0.5Na0.5NbO3膜材料的制备研究。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100)取向,粉末溶胶法制备(110)取向K0.5Na0.5NbO3厚膜。探讨了择优取向型K0.5Na0.5NbO3陶瓷厚膜的制备及其电学性能。厚膜制备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利用草酸处理一次沉淀Nb(OH)5,再用氨水滴定得到二次沉淀高活性Nb(OH)5,解决高活性铌源问题,在制备出高活性铌源的基础上,完善工艺,减少柠檬酸的使用量,制备出性质稳定的K0.5Na0.5NbO3溶胶,在以上基础上,制备出粉体团聚小,发育良好的K0.5Na0.5NbO3超细粉体,并用熔盐法制备出了(110)取向NaNbO3模板。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100)取向K0.5Na0.5NbO3陶瓷厚膜。研究了基片、溶剂、PVP、热处理温度及时间、退火温度及时间对(100)取向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参数。利用粉末溶胶法制备了(110)取向K0.5Na0.5NbO3陶瓷厚膜。研究了粉体、NaNbO3模板对(110)取向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用粉末溶胶法制备的(110)取向K0.5Na0.5NbO3陶瓷厚膜介电常数比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100)取向K0.5Na0.5NbO3陶瓷厚膜要大,于此同时介电损耗也较大,研究了取向不同对介电性能的影响。粉末溶胶法制备的(110)取向K0.5Na0.5NbO3陶瓷厚膜铁电性能不佳,漏电流较大。

王冲,张约品,王金浩[5](2010)在《PMNT粉体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硝酸铅、六水合硝酸镁、草酸铌、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原料,去离子水、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为螯合剂,铅、镁、铌、钛离子比为1:(1-x)/3:2(1-x)/3:x,其化学式为(1-x)Pb(Mg1/3Nb2/3)O3-xPbTiO3,采用溶胶-凝胶法经1150℃焙烧制备得到了单一相钙钛矿结构的PMNT粉末.

丁晨露[6](2010)在《反应烧结法制备(1-x)Pb(Mg1/3Nb2/3)O3-xPbTiO3弛豫铁电陶瓷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弛豫铁电陶瓷(1-x)Pb(Mg1/3Nb2/3)O3-xPbTiO3(PMN-PT)由于具有优良的综合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在多层陶瓷电容器、高性能压电器件和光学装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反应烧结法制备(1-x)Pb(Mg1/3Nb2/3)O3-xPbTiO3(PMN-PT)弛豫铁电陶瓷。系统地研究了烧结温度、PbTiO3(PT)含量对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介电、铁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X-ray衍射结果表明,不同组成的PMN-PT都可以通过反应烧结法、在一定的烧结温度区间烧结,制备出纯钙钛矿结构的陶瓷。综合分析烧成的陶瓷的显微结构、致密度及电学性能可知,制备PMN-PT陶瓷的最佳烧结温度范围为1240-1260℃。PT含量对PMN-PT陶瓷的烧结性能、相结构和电学性能产生了连续的影响。随着PT含量的增加,PMN-PT陶瓷从三方相结构、经过三方四方共存的准同型相界(MPB),逐渐向四方相结构转变,伴随着材料的电学性能从典型的弛豫铁电体向正常铁电体转变。PMN-PT的MPB位于x=0.3-0.34,MPB组成的陶瓷呈现增强的显微结构和优良的电学性能,尤其是优良的压电性能。1240℃烧结的0.66PMN-0.34PT陶瓷的d33值最大,达到715pC/N。1260℃烧结0.7PMN-0.3PT陶瓷的εmax(1kHz)最大,为39351。1270℃烧结的0.8PMN-0.2PT陶瓷的Pr值最大,为39.07μC/cm2。反应烧结法制备PMN-PT陶瓷的烧结温度较高,导致能耗较高、铅挥发较为严重,对材料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本论文探索了烧结助剂对反应烧结法制备PMN-PT陶瓷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WO3、Sb2O3、SrCO3、Li2CO3和CuO掺杂的0.8PMN-0.2PT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介电、铁电和压电性能。研究表明,1090-1150℃烧结的WO3、Sb2O3、SrCO3掺杂的0.8PMN-0.2PT陶瓷中都含有焦绿石相,烧成的陶瓷致密度低、电学性能差。CuO、Li2CO3的掺杂能在较低的烧结温度制备纯钙钛矿结构的0.8PMN-0.2PT陶瓷,1090-1120℃烧结的CuO、Li2CO3掺杂的0.8PMN-0.2PT陶瓷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和良好的电学性能,达到了降低反应烧结法的烧结温度的预期效果。综合分析上述掺杂剂的掺杂效果发现,1090℃烧结的3mol% CuO掺杂的0.8PMN-0.2PT陶瓷具有最大的致密度和良好的综合电学性能,其致密度为92.51%,εmax(1kHz)为23612,Pr值为22.54μC/cm2,d33值达到302pC/N。可见,掺杂CuO可将PMN-PT陶瓷的最佳烧结温度降到1090℃,表明CuO是合适的烧结助剂。

彭秧锡[7](2010)在《钛酸钡(铅)系列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与相变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钛酸钡(铅)等纳米钛酸盐粉体及其固溶体是重要的电子陶瓷材料,近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应用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钛酸钡等电子陶瓷制备工艺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以粉体为原料经成型和烧结而形成多晶陶瓷体,陶瓷粉体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所以研制钛酸钡等陶瓷电子器件的首要问题是制备出符合产品性能要求的粉体原料。因此,开展对钛酸钡(铅)等纳米粉体新的合成方法、制备反应机理、相转变规律等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详细评述了钛酸钡(铅)等电子陶瓷粉体的研究现状,并以BaTiO3、PbTiO3、Ba(ZrTi)O3、Pb(ZrTi)O3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开展了合成方法、相变及反应机理、掺杂改性等应用基础研究。1、研究并提出了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纳米钛酸钡新的可能反应过程(机理)。以H2TiO3、氨水、过氧化氢和水溶性钡盐为原料,采用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得到了纳米钛酸钡粉体,其中600℃煅烧1h得到立方相钛酸钡,粉体粒径在20-40nm,1000℃煅烧lh得到四方相钛酸钡,粉体粒径在60-100nm。