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结点站论文-焦晓辉

集装箱结点站论文-焦晓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装箱结点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cWiLL,集装箱结点站,无线通信

集装箱结点站论文文献综述

焦晓辉[1](2013)在《McWiLL系统在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集装箱结点站无线通信需求,研究McWiLL系统关键技术及组网方案,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无线通信网工程设计及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朱昌锋[2](2011)在《基于随机灰色蚁群神经网络的集装箱结点站运量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铁路集装箱运量预测受到多因素影响以及非线性的特点,利用随机灰色变量描述预测系统的不确定性,建立了随机灰色预测模型以及基于蚁群算法的递归神经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灰色蚁群神经网络的集装箱结点站运量预测方法。最后,以兰州铁路局兰州北站为例,对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的递归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不但大于其他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而且明显比其他传统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能很好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闫海峰,董守清[3](2009)在《铁路集装箱结点站间空箱调配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混合箱流的输送时间、距离和费用3者的综合最优为目标,将空箱调配和重箱车流径路选择纳入1个优化模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协调优化。通过设置虚拟径路对模型进行修正,保证模型有解。该模型为1个多目标非线性混合整数静态优化模型,采用大系统优化理论,将该模型模拟为径路选择和空箱调配的2级串联反馈系统。通过引入路网能力的假设,第1级子系统优化等价于无流量约束的广义最短路问题,第2级子系统优化等价于带特殊线性约束的运输问题。2个子系统的优化都有最优解,且都有比较成熟的算法,从而给出模型求解的算法步骤。采用给出的模型和算法,以2010年和2015年的预测集装箱运量、规划路网为基础,对53个集装箱节点站间的空箱调配优化模型求解,得到相应年度的空箱调配方案,并以此得出相应的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王艳青[4](2008)在《基于eM-Plant的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外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已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铁路集装箱运量相对集中的特点,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要加快调整全路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强化集装箱结点站建设,使其成为服务功能齐全、满足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办理站。为适应铁路集装箱快速增长的形势,国务院2004年1月21日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了优化全路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建设18个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服务系统,实际运营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离散、随机的特点,是一种典型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这就决定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的困难性。本文应用eM-Plant仿真软件作为仿真平台,针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数据资料开发了系统仿真模型。以某结点站为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该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进行仿真研究,其它结点站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模型即可应用。通过仿真,可以为结点站的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存在问题,确定我国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建设规划要求。分析目前国内外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研究情况,应用系统仿真技术对集装箱结点站进行分析。(2)对常用装卸机械进行分析比对,研究结点站的装卸机械设备选型,确定适合结点站的装卸机械。应用仿真软件eM-Plant对装卸机械跨下布局进行研究,确定最优布局。(3)根据集装箱结点站的性质和功能,分析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流程和包含的几个随机事件,确定合理作业流程和随机事件分布。以仿真软件eM-Plant为仿真平台,建立仿真模型流程并划分模型结构模块,开发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仿真模型。(4)整理某铁路集装箱结点站2000年数据,以该数据为输入数据,验证仿真模型流程的准确性,对结点站进行评估,确定结点站2000年时存在的问题。(5)预测该结点站2010年的运量,分析数据运行仿真模型,观察仿真结果,确定设备数量和配比是否可行。(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吴文英[5](2008)在《郑州铁路集装箱结点站选址方案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结点站站位选择原则,针对郑州集装箱结点站选址,结合铁路枢纽规划,研究郑州铁路枢纽东侧位于东陇海线上的郑州东、圃田和位于南京广线上的郑州南叁个结点站站址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优缺点分析,进行比选。认为圃田结点站方案较优。(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王锋[6](2008)在《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作为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集装箱识别、定位、追踪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的重要环节,其运作水平直接影响集装箱运输链的效率。本文基于结点站的功能与流程分析,结合RFID技术特点与优势,参考其他RFID应用案例,论证了结点站中RFID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RFID应用的经济与综合效益、提出了结点站RFID系统的整体架构与硬件选型方案、进行了系统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分析。此外应用增长曲线预测方法,评估了RFID技术的成熟度,预测了其发展趋势,为准确确定技术应用时间提供了科学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专利文献数据,使用Logistic和Gompertz两种增长曲线对自动识别技术特别是条形码和RFID的发展成熟度进行评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比两种曲线的不同特点,分析其在技术预测中的适用条件。2.在研究结点站的功能和流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RFID的技术特点,对RFID在结点站内的可能应用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了结点站出入道口、堆场集装箱实时定位系统和集装箱电子封装叁个主要的应用场景,比较RFID与其他技术的优劣,并使用了排队论等数学工具对应用效果进行量化的分析,计算了潜在的经济收益。3.提出集装箱结点站RFID应用系统的整体框架,结合结点站环境的具体要求,对射频标签和无线通讯网络两个重要的系统部件进行了硬件选型,并提出相关建议。4.分析了RFID系统的成本结构,以上海芦潮集装箱中心站为例,详细计算了各项成本,结合收益分析结果计算了产品周期内的项目净现值和投资回报率。并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投资收益计算结果进行敏感度和风险分析。(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8-06-01)

