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麻止喘方论文-范萍,祝勇军,潘伟钰,祖建

射麻止喘方论文-范萍,祝勇军,潘伟钰,祖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射麻止喘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射麻止喘方,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射麻止喘方论文文献综述

范萍,祝勇军,潘伟钰,祖建[1](2013)在《射麻止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射麻止喘方对轻、中度哮喘患者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射麻止喘方。疗程14 d。主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症状疗效及肺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轻、中度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加用射麻止喘方,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3年08期)

林晓冰[2](2012)在《加味射麻止喘方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哮喘是一种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气道重塑包括气道壁杯状细胞增多、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超常增生、胶原沉积、基底膜增厚、血管增生等。气道重塑已经成为哮喘研究的主要焦点。射麻止喘方是课题组多年来治疗哮喘的经验方,应用于临床效果显着。本课题拟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在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目的借助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模型,从哮喘气道平滑肌增生、细胞外基质平衡入手,利用免疫组化、qRT-PCR.ELISA等技术检测哮喘气道重塑大鼠肺组织MMP-9.TGF-β1、 Smad3、Smad7的蛋白和基因以及血清OPN、PAI-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味射麻止喘方对气道重塑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中药高剂量组(C)、中药中剂量组(D)、中药低剂量组(E)及地塞米松组(F),每组12只。以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模型。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在第1、8天腹腔注射lml OVA/AL(OH)3混合液(含OVA10mg和AI(OH)3200mg)致敏,第15天开始应用超声雾化器于自制简易雾化箱中以一定浓度的OVA生理盐水溶液雾化激发,每次20min,隔日1次,持续8周。激发浓度分别为第1、2周1%,第3、4周1.5%,第5、6周2%,第7、8周2.5%。每次激发前半小时给药,各中药组按40g/kg、20g/kg、10g/kg的剂量予以加味射麻止喘方中药灌胃,地塞米松组则以0.5mg/kg灌胃。空白组在第1、8天给予生理盐水代替OVA/AL(OH)3混合液腹腔注射,第15天开始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超声雾化吸入,每次30min,每周3次,持续8周。并且每次雾化前0.5h开始用生理盐水代替药物灌胃。末次给药后2h,用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抽血后处死,开胸结扎,迅速取左肺中叶组织块置于冻存管中-80℃冻存,用于RNA抽提;取出右肺,用4%多聚甲醛灌注及固定,石蜡包埋,用于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血液离心后取血清用于ELISA检查。大鼠肺组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放大100倍下找到完整的细支气管横断面,采集图像,评定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再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分析支气管内管壁标化面积、平滑肌标化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MMP-9、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TGF-β1、Smad3、Smad7mRNA表达,ELISA法检测OPN、PAI-1水平。结果1.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气道粘膜水肿,上皮下纤维化,平滑肌增厚。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以上改变明显减轻,与地塞米松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2.镜下肺组织气道形态学指标改变: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在支气管内管壁标化面积(WAm/Pbm)、平滑肌标化面积(WAi/Pbm)上,模型组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各治疗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但仍高于空白组(p<0.01)。除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有差异外(p<0.05),中、低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组织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9在空白组肺组织气道周围有较少的阳性着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MMP-9表达PU值明显减轻(p<0.01),地塞米松组剂量组也有所改善(p<0.01),中、低剂量组改善程度不显着(p>0.05)。qRT-PCR结果显示,以空白组表达量作为参照,其余各组MMP-9mRNA相对表达量都有所上升,其中模型组表达量是空白组的3.02倍,中药高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10倍,中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11倍,低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50倍,地塞米松组是空白组的1.31倍。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表达量都有所改善(p<0.05)。中药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OPN及PAI-1的水平:ELISA分析结果显示:(1)模型组血清OPN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PAI-1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仍高于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血清PAI-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PAI-1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也较模型组减轻(p<0.05),中药各组仍高于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组织TGF-β1、Smad3、Smad7蛋白及基因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 TGF-β1在空白组肺组织气道周围有非常少的阳性着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F-β1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表达明显减轻(p<0.01),低剂量改善程度不显着(p>0.05)。(2) Smad3在空白组肺组织气道周围有较少的阳性着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mad3表达明显增强(p<0.01)。中药高、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阳性染色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虽有所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 Smad7蛋白在空白组肺组织气道周围有较多阳性着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mad7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发现:(1)以空白组TGF-β1mRNA表达量作为参照,其余各组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都有所上升,其中模型组表达量是空白组的5.25倍,与空白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中药高剂量组是空白组的2.33倍,中剂量组是空白组的3.00倍,低剂量组是空白组的4.26倍,地塞米松是空白组的1.96倍。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表达量都有所下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中药低剂量组虽有所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空白组Smad3mRNA表达作为参照,模型组Smad3mRNA表达是空白组的2.70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中药高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11倍,中药中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29倍,中药低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15倍,叁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p<0.01)。地塞米松组是空白组的1.78倍,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以空白组Smad7mRNA表达作为参照,模型组Smad7mRNA表达是空白组的0.23倍,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是空白组的2.09倍,中药中剂量组是空白组的2.12倍,此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07倍,地塞米松组是空白组的0.76倍,此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味射麻止喘方能够减轻哮喘气道的厚度及气道平滑肌的厚度,改善气道重塑。2.加味射麻止喘方能够通过下调肺组织MMP-9的表达,调节大鼠肺组织MMP-9/TIMP-1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从而达到改善哮喘气道重塑的目的。3.加味射麻止喘方能够通过下调OPN、PAI-1炎症因子水平,调控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抑制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改善气道重塑.4.加味射麻止喘方能够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关键元件,抑制TGF-β1信号向胞浆和胞核的转录,减少胶原纤维沉着和气道上皮纤维化,从而改善气道重塑。(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4-01)