同时,加热该钛酸钡(钙、锶)过氧化物前驱体会有氧气产生,结合TG-DSC、电子能谱等实验分析,证实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纳米钛酸钡的反应过程(机理)为:H2TiO3+2H2O2+2NH3→(NH4)2Ti(H2O2)2O3(NH4)2Ti(H2O2)2O3+Ba2+→BaTi(H2O2)2O3↓+2NH4+BaTi(H2O2)2O3→(BaTiO5+2H2O)→BaTiO3↓+2H2OT+O2↑2、研究了掺杂(锶)诱导钛酸钡的相变规律。利用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可以制备得到纳米钛酸钡粉体,制备过程中掺入少量的锶,使得锶离子均匀进入母体晶格,会使相变温度明显下降,当加入摩尔比2%以内的锶离子后,相变温度由原来的900℃-1000℃降低到了800℃-900℃之间。当加入摩尔比5%以上的锶离子时,即使升高温度也难以发生相变,且高温下粉体还会发生分解。这与其晶体结构中钛离子的空间位阻有关系。当半径小的离子对钡离子进行部分取代,会使得晶体结构发生变化,钛离子空间位阻变小,振动容易,钛酸钡晶体由立方相转变为四方相的相变温度会降低;但当更多的钡离子被半径小的离子取代以后,钛离子的空间位阻将变得更小,钛离子上下振动均十分容易,此时反而难以实现其四方相的转化。当温度改变时,钛酸钡晶体TiO6八面体结构中Ti离子可能发生中心偏移,可形成一个具有稳定的Ti-O键的长五配位重排结构,此结构中Ti-O键长比六配位结构中更长,从而使Ti离子可以稳定存在,最终导致钛酸钡由稳定的立方相逐步转变为亚稳态的四方相。同时,掺入适量锶离子可以明显降低钛酸钡发生相变的晶粒尺寸,钛酸钡由立方相转化为四方相的晶粒尺寸在33nm附近(实验计算值)。3、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了BaTiO3、BaZr0.1Ti0.9O3纳米粉体。以偏钛酸、双氧水、氨水、硝酸钡等为原料,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得到了纳米BaTiO3粉体,并且通过控制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可以分别制得立方相或四方相的钛酸钡纳米粉体。在800℃煅烧钛酸钡前躯体4h,得到含有少量BaCO3杂质的立方相纳米BaTiO3粉体;当煅烧温度升高至1000℃时,可制得四方相纳米BaTiO3粉体,所得四方相BaTiO3纳米粉体的粒径在60-120nm。改变原料,同样方法制备得到了锆钛酸钡(BaZr0.1Ti0.9O3)纳米粉体,该粉体的粒径在30-80nm。4、研究并提出了PbTiO3、PbZr0.52Ti0.48O3粉体新的燃烧制备方法。以H2TiO3、H2O2、Pb(CH3COO)2·3H2O等为原料,EDTA、柠檬酸为配位剂和燃烧剂,先制备PbTiO3前驱体粉体,再在700℃煅烧该粉体1h,可制得PbTiO3纳米粉体,该粉体粒径为50-80nm。改变原料,同样方法制备得到了立方相PZT(PbZr0.52Ti0.48O3)粉体,该粉体粒径在100-200nm。该方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生产条件容易控制,可为其它钛酸盐粉体的制备提供参考。5、以偏钛酸、双氧水、氨水、乙酸铅、乙酸锌和硝酸镁为原料,EDTA、柠檬酸为配位剂和燃烧剂,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得到了PZNT和PMNT粉体。实验结果表明:PZNT约在488-527℃形成稳定化合物,在700℃煅烧其胶状前躯体2h后所得到的PZNT粉体的粒径在50-150nm;PMNT约在514-545℃形成稳定化合物,在800℃煅烧其胶状前躯体2h后所得到的PMNT粉体的粒径在100-300nm。6、以偏钛酸、双氧水、氨水、硝酸锂为原料,柠檬酸为络合剂和燃烧剂,采用凝胶燃烧法制备得到了Li4Ti5O12(LTO)亚微米粉体。首先,按摩尔比将H2TiO3溶于H2O2和NH3·H2O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适量柠檬酸,得到棕红色透明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等摩尔的Li+溶液,再将此混合溶液加热浓缩成胶状物后在高温下煅烧,可以制得Li4Ti5O12亚微米粉体。研究结果表明:Li4Ti5O12约在450℃反应形成,将所得胶状物(前躯体)在800℃煅烧2h,制得的Li4Ti5O12粉体的粒径在200-300nm。

王冲[8](2010)在《PMNT系热释电红外传感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l-x)PbMgl/3Nb2/3O3-xPbTiO3(简称PMNT)是一种钙钛矿(ABO3)结构B位离子复合取代的二元固溶体体系的铅基驰豫型铁电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介电和电致伸缩性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微电子领域。由于当今电子与信息领域的迅猛发展,弛豫铁电材料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科学意义。但是单晶生长困难,薄膜成本较高,弛豫铁电陶瓷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对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无机盐-凝胶法合成了驰豫型复合钙钛矿结构铁电PMNT陶瓷,并对合成过程中的组分、预烧时间、锻烧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焦绿石相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对直接固相球磨法、二步合成法、共沉淀合成法等合成工艺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和探讨。通过对原料差热分析(DTA)的测定,确定了合适的预烧时间、预烧温度、升温速率等煅烧条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对合成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了晶粒形貌特征;同时研究了陶瓷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以可溶性的无机盐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为络合剂成功制备了含Pb、Mg、Nb和Ti金属离子的复合前驱液(计为Pb-Mg-Nb-Ti-CA)。实验证明,该技术在陶瓷制备上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可重复性强等优点,非常适合于陶瓷粉体的制备。2.通过DTA分析确定了预烧温度为500℃,预烧时间为5h,最终焙烧温度为1150℃焙烧时间为2h。由XRD和SEM结果分析表明,利用上述前驱液制备的凝胶经1150℃获得几乎全钙钛矿相、分散性好,反应活性高的各种组分的PMNT粉体,钙钛矿相达到99.4%,烧结后的陶瓷具有很好的致密性,d33达到330 PC/N,热释电系数达到5.5×10-8C.cm-2.K-1。3.本文深入讨论了影响陶瓷制备的各种因素,得到的结果如下:(1) Pb过量可以有效抑制焦绿石相的产生,原料配制过程中有效的控制Pb的配比有利于形成全钙钛矿结构的PMNT粉体。(2)烘干过程要保证温度的稳定保证温度再130℃-150℃之间,若温度变化过大,可能导致凝胶的不均匀性。(3)在预烧过程中,保证凝胶的完全预烧,将其有机物全部去除。直至凝胶由黑褐色变为橙黄色。(4)在焙烧过程中,须在加盖的氧化铝坩埚中烧结,由于高温中Pb的挥发会影响PMNT陶瓷的组分,对最终的陶瓷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在加盖的氧化铝坩埚中烧结可减少Pb的挥发,基本保证组分稳定。采用此种无机盐-凝胶法成功制备了PMNT各种组分的粉体。可以预期:该技术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多组分复杂氧化物粉体的制备。