闫海峰,彭其渊,谭云江[7](2008)在《结点站间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及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定的边际假定、定义及其定理,将铁路结点站间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BCTFP)箱小时消耗最少的优化目标描述为线性阶跃函数,得到BCTFP的优化模型。在模型中,每支非零箱流均对应1个线性等式约束,且每个约束条件之间没有任何交叉。将该模型改造为不含约束条件的0-1二层线性规划模型:上层规划的目标为箱小时节省最大,下层规划的目标为在给定决策变量条件下的沿途改编箱小时消耗最小。按照适应性遗传算法的思想确定遗传策略,采用协同多群体遗传算法,以有效地克服由于问题本身具有强基因关联和超多峰性质而带来的模式欺骗问题,设计相应的遗传算法。通过对算法每个环节计算复杂度的分析,得到该算法的整体复杂度为O(αn3lnβn2),说明该算法是收敛于全局最优的有效算法。(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邓友,张钊[8](2007)在《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建设的几点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为了满足新的运输需求,建设集装箱结点站成为必然趋势;在建设集装箱结点站的过程中,针对铁路集装箱运输不同于普通货物运输的特点,在站场布局、站内集装箱运营管理上,提出一体化,预先编组等相对创新的设想。(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07年01期)

王宇[9](2006)在《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外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已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铁路集装箱运量相对集中的特点,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要加快调整全路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强化集装箱结点站建设,使其成为服务功能齐全、满足多式联运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型办理站。为适应铁路集装箱快速增长的形势,在国务院2004年1月21日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了优化全路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建设18个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针对目前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规划与运作管理中其安全性保障薄弱的情况,本论文以理论研究为主,充分借鉴和参考已有的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运用模糊数学、最优化理论、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实际情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安全角度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与运作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以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事故发生率为目标,初步构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理论体系,以实现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规划与运作管理的安全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自动化。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性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对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2.根据安全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选址构建综合模糊评价模型。3.对目前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暂定的五种站型进行安全分析,指出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在不同条件下站型的安全选择,满足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站型选择的安全性。4.在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功能块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安全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Rough Sct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布局进行评价。5.通过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办理能力与规模进行分析,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指出,为了定期开行集装箱班列,适度集中箱流,建设大型集装箱结点站是非常必要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结点站规模过大,会造成自身效率的降低,同时增加城市公路的汽车流量和交通拥堵,造成集装箱运输事故率的增加。为此,提出了建设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应遵循适度规模的建议。6.在借鉴和参考以有的铁路集装箱规划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施的安全规划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设施系统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其次并对各设施子系统的构成因子进行了安全规划,包括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装卸设备安全选型、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装卸设备安全配置、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堆场安全规划、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运输安全规划和铁路集装箱结点站信息管理系统规划等。7.通过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作业流程的分析,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事故及其成因进行总结,从而建立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事故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进行了事故预测研究。在分析和借鉴了以往铁路站场劳动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思想以及控制论原理,提出了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联防联控的安全管理模式,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管理学的思想对此模式运作的先决条件如组织保障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8.运用综合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进行了安全评价研究。本论文涵盖了关于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相关内容,以期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使之能为我国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规划与运作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以及对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6-12-01)

闫海峰[10](2006)在《铁路结点站集装箱班列集结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铁路集装箱班列的集结消耗,运用随机过程的理论,研究集装箱班列的编成箱数和集结过程中涉及到的到达箱数、到达间隔,并对到达强度进行了参数估计.研究发现,箱流的重、空状态基本上不对班列的编成箱数产生影响;箱流的到达可以用简单计数过程描述,到达间隔服从泊松分布.集结过程可以描述为典型的标值计数过程.班列的平均集结消耗与该方向班列的编成箱数和一定时期内总的到达箱数成正比,并且与到达箱数的期望值线性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集装箱结点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铁路集装箱运量预测受到多因素影响以及非线性的特点,利用随机灰色变量描述预测系统的不确定性,建立了随机灰色预测模型以及基于蚁群算法的递归神经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灰色蚁群神经网络的集装箱结点站运量预测方法。最后,以兰州铁路局兰州北站为例,对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的递归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不但大于其他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而且明显比其他传统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能很好地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装箱结点站论文参考文献

[1].焦晓辉.McWiLL系统在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应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3

[2].朱昌锋.基于随机灰色蚁群神经网络的集装箱结点站运量预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

[3].闫海峰,董守清.铁路集装箱结点站间空箱调配的优化[J].中国铁道科学.2009

[4].王艳青.基于eM-Plant的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5].吴文英.郑州铁路集装箱结点站选址方案的确定[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6].王锋.铁路集装箱结点站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8

[7].闫海峰,彭其渊,谭云江.结点站间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及算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8

[8].邓友,张钊.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建设的几点设想[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7

[9].王宇.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安全规划与运作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10].闫海峰.铁路结点站集装箱班列集结过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

标签:;  ;  ;  

集装箱结点站论文-焦晓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