钟亮环,刘小虹,单丽囡,黄纯美,蔡彦[3](2012)在《射麻止喘方对寒哮发作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射麻止喘方对寒哮发作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对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轻、中度患者采用射麻止喘方治疗,按照自拟中医学哮病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记录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结果:临床控制16例,显效32例,好转8例,无效4例,控显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和哮鸣音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射麻止喘方对寒哮发作期患者咳嗽、咯痰、喘息和哮鸣音等主要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2年03期)

肖莉[4](2011)在《射麻止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射麻止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射麻止喘方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IL-8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麻止喘方治疗急性发作期哮喘有确切的疗效,并有拮抗炎性介质TNF-α和IL-8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刘小虹,钟亮环,单丽囡[5](2006)在《射麻止喘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患者外周血IL-5、IL-8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射麻止喘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射麻止喘方(由麻黄、射干、地龙、紫菀、苦杏仁、法半夏、桔梗、细辛、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采用舒氟美治疗。2组疗程均为7天。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IL-5、IL-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外周血IL-5、IL-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2组消除炎症细胞因子IL-5、IL-8疗效相似。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经射麻止喘方治疗后,其外周血IL-5、IL-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提示该方消除炎症细胞因子IL-5、IL-8疗效与舒氟美相似,显示出该方具有哮喘抗炎治疗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06年08期)

王鹏[6](2005)在《射麻止喘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h1/Th2偏移的影响及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射麻止喘方在哮喘治疗中对Th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为射麻止喘方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对48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射麻组25例和西药组23例,观察两周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肺功能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标法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内IL-4、IFN-ν含量百分比,分别代表Th1、Th2型细胞因子,并分析IFN-ν/IL-4比值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内IL-4百分比含量明显下降,同时IFN-ν百分比也有显著性变化。IFN-ν/IL-4明显降低。 2.治疗后两组之间的IFN-ν百分比含量无明显差异;IL-4百分比含量有显着性差异,射麻组比茶碱组IL-4百分比有明显降低;治疗后射麻组比茶碱组IFN-ν/IL-4比值显着升高。 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临床症状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主要指标之一——喘息症状,在两组间最有显着性差异(P<0.01); 4.FEV1、FEV1%与PEF在治疗前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射麻组比西药组在改善FEV1%方面更有显着意义。 结论 1.射麻止喘方与氨茶碱均可降低各组PBMC中CD4+细胞中IL-4百分比含量,但显着升高哮喘发作期患者偏低的IFN-ν百分比含量和IFN-ν/IL-4;均可使哮喘发作期患者PBMC中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比值趋于正常。 2.射麻组比西药组更能使升高的IL-4%降低(P<0.01),射麻止喘方对IFN-ν百分比含量无明显影响。射麻止喘方合用氨茶碱能更有效的升高IFN-ν/IL-4比值,从而调整Th1/Th2偏移,以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 3.射麻止喘方联用氨茶碱比单独使用氨茶碱能显着的改善肺功能,而且肺功能的改善与IFN-ν/IL-4比值有相关性。 4.射麻止喘方与氨茶碱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氨茶碱能更好的减轻喘息症状。(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5-05-01)