陈群[9](2010)在《K0.5Na0.5NbO3陶瓷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K0.5Na0.5NbO3作为一类重要的环境友好型的压电陶瓷材料,具有压电系数高、介电常数小、居里温度高等特点,具有广阔前景,是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电子元器件小型化及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快速发展,推动了K0.5Na0.5NbO3膜材料的制备研究。本文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K0.5Na0.5NbO3薄膜,粉末溶胶法制备K0.5Na0.5NbO3厚膜。探讨了K0.5Na0.5NbO3陶瓷膜的制备工艺及其电学性能。首先,采用Nb2O5和HF反应,制备活性高的Nb(OH)5,作为铌源。以Nb(OH)5、K2CO3、Na2CO3为原料,柠檬酸(CA)为螯合剂、乙二醇(EG)为酯化剂,利用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了稳定、透明的K0.5Na0.5NbO3溶胶。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柠檬酸和金属总离子摩尔比CA:Mn+=3:1,柠檬酸和乙二醇摩尔比CA:EG=1:2,溶胶的PH控制在5~8,温度在150℃内。研究了K0.5Na0.5NbO3粉体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溶胶在K/Na=1, (K+Na)/Nb=1.6,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2h时,可以合成纯的钙钛矿相的KNN粉体。粉体的平均粒径约为200nm,粒径分布均匀,晶粒发育良好,呈四方体形。其次,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K0.5Na0.5NbO3陶瓷薄膜。溶胶浓度0.3mol/L,K/Na=1, (K+Na)/Nb=1.6;旋涂转速为5000rmp,时间为30s;旋涂7层;干燥温度700℃,时间10min;退火温度700℃C,时间30min,基片为Pt/Ti/SiO2/Si下制备的KNN薄膜具有纯钙钛矿相结构、(100)择优取向,无裂纹、致密性好、晶粒发育良好的特点。再次,在以上的工作基础上,开展了粉末溶胶法制备K0.5Na0.5NbO3陶瓷厚膜的研究。研究了粉体在溶胶中的分散;粉体浓度及旋涂层数对厚膜的厚度、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利用厚薄相间工艺改善了厚膜的表面形态。通过调整工艺,可以制得厚度为1μm-4.5μm的致密、无裂纹的KNN厚膜。K0.5Na0.5NbO3陶瓷膜的电学测试表明:KNN薄膜在1KHz下εr=100.17,tanδ=0.49; 1MHz下,εr=29.71,tanδ=0.11。剩余极化Pr=1.1μC/cm2。采用厚薄相间的方式制备的,粉胶比为2:1,旋涂7层的厚膜:1KHz下样品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是εr=248.12, tanδ=0.58; 1MHz下εr=26.02, tanδ=0.1。可以得到电滞回线,但是其剩余极化值Pr<1μC/cm2。较层层厚膜工艺而言介电性能、铁电性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陆正武[10](2008)在《EDTA络合法制备Ba(Zn1/3Nb2/3)O3,Ba(Mg1/3Nb2/3)O3,BaTi4O9微波介电陶瓷及烧结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乙二胺四乙酸) EDTA络合法制备Ba(Zn1/3Nb2/3)O3, Ba(Mg1/3Nb2/3)O3和BaTi4O9微波介电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谱(FTIR)、热重分析/差热分析(TG/DTA)对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和煅烧过程相转变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最终粉体形貌进行了观察,同时对烧结后陶瓷的致密化,晶相和微观结构也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Ba(Zn1/3Nb2/3)O3 (BZN)钙钛矿相粉体和陶瓷能够通过EDTA络合法成功制备,尽管如此,BZN陶瓷粉体包含微量BaCO3杂相,甚至到1000℃也未能去除。在1200℃/2h烧结处理得到单相BZN陶瓷,通过阿基米德法测得陶瓷致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98%以上。对于Ba(Mg1/3Nb2/3)O3 (BMN)系统,BMN钙钛矿相粉体和陶瓷也能够通过EDTA络合法成功制备,但是同样发现与BMN主相共存微量BaCO3杂相。在1200℃/2h烧结处理得到致密度达理论密度95%左右的陶瓷,陶瓷晶相包括主相BMN和一定量二次相。延长烧结保温时间达10h时,致密度可提高到理论密度的98%以上。采用EDTA络合法成功制备BaTi4O9 (BT4)微波介电陶瓷。实验结果显示,750℃/1h低温煅烧处理得到BT4陶瓷粉体,同时共存微量BaTi5O11相。在1200℃/2h烧结处理得到几乎完全致密的纯单相BT4陶瓷。本研究工作表明EDTA络合法是一种制备Ba(Zn1/3Nb2/3)O3, Ba(Mg1/3Nb2/3)O3和BaTi4O9陶瓷可行的方法,同时也显示了该方法在显着降低烧结温度上的优势。

二、PMN-PT弛豫铁电粉体和薄膜的无机盐-凝胶法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MN-PT弛豫铁电粉体和薄膜的无机盐-凝胶法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模板生长法制备PMN-PT织构陶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压电陶瓷材料
        1.2.1 压电陶瓷的发展史
        1.2.2 压电现象产生机理
        1.2.3 压电陶瓷的应用
    1.3 Pb(Mg_(1/3)Nb_(2/3))O_3(PMN)系陶瓷的性能
        1.3.1 PMN的结构与性能
        1.3.2 PMN-PT的研究热点
        1.3.3 PMN-PT粉体的制备方法
    1.4 本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案与测试
    2.1 原料与设备
    2.2 研究方案
        2.2.1 实验方案
        2.2.2 实验流程图
    2.3 性能测试
        2.3.1 相组成
        2.3.2 显微结构
        2.3.3 压电常数
第三章 SrTiO_3片状模板的制备
    3.1 Sr_3Ti_2O_7模板的制备
        3.1.1 Sr_3Ti_2O_7最佳合成温度
        3.1.2 熔盐种类对Sr_3Ti_2O_7形貌的影响
        3.1.3 片状形貌形成研究
        3.1.4 保温时间对Sr_3Ti_2O_7形貌的的影响
        3.1.5 升降温度率对Sr_3Ti_2O_7表面形貌的影响
    3.2 片状SrTiO_3的合成
        3.2.1 片状Sr_3Ti_2O_7合成SrTiO_3
        3.2.2 不同升降温速率SrTiO_3片状形貌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MN-PT粉体制备
