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对乙炔雌二醇诱发的肝内胆汁淤积孕鼠胎盘和肝脏ER表达、红细胞COMT浓度的影响

地塞米松对乙炔雌二醇诱发的肝内胆汁淤积孕鼠胎盘和肝脏ER表达、红细胞COMT浓度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地塞米松(DXM)干预雌激素诱发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清洁级SD孕鼠40只,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10只。A组为ICP对照组:妊娠第13-16天,每天一次颈部皮下注射浓度为0.1%的乙炔雌二醇(EE)的丙二醇(PG)溶液,剂量为2.5ml·(kg·d)-1,建立ICP动物模型。于妊娠第16天断尾取血,测定其TBA水平,其值大于(37.7±6.0)umol·L-1视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者与妊娠第17-20天每天一次肌注生理盐水(NS)0.2ml·(kg·d)-1;B组为ICP干预组:按A组所示方法造模后,于妊娠第17-20天,每天一次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 mg·(kg·d)-1;C组为非ICP对照组:妊娠第13-16天,每天一次于颈部皮下注射PG液,剂量为2.5 ml·(kg·d)-1,妊娠第17-20天,每天一次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kg·d)-1;D组为非ICP干预组:妊娠第13-16天,每天一次于颈部皮下注射PG液,剂量为2.5ml·(kg·d)-1,妊娠第17-20天,每天一次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 mg·(kg·d)-1。4组孕鼠见到阴道血性分泌物后均立即剖宮终止妊娠,行胎鼠计数,死胎计数,胎鼠身长、体重计量;测定各组孕鼠红细胞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的活性表达水平以及母鼠血清游离雌三醇(uE3)浓度,光镜观察孕鼠胎盘和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胎盘和孕鼠肝脏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水平。结果:(1)死胎率:A、B、C、D四组分别为:16.67%、2.50%、2.43%和2.38%,ICP组显著高于非ICP组,ICP干预组显著低于ICP对照组,P<0.01。(2)A、B、C、D四组胎鼠身长分别为:(4.02±0.51)cm、(4.61±0.48)cm、(5.03±0.39)cm和(4.54±0.36)cm,体重分别为:(3.99±0.61)g、(5.01±0.59)g、(5.46±0.54)g和(5.07±0.64)g,ICP组显著低于非ICP组,ICP干预组显著高于ICP对照组,非ICP干预组显著低于非ICP对照组,P<0.01。(3)A、B、C、D四组孕鼠肝脏病变积分的结果分别为:(2.07±0.52)、(0.96±0.21)、(0.29±0.12)和(0.27±0.09),胎盘病变积分结果分别为:(2.86±0.64)、(1.19±0.26)、(0.25±0.08)和(0.22±0.07),ICP组显著高于非ICP组,ICP干预组显著低于ICP对照组,P<0.01。(4)孕鼠胎盘中ER的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内,少数在细胞核内表达,肝脏ER主要分布在细胞膜。A、B、C、D四组ER在胎盘组织和肝脏组织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AOD)分别为:(92.6±8.1,76.3±6.9)、(37.9±6.5,34.2±5.8)、(40.7±7.3,36.3±6.1)和(20.4±5.6,19.8±5.2),ICP组显著高于非ICP组,ICP干预组显著低于ICP对照组,非ICP干预组显著低于非ICP对照组,P<0.01,。(5)A、B、C、D四组母鼠红细胞COMT活性浓度分别为:(7.2±1.6)nmol·(mlRBC·hr)-1、(12.9±1.2)nmol·(mlRBC·hr)-1、(11.6±1.9)nmol·(mlRBC·hr)-1和(15.1±2.1)nmol·(mlRBC·hr)-1,ICP组显著低于非ICP组,ICP干预组显著高于ICP对照组,非ICP干预组显著高于非ICP对照组,P<0.01,四组母鼠血清uE3浓度分别为:(28.43±5.49)μg╱L、(20.19±4.36)μg╱L、(18.92±3.98)μg╱L和(13.56±3.62)μg╱L,ICP组显著高于非ICP组,ICP干预组显著低于ICP对照组,非ICP干预组显著低于非ICP对照组,P<0.01。(6)母鼠COMT活性浓度与uE3水平呈负相关(r=-0.381,P<0.05)。结论:地塞米松(DXM)对雌激素诱发肝内胆汁淤积的孕鼠具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胎仔预后,可能通过如下机制起作用:1.降低孕鼠胎盘及肝脏组织中ER的表达,降低机体对雌激素的敏感度;2.增加孕鼠肝脏COMT的活性表达,促进雌激素代谢,降低母血雌激素水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英文缩写注解
  • 前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2 标本收集
  • 1.3 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1.5 肝脏和胎盘组织HE染色
  • 1.6 胎盘、肝脏组织ER免疫组织化学法
  • 1.7 放射免疫方法
  •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9 结果判断方法
  • 1.10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四组胎鼠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 2.2 四组孕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 2.3 四组孕鼠胎盘组织病理学改变
  • 2.4 四组孕鼠胎盘和肝脏组织ER的表达
  • 3水平比较'>2.5 四组孕鼠红细胞COMT活性浓度以及血清uE3水平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3.1 雌激素在ICP发病中的作用
  • 3.2 DXM治疗ICP的作用机制
  • 3.2.1 DXM对雌激素诱导的ICP孕鼠肝脏以及胎盘组织ER表达的影响
  • 3.2.2 DXM对雌激素诱导的ICP孕鼠肝脏COMT活性表达的影响
  • 3.3 DXM对妊娠的影响
  • 展望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氯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COMT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20(01)
    • [2].COMT基因多态性及其他相关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0(05)
    • [3].烟草COMT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03)
    • [4].Spontaneous Regional Brain Activity in Healthy Individuals is Nonlinearly Modulat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ZNF804A rs1344706 and COMT rs4680 Polymorphisms[J]. Neuroscience Bulletin 2019(04)
    • [5].新疆地区帕金森病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02)
    • [6].COMT基因多态性与颅脑创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06)
    • [7].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1)
    • [8].Increased COMT expression in pancreatic cancer and correl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J].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2(09)
    • [9].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前后患者记忆功能变化的关系[J]. 海峡药学 2010(06)
    • [10].Associ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ABCB1,OPRM1 and COMT with Pain Perception in Cancer Patients[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15(05)
    • [11].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2(05)
    • [12].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关系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13].COMT基因多态性及大豆异黄酮摄入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英文)[J]. 癌症 2010(07)
    • [14].COMT基因遗传多态性与汉族人白癜风易感性关联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9(03)
    • [15].精神分裂症COMT基因多态性与暴力行为的关联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 2008(11)
    • [16].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抑郁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 2018(08)
    • [1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OMT基因多态性与哌甲酯疗效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12)
    • [18].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06)
    • [19].COMT甲基化修饰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5)
    • [20].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及法医学意义[J]. 法医学杂志 2012(04)
    • [21].COM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0(04)
    • [22].汉族青年人群中性别对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8(06)
    • [23].苎麻COMT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5)
    • [24].环境因素及COMT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02)
    • [25].儿茶酚胺甲基氧位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分析[J]. 精神医学杂志 2011(04)
    • [2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与疾病的关系[J]. 药学学报 2016(04)
    • [27].天津地区汉族人群COMT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04)
    • [28].COMT的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08)
    • [29].云南汉族酒精依赖综合征与COMT遗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15)
    • [30].COMT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增生易感性的关系[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01)

    标签:;  ;  ;  ;  ;  

    地塞米松对乙炔雌二醇诱发的肝内胆汁淤积孕鼠胎盘和肝脏ER表达、红细胞COMT浓度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