射麻止喘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哮喘是一种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气道重塑包括气道壁杯状细胞增多、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超常增生、胶原沉积、基底膜增厚、血管增生等。气道重塑已经成为哮喘研究的主要焦点。射麻止喘方是课题组多年来治疗哮喘的经验方,应用于临床效果显着。本课题拟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在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目的借助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模型,从哮喘气道平滑肌增生、细胞外基质平衡入手,利用免疫组化、qRT-PCR.ELISA等技术检测哮喘气道重塑大鼠肺组织MMP-9.TGF-β1、 Smad3、Smad7的蛋白和基因以及血清OPN、PAI-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味射麻止喘方对气道重塑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中药高剂量组(C)、中药中剂量组(D)、中药低剂量组(E)及地塞米松组(F),每组12只。以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模型。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在第1、8天腹腔注射lml OVA/AL(OH)3混合液(含OVA10mg和AI(OH)3200mg)致敏,第15天开始应用超声雾化器于自制简易雾化箱中以一定浓度的OVA生理盐水溶液雾化激发,每次20min,隔日1次,持续8周。激发浓度分别为第1、2周1%,第3、4周1.5%,第5、6周2%,第7、8周2.5%。每次激发前半小时给药,各中药组按40g/kg、20g/kg、10g/kg的剂量予以加味射麻止喘方中药灌胃,地塞米松组则以0.5mg/kg灌胃。空白组在第1、8天给予生理盐水代替OVA/AL(OH)3混合液腹腔注射,第15天开始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超声雾化吸入,每次30min,每周3次,持续8周。并且每次雾化前0.5h开始用生理盐水代替药物灌胃。末次给药后2h,用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抽血后处死,开胸结扎,迅速取左肺中叶组织块置于冻存管中-80℃冻存,用于RNA抽提;取出右肺,用4%多聚甲醛灌注及固定,石蜡包埋,用于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血液离心后取血清用于ELISA检查。大鼠肺组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放大100倍下找到完整的细支气管横断面,采集图像,评定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再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分析支气管内管壁标化面积、平滑肌标化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MMP-9、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TGF-β1、Smad3、Smad7mRNA表达,ELISA法检测OPN、PAI-1水平。结果1.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脱落,气道粘膜水肿,上皮下纤维化,平滑肌增厚。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以上改变明显减轻,与地塞米松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2.镜下肺组织气道形态学指标改变: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在支气管内管壁标化面积(WAm/Pbm)、平滑肌标化面积(WAi/Pbm)上,模型组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各治疗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但仍高于空白组(p<0.01)。除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有差异外(p<0.05),中、低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组织MMP-9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9在空白组肺组织气道周围有较少的阳性着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MMP-9表达PU值明显减轻(p<0.01),地塞米松组剂量组也有所改善(p<0.01),中、低剂量组改善程度不显着(p>0.05)。qRT-PCR结果显示,以空白组表达量作为参照,其余各组MMP-9mRNA相对表达量都有所上升,其中模型组表达量是空白组的3.02倍,中药高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10倍,中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11倍,低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50倍,地塞米松组是空白组的1.31倍。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表达量都有所改善(p<0.05)。中药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OPN及PAI-1的水平:ELISA分析结果显示:(1)模型组血清OPN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PAI-1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仍高于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血清PAI-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PAI-1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也较模型组减轻(p<0.05),中药各组仍高于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组织TGF-β1、Smad3、Smad7蛋白及基因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 TGF-β1在空白组肺组织气道周围有非常少的阳性着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F-β1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表达明显减轻(p<0.01),低剂量改善程度不显着(p>0.05)。(2) Smad3在空白组肺组织气道周围有较少的阳性着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mad3表达明显增强(p<0.01)。中药高、中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阳性染色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虽有所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 Smad7蛋白在空白组肺组织气道周围有较多阳性着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mad7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发现:(1)以空白组TGF-β1mRNA表达量作为参照,其余各组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都有所上升,其中模型组表达量是空白组的5.25倍,与空白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中药高剂量组是空白组的2.33倍,中剂量组是空白组的3.00倍,低剂量组是空白组的4.26倍,地塞米松是空白组的1.96倍。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表达量都有所下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中药低剂量组虽有所下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空白组Smad3mRNA表达作为参照,模型组Smad3mRNA表达是空白组的2.70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中药高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11倍,中药中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29倍,中药低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15倍,叁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p<0.01)。地塞米松组是空白组的1.78倍,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以空白组Smad7mRNA表达作为参照,模型组Smad7mRNA表达是空白组的0.23倍,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是空白组的2.09倍,中药中剂量组是空白组的2.12倍,此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是空白组的1.07倍,地塞米松组是空白组的0.76倍,此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味射麻止喘方能够减轻哮喘气道的厚度及气道平滑肌的厚度,改善气道重塑。2.加味射麻止喘方能够通过下调肺组织MMP-9的表达,调节大鼠肺组织MMP-9/TIMP-1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从而达到改善哮喘气道重塑的目的。3.加味射麻止喘方能够通过下调OPN、PAI-1炎症因子水平,调控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抑制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改善气道重塑.4.加味射麻止喘方能够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关键元件,抑制TGF-β1信号向胞浆和胞核的转录,减少胶原纤维沉着和气道上皮纤维化,从而改善气道重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麻止喘方论文参考文献

[1].范萍,祝勇军,潘伟钰,祖建.射麻止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

[2].林晓冰.加味射麻止喘方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及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钟亮环,刘小虹,单丽囡,黄纯美,蔡彦.射麻止喘方对寒哮发作期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

[4].肖莉.射麻止喘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

[5].刘小虹,钟亮环,单丽囡.射麻止喘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患者外周血IL-5、IL-8水平的影响[J].新中医.2006

[6].王鹏.射麻止喘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h1/Th2偏移的影响及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标签:;  ;  ;  

射麻止喘方论文-范萍,祝勇军,潘伟钰,祖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