    4.1 PMN-PT粉体制备
        4.1.1 不同摩尔(mol)百分比Mg和Nb过量的MgNb_2O_6粉体
        4.1.2 不同mol百分比Nb过量的MgNb-2O_6粉体
        4.1.3 不同烧结温度对PMN-PT粉体的影响
        4.1.4 不同保温时间对PMN-PT粉体的影响
        4.1.5 Pb过量对PMN-PT粉体的影响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MN-PT织构陶瓷制备
    5.1 流延成型研究
    5.2 PMN-PT陶瓷的烧结和表征
        5.2.1 薄膜的热分析曲线测试
        5.2.2 烧结温度对PMN-PT陶瓷烧结影响
        5.2.3 保温时间对PMN-PT陶瓷影响
        5.2.4 PMN-PT陶瓷表征
        5.2.5 织构度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部分草酸盐工艺制备PMN-PT铁电陶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弛豫铁电陶瓷结构特征和性能
    1.3 国内外弛豫铁电陶瓷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铌铁矿预合成法
        1.3.2 溶胶-凝胶法
        1.3.3 反应烧结法
        1.3.4 部分草酸盐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PMN-PT 弛豫铁电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主要药品
    2.4 样品制备工艺流程
    2.5 样品的表征
        2.5.1 样品的相组成和致密度分析
        2.5.2 微观结构表征
        2.5.3 热重-差热分析
        2.5.4 样品性能测量
3. 结果与讨论
    3.1 前驱体合成工艺探索
        3.1.1 MgNb_2O_6粉体的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3.1.2 热重-差热分析(TG-DTA)分析
        3.1.3 PMN-PT 预烧粉的 X 射线衍射分析
        3.1.4 PMN-PT 预烧粉的粒度分布分析
        3.1.5 PMN-PT 预烧粉的 SEM 分析
        3.1.6 PMN-PT 预烧粉的比表面积分析
        3.1.7 PMN-PT 粉体合成工艺条件探索总结
    3.2 Pb(Ac)_(23)H_2O 和 Pb(NO_3)_2对 PMN-PT 陶瓷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前驱体工艺制备的 PMN-PT 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
        3.3.1 微观结构和形貌分析
        3.3.2 介电性能分析
        3.3.3 铁电压电性能分析
        3.3.4 压电性能分析
        3.3.5 前驱体工艺制备 PMN-PT 陶瓷小结
    3.4 组分对铁电陶瓷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3.4.1 相结构、致密度和微观形貌分析
        3.4.2 导电性能分析
        3.4.3 介电性能分析
        3.4.4 铁电和压电性能分析
        3.4.5 组分对热释电性能的影响
        3.4.6 组分诱导的结构相变小结
    3.5 偏压对 PMN-PT 铁电陶瓷的影响
    3.6 退火对材料的电学性能的影响
4.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包覆氧化物对BaTiO3基陶瓷的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钛酸钡陶瓷
        1.1.1 BaTiO_3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晶体结构
        1.1.2 BaTiO_3的介电特性
        1.1.3 BaTiO_3的壳一芯结构
        1.1.4 BaTiO_3的工业应用
    1.2 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
        1.2.1 粉体表面包覆机理
        1.2.2 固相包覆法
        1.2.3 液相包覆法
        1.2.4 气相包覆法
    1.3 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概述
        1.3.1 MLCC 的结构及制造工艺
        1.3.2 MLCC 的应用
        1.3.3 MLCC 的发展趋势
    1.4 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案
    2.1 原料与设备
    2.2 工艺流程
    2.3 性能测试
        2.3.1 相对密度测量
        2.3.2 介电性能测量
        2.3.3 XRD 分析
        2.3.4 SEM 分析
        2.3.5 耐压性能和绝缘性能测试
3 包覆 MgO 对 BaTiO_3 基陶瓷性能的影响
    3.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原理和工艺过程
        3.1.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复合陶瓷的原理
        3.1.2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
    3.2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 XRD 和 EDS 分析
    3.3 MgO 包覆 BaTiO_3基陶瓷密度与包覆量的关系
    3.4 包覆型 BaTiO_3复合陶瓷的表面形貌
    3.5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介电性能
    3.6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绝缘特性和耐压特性
    3.7 本章小结
4 包覆 CuO 对 BaTiO_3基陶瓷性能的影响
    4.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原理和工艺过程
        4.1.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原理
        4.1.2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
    4.2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相结构分析
    4.3 CuO 包覆 BaTiO_3基陶瓷密度与包覆量的关系
    4.4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表面形貌
    4.5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介电性能
    4.6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绝缘特性和耐压特性
    4.7 本章小结
5 包覆 La_2O_3对 BaTiO_3基陶瓷性能的影响
    5.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原理和工艺过程
        5.1.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原理
        5.1.2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
    5.2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相结构分析
    5.3 La_2O_3包覆 BaTiO_3基陶瓷密度与包覆量的关系
    5.4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表面形貌
    5.5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介电性能
    5.6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绝缘特性和耐压特性
    5.7 本章小结
6 包覆 MnO 对 BaTiO_3基陶瓷性能的影响
    6.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原理和工艺过程
        6.1.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原理
        6.1.2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
    6.2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相结构分析
    6.3 MnO 包覆 BaTiO_3基陶瓷密度与包覆量的关系
    6.4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表面形貌
    6.5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介电性能
    6.6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绝缘特性和耐压特性
    6.7 本章小结
7 包覆 Y_2O_3对 BaTiO_3基陶瓷性能的影响
    7.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原理和工艺过程
        7.1.1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原理
        7.1.2 制备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
    7.2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相结构分析
    7.3 Y_2O_3包覆 BaTiO_3基陶瓷密度与包覆量的关系
    7.4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表面形貌
    7.5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介电性能
    7.6 包覆型 BaTiO_3基复合陶瓷的绝缘特性和耐压特性
    7.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择优取向型K0.5Na0.5NbO3陶瓷厚膜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压电陶瓷的相关历史
    1.2 无铅压电陶瓷材料
        1.2.1 钛酸盐无铅压电陶瓷
        1.2.2 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陶瓷
        1.2.3 钨青铜结构无铅压电陶瓷
        1.2.4 (Li,Na,K)NbO_3无铅压电陶瓷
    1.3 无铅压电陶瓷厚膜制备方法研究现状
        1.3.1 丝网印刷法(Screen printing)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1.3.2 流延法(Tape casting)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1.3.3 电泳沉积法(Electrophoresis deposition)
        1.3.4 水热合成法(hydrothermal synthesis)
        1.3.5 粉末溶胶法(复合溶胶凝胶法)又称复合膜技术(Composite film technology)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第2章 实验方案和性能
    2.1 引言
    2.2 粉末溶胶法KNN择优厚膜制备工艺
        2.2.1 基片的选择
        2.2.2 溶胶凝胶理论介绍
        2.2.3 Pechini法
        2.2.4 Pechini法制备K_(0.5)Na_(0.5)NbO_3溶胶
        2.2.5 K_(0.5)Na_(0.5)NbO_3粉体的制备
        2.2.6 NaNbO_3模板的制备
    2.3 结构及性能表征
        2.3.1 结构分析
        2.3.2 性能表征
第3章 K_(0.5)Na_(0.5)NbO_3溶胶、K_(0.5)Na_(0.5)NbO_3超细粉体、(110)取向NaNbO_3模板的制备
    3.1 引言
    3.2 性质稳定成膜性好的K_(0.5)Na_(0.5)NbO_3溶胶制备
        3.2.1 铌源的选择和制备
        3.2.2 K_(0.5)Na_(0.5)NbO_3的前躯体溶液制备
        3.2.3 K_(0.5)Na_(0.5)NbO_3溶胶的制备
    3.3 纳米粉体的制备
        3.3.1 K_(0.5)Na_(0.5)NbO_3纳米粉体的团聚
        3.3.2 K_(0.5)Na_(0.5)NbO_3溶胶的热分析(DSC-TG)
        3.3.3 K_(0.5)Na_(0.5)NbO_3干凝胶与粉体的红外分析
        3.3.4 K_(0.5)Na_(0.5)NbO_3粉体的XRD分析
        3.3.5 K_(0.5)Na_(0.5)NbO_3粉体的扫描电镜分析
        3.3.6 K_(0.5)Na_(0.5)NbO_3厚膜备选粉体制备
    3.4 NaNbO_3模板的制备
        3.4.1 NaNbO_3模板的合成工艺
        3.4.2 BiNN5前躯体的SEM分析
        3.4.3 NaNbO_3模板的XRD及SEM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择优取向型K_(0.5)Na_(0.5)NbO_3厚膜的制备
    4.1 引言
    4.2 K_(0.5)Na_(0.5)NbO_3成膜前期基本工艺参数研究
        4.2.1 不同的(K+Na)/Nb摩尔配比溶胶成膜的EDS研究
        4.2.2 基片的选择
        4.2.3 厚膜前期旋涂工艺参数研究
    4.3 K_(0.5)Na_(0.5)NbO_3择优取向厚膜材料制备研究
        4.3.1 溶胶凝胶法制备(100)取向厚膜
        4.3.1.1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厚膜性能的影响
        4.3.1.2 (100)择优取向型厚膜制备工艺参数研究
        4.3.2 粉末溶胶法制备(110)取向厚膜
        4.3.2.1 实验原料处理
        4.3.2.2 厚膜综合性能对比
        4.3.2.3 改进粉末溶胶法(厚膜、薄膜交替沉积)
    4.4 厚膜电学性能
        4.4.1 介电性能
        4.4.2 铁电性能
    4.5 小结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PMNT粉体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预烧温度
    2.2 预烧时间的影响
    2.3 XRD与SEM分析
3 结论

(6)反应烧结法制备(1-x)Pb(Mg1/3Nb2/3)O3-xPbTiO3弛豫铁电陶瓷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弛豫铁电陶瓷结构特征和性能
    1.3 国内外弛豫铁电陶瓷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固相法
        1.3.1.1 混合氧化物法
        1.3.1.2 两步合成法(铌铁矿预合成法)
        1.3.1.3 改进的一步合成法
        1.3.1.4 机械力化学合成法
        1.3.1.5 反应烧结法
        1.3.2 液相法
        1.3.2.1 溶胶-凝胶法
        1.3.2.2 熔盐法
        1.3.3 半化学合成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P MN-PT 弛豫铁电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过程
        2.2.1 样品制备工艺流程
        2.2.2 样品的表征
        2.2.2.1 样品的相组成和致密度分析
        2.2.2.2 微观结构表征
        2.2.3 样品性能测量
        2.2.3.1 介电性能测量
        2.2.3.2 铁电性能测量
        2.2.3.3 压电性能测量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MgO 和Mg(N0_3)_2·6H_20 为原料对PMN-PT 弛豫铁电陶瓷的影响
        2.3.2 烧结温度对弛豫铁电陶瓷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2.3.2.1 微观结构表征和致密度
        2.3.2.2 介电性能分析
        2.3.2.3 铁电和压电性能分析
        2.3.3 PT 含量对弛豫铁电陶瓷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2.3.3.1 相结构、致密度和微观结构表征
        2.3.3.2 介电性能分析
        2.3.3.3 铁电和压电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反应烧结法制备0.8PMN-0.2PT 弛豫铁电陶瓷的掺杂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过程
        3.2.1 样品制备工艺流程
        3.2.2 样品的结构、形貌表征和电学性能测试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3.3.1 掺杂对0.8PMN-0.2PT 弛豫铁电陶瓷的影响
        3.3.1.1 掺杂对0.8PMN-0.2PT 弛豫铁电陶瓷相结构、致密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3.3.1.2 掺杂对0.8PMN-0.2PT 弛豫铁电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3.3.1.3 掺杂对0.8PMN-0.2PT 弛豫铁电陶瓷铁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
        3.3.2 氧化铜掺杂量对0.8PMN-0.2PT 弛豫铁电陶瓷的影响
        3.3.2.1 氧化铜掺杂量对0.8PMN-0.2PT 陶瓷相结构、致密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3.3.2.2 氧化铜掺杂量对0.8PMN-0.2PT 弛豫铁电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3.3.2.3 氧化铜掺杂量对0.8PMN-0.2PT 弛豫铁电陶瓷铁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钛酸钡(铅)系列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与相变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评述
    1.1 引言
        1.1.1 应用广泛的电子陶瓷
        1.1.2 纳米技术与电子陶瓷的结合
        1.1.3 电子陶瓷的重要成员——钛酸钡(BT)和钛酸铅(PT)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钛酸钡陶瓷粉体的合成方法
        1.2.2 钛酸铅、锆钛酸铅陶瓷粉体的合成方法
        1.2.3 钛酸钡(铅)陶瓷粉体合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纳米钛酸钡粉体的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制备与反应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2 BaTiO_3纳米粉体的合成
        2.2.3 测试与表征
    2.3 pH值对制备过氧化物前驱体沉淀的影响
    2.4 反应物浓度对制备过氧化物前驱体沉淀的影响
    2.5 反应温度对制备过氧化物前驱体沉淀的影响
    2.6 钛酸钡(锶、钙)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温度的确定
    2.7 立方相纳米钛酸钡(锶、钙)的制备
    2.8 四方相钛酸钡的合成与TEM分析
    2.9 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制备纳米钛酸钡的反应机理
        2.9.1 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产物含氧的定性检验
        2.9.2 钛酸钡(钙、锶)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过程的定量分析
        2.9.3 BaTiO_3过氧化物前躯体热分解中间产物的电子能谱分析
        2.9.4 过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钛酸钡粉体的反应机理探讨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掺杂诱导纳米钛酸钡相变规律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仪器和药品
        3.2.2 掺杂BaTiO_3粉体的合成
        3.2.3 测试与表征
    3.3 温度诱导纳米BaTiO_3的相变规律研究
        3.3.1 随炉冷却条件下纳米BaTiO_3粉体的XRD与拉曼光谱分析
        3.3.2 空气骤冷条件下纳米BaTiO_3的XRD与拉曼光谱分析
        3.3.3 四方相钛酸钡的TEM、SEM分析
    3.4 掺锶诱导纳米钛酸钡相变规律的研究
        3.4.1 不同掺锶比例和不同温度煅烧所得钛酸钡的XRD分析
        3.4.2 不同掺锶比例、相同温度煅烧后所得钛酸钡的XRD图对比分析
        3.4.3 不同掺锶比例、不同温度煅烧后所得钛酸钡的拉曼光谱分析
        3.4.4 掺杂诱导和温度诱导钛酸钡相变的原因探讨
    3.5 钛酸钡(锶)相变过程中的晶粒尺寸变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钛酸钡、锆钛酸钡纳米粉体的凝胶燃烧法制备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及产物表征
    4.3 BT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4.3.1 钛酸钡前驱体煅烧温度的选择
        4.3.2 煅烧温度对BaTiO_3晶体相变的影响
        4.3.3 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4.3.4 煅烧产物的TEM分析
    4.4 BZT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4.4.1 前驱体煅烧温度的选择
        4.4.2 BZT粉体的XRD物相分析
        4.4.3 IR分析
        4.4.4 燃烧过程反应机理探讨
        4.4.5 煅烧产物的TEM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钛酸铅、锆钛酸铅粉体的凝胶燃烧法制备与表征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PbTiO_3粉体的制备
        5.2.2 PbZr_(0.52)Ti_(0.48)O3粉体的制备
        5.2.3 粉体的测试与表征
    5.3 PT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5.3.1 煅烧温度的选择
        5.3.2 产物的XRD物相分析
        5.3.3 产物的IR分析
        5.3.4 燃烧过程反应机理探讨
        5.3.5 产物的TEM分析
    5.4 PZT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5.4.1 煅烧温度的选择
        5.4.2 PZT粉体的XRD物相分析
        5.4.3 PZT粉体的IR分析
        5.4.4 燃烧过程反应机理探讨
        5.4.5 煅烧产物的TEM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铌锌(镁)酸铅-钛酸铅粉体的制备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6.2.2 偏钛酸原料的获取
        6.2.3 PZNT粉体的制备
        6.2.4 PMNT粉体的制备
        6.2.5 测试与表征
    6.3 PZNT纳米粉体的测试与表征
        6.3.1 煅烧温度的选择
        6.3.2 PZNT粉体的XRD物相分析
        6.3.3 PZNT粉体的能谱分析
        6.3.4 PZNT粉体的SEM分析
    6.4 PMNT粉体的测试与表征
        6.4.1 前驱体的TG-DSC分析
        6.4.2 不同温度下制备的PMNT粉体的XRD物相分析
        6.4.3 PMNT粉体的SEM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凝胶燃烧法制备钛酸锂亚微米粉体的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
        7.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7.2.2 偏钛酸原料的获取
        7.2.3 Li_4Ti_5O_(12)亚微米粉体的制备
        7.2.4 测试与表征
    7.3 煅烧温度的选择
    7.4 Li_4Ti_5O_(12)粉体的XRD物相分析
    7.5 Li_4Ti_5O_(12)粉体的IR分析
    7.6 煅烧产物的SEM分析
    7.7 Li_4Ti_5O_(12)粉体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PMNT系热释电红外传感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驰豫铁电体介绍
    1.2 PMNT 的结构特征
        1.2.1 PMNT 的微观结构
        1.2.2 PMNT 的相结构
    1.3 PMNT 陶瓷的合成
        1.3.1 焦绿石相的形成和消除
        1.3.2 合成钙钛矿结构的有关机理
    1.4 PMNT 陶瓷的制备工艺
        1.4.1 氧化物固相反应法(球磨法)
        1.4.2 二步合成法(先驱体合成法)
        1.4.3 半化学法(二步半化学法)
        1.4.4 熔盐法
        1.4.5 共沉淀法
        1.4.6 溶胶凝胶法
        1.4.7 各种制备PMNT 陶瓷工艺的比较
    1.5 热释电的原理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思路
2 实验测试仪器
    2.1 测试原理介绍
        2.1.1 差热分析
        2.1.2 X 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2.1.3 铁电体电滞回线的测量
        2.1.4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量
        2.1.5 介电常数、损耗系数的测量
        2.1.6 压电常数及铁电测量
    2.2 测试仪器
3 无机盐-凝胶法制备PMNT 粉体与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
    3.3 样品制备
    3.4 实验要点
    3.5 0.9PMN-0.1PT 粉体制备研究
        3.5.1 DTA 分析
        3.5.2 X 射线分析
        3.5.3 SEM 分析
    3.6 0.8PMN-0.2PT 粉体制备研究
        3.6.1 DTA 分析
        3.6.2 XRD 分析
        3.6.3 SEM 分析
    3.7 0.67PMN-0.33PT 粉体制备研究
        3.7.1 DTA 分析
        3.7.2 XRD 分析
        3.7.3 SEM 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无机盐-凝胶法制备PMNT 陶瓷块体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3 PMNT 陶瓷制备研究
        4.3.1 密度分析
        4.3.2 SEM 分析
    4.4 PMNT 陶瓷性能研究
        4.4.1 介电性能分析
        4.4.2 压电性能分析
        4.4.3 热释电系数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K0.5Na0.5NbO3陶瓷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无铅压电陶瓷材料
        1.1.1 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背景
        1.1.2 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现状
        1.1.3 (Na,K)NbO_3无铅压电陶瓷材料
    1.2 无铅压电陶瓷薄膜、厚膜材料
        1.2.1 无铅压电陶瓷薄膜的研究现状
        1.2.2 无铅压电陶瓷厚膜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试验方法选择和性能表征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 制备方法
        2.2.1 K_(0.5)Na_(0.5)NbO_3溶胶的制备
        2.2.2 K_(0.5)Na_(0.5)NbO_3粉体的制备
        2.2.3 K_(0.5)Na_(0.5)NbO_3薄膜的制备
        2.2.4 K_(0.5)Na_(0.5)NbO_3厚膜的制备
    2.3 结构及性能表征
        2.3.1 结构分析
        2.3.2 性能表征
第3章 K_(0.5)Na_(0.5)NbO_3溶胶及超细粉体的制备
    3.1 引言
    3.2 K_(0.5)Na_(0.5)NbO_3溶胶的制备
        3.2.1 可溶性铌源的制备
        3.2.2 氢氧化铌的络合实验
        3.2.3 Nb-柠檬酸溶液的稳定性
        3.2.4 K_(0.5)Na_(0.5)NbO_3溶胶的制备
    3.3 K_(0.5)Na_(0.5)NbO_3粉体晶化过程分析
        3.3.1 K_(0.5)Na_(0.5)NbO_3前驱体的热分析(DSC-TG)
        3.3.2 K_(0.5)Na_(0.5)NbO_3凝胶及粉体的红外分析
        3.3.3 K_(0.5)Na_(0.5)NbO_3粉体的XRD分析
    3.4 K_(0.5)Na_(0.5)NbO_3粉体形貌分析
        3.4.1 煅烧温度对K_(0.5)Na_(0.5)NbO_3粉体形貌的影响
        3.4.2 煅烧时间对K_(0.5)Na_(0.5)NbO_3粉体形貌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K_(0.5)Na_(0.5)NbO_3陶瓷薄膜制备及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薄膜制备工艺
        4.2.1 前驱体溶胶的性质
        4.2.2 旋涂工艺参数
        4.2.3 干燥分解温度及时间
        4.2.4 退火温度及时间
        4.2.5 不同基片
    4.3 薄膜电学性能表征
        4.3.1 介电性能
        4.3.2 铁电性能
    4.4 小结
第5章 K_(0.5)Na_(0.5)NbO_3陶瓷厚膜制备及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厚膜制备工艺
        5.2.1 K_(0.5)Na_(0.5)NbO_3陶瓷厚膜的制备流程
        5.2.2 超细粉体分散
        5.2.3 溶胶浓度
        5.2.4 粉体浓度
        5.2.5 旋涂层数
        5.2.6 厚膜、薄膜交替沉积技术(厚薄相间)
    5.3 厚膜电学性能表征
        5.3.1 介电性能
        5.3.2 铁电性能
    5.4 小结及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EDTA络合法制备Ba(Zn1/3Nb2/3)O3,Ba(Mg1/3Nb2/3)O3,BaTi4O9微波介电陶瓷及烧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波介质陶瓷及其性能简介
    1.2 微波介质陶瓷的常见材料体系
        1.2.1 高ε_r低Q类材料
        1.2.2 中等ε_r和Q值的材料
        1.2.3 低ε_r和高Q值材料
        1.2.4 其它体系材料
    1.3 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方法
        1.3.1 常规固相法
        1.3.2 熔盐法
        1.3.3 微波合成法
        1.3.4 溶胶-凝胶法
        1.3.5 共沉淀法
        1.3.6 水热法
        1.3.7 Pechini法
    1.4 微波介质陶瓷的微结构工程
        1.4.1 微波介质陶瓷的历史发展
        1.4.2 微波介质陶瓷的微结构工程
    1.5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理
    2.2 试样制备
    2.3 样品分析
        2.3.1 陶瓷粉体晶相组成测定
        2.3.2 陶瓷粉体显微形貌分析
        2.3.3 有机物加热分解过程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3.1 EDTA络合法制备BZN陶瓷
        3.1.1 粉体性能分析
        3.1.2 粉体形貌分析
        3.1.3 陶瓷性能及形貌分析
        3.1.4 小结
    3.2 EDTA络合法制备BMN陶瓷
        3.2.1 粉体性能分析
        3.2.2 陶瓷性能分析
        3.2.3 陶瓷形貌分析
        3.2.4 小结
    3.3 EDTA络合法制备BT4 陶瓷
        3.3.1 粉体性能分析
        3.3.2 陶瓷性能分析
        3.3.3 陶瓷形貌分析
        3.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PMN-PT弛豫铁电粉体和薄膜的无机盐-凝胶法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 [1]模板生长法制备PMN-PT织构陶瓷[D]. 方飞. 长春理工大学, 2016(03)
  • [2]部分草酸盐工艺制备PMN-PT铁电陶瓷[D]. 钱昆. 常州大学, 2013(06)
  • [3]包覆氧化物对BaTiO3基陶瓷的性能影响[D]. 涂伟. 西华大学, 2012(02)
  • [4]择优取向型K0.5Na0.5NbO3陶瓷厚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 吕蒙普.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5]PMNT粉体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研究[J]. 王冲,张约品,王金浩.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0(03)
  • [6]反应烧结法制备(1-x)Pb(Mg1/3Nb2/3)O3-xPbTiO3弛豫铁电陶瓷及其性能研究[D]. 丁晨露. 常州大学, 2010(08)
  • [7]钛酸钡(铅)系列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与相变机制研究[D]. 彭秧锡. 中南大学, 2010(11)
  • [8]PMNT系热释电红外传感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冲. 宁波大学, 2010(07)
  • [9]K0.5Na0.5NbO3陶瓷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 陈群.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10]EDTA络合法制备Ba(Zn1/3Nb2/3)O3,Ba(Mg1/3Nb2/3)O3,BaTi4O9微波介电陶瓷及烧结性能研究[D]. 陆正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2)

标签:;  ;  ;  ;  ;  

无机盐凝胶法制备PMN-PT弛豫铁电粉末及薄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