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指挥权初论

民事诉讼指挥权初论

论文摘要

民事纠纷内容的私权性,决定了在民事诉讼中法院主要是以中立者的地位对纠纷作出裁判。然而,如果诉讼的进行完全由当事人控制,诉讼迟延、实体不公等现象将不可避免,由此不但会损害司法权威,还将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确保诉讼的高效进行及实体公正,应赋予法院权力以对民事诉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作出适当的处置,即民事诉讼指挥权。在转型期的我国,部分学者对民事诉讼指挥权存在不少误识,立法上更是出现“程序自主的疏失与法官职权的退场”并存的局面。本文对民事诉讼指挥权的内容、功能等基础理论及国外的立法变革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转型期的特殊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若干建议。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介绍了民事诉讼指挥权基本理论和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关于民事诉讼指挥权的立法变革,其次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在文章结构上,本文分为四部分,共三万余字:第一部分,概括介绍民事诉讼指挥权的基本理论。本部分从民事诉讼指挥权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学者对民事诉讼指挥权界定的分歧,并在借鉴学者对民事诉讼指挥权外延的各种概括基础上,提出了笔者的见解。同时对民事诉讼指挥权的行使主体及行使方式进行简要介绍。本部分的最后系统论述了民事诉讼指挥权的功能。第二部分,国外民事诉讼指挥权立法变革考察及评析。本部分介绍了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关于民事诉讼指挥权的立法变革,及变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此外,从国外立法变革可知,加强法院的诉讼指挥权是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法改革的一大趋势,法院诉讼指挥权的加强并不意味着职权主义的回归,因此转型期的我国也应完善法院的民事诉讼指挥权。第三部分,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宏观考察及具体运行的若干现状的分析。首先,笔者从宏观上介绍了造成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程序自主疏失与法官职权的退场”并存局面的原因。其次,笔者从释明权行使、诉答程序、当事人证据收集权保障、当事人异议权四个具体方面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的具体运行现状。第四部分,分析了转型期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意义及完善的若干具体建议。首先,通过程序公正使结果正当化在转型期的我国仍很难被民众接受,此外我国民众整体法律素质仍偏低,因此诉讼指挥权迫切需要在我国完善。其次,由于民事诉讼指挥权的广泛性,法律对其的规定难免存在漏洞,因此笔者提出了行使民事诉讼指挥权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本部分最后,笔者从释明权行使、诉答程序、当事人证据收集权保障、当事人异议权四个方面对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的完善提出具体建议。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民事诉讼指挥权概述
  • (一) 民事诉讼指挥权的涵义
  • 1. 民事诉讼指挥权的界定
  • 2. 民事诉讼指挥权的行使主体及行使方式
  • (二) 民事诉讼指挥权的内容
  • 1. 学者们关于民事诉讼指挥权内容的不同界定
  • 2. 笔者对民事诉讼指挥权内容的理解
  • (三) 民事诉讼指挥权的功能
  • 1. 提高民事诉讼效率
  • 2. 有利于当事人实质平等的实现
  • 3. 防止突袭性裁判
  • 二、国外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变革及启示
  • (一) 国外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变革
  • 1. 法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变革
  • 2. 德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变革
  • 3. 英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变革
  • 4. 美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变革
  • (二) 国外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变革的启示
  • 三、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的现状
  • (一) 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层面的宏观考察
  • (二) 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具体运行的若干现状
  • 1. 释明权行使的形式化
  • 2. 诉答程序中诉讼指挥权的缺失
  • 3. 保障当事人证据收集权方面的诉讼指挥权的缺失
  • 4. 当事人异议权制度缺乏完善的规定
  • 四、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在我国的完善
  • (一) 转型期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意义
  • (二) 确立民事诉讼指挥权的行使原则
  • 1. 兼顾公正与效率的原则
  • 2. 不得违反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原则
  • 3. 中立性原则
  • (三) 完善民事诉讼指挥权制度的若干具体构想
  • 1. 完善释明权行使的相关规定
  • 2. 完善法官在诉答程序中的指挥权
  • 3. 加强法院在保障当事人证据收集权方面的诉讼指挥
  • 4. 完善我国当事人异议权制度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虚假民事诉讼的识别与控制机制[J]. 人民司法 2019(20)
    • [2].虚假民事诉讼的成因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6)
    • [3].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认定的困境与出路[J]. 区域治理 2019(46)
    • [4].民事诉讼生成权利规制探析——以“人脸识别第一案”为切入点[J]. 法学杂志 2020(03)
    • [5].仲裁送达对民事诉讼送达的借鉴作用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6].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规范问题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构建我国民事诉讼诉答规范的设想[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民事诉讼线上作证方式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20(17)
    • [9].民事诉讼中远程庭审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2)
    • [10].虚假民事诉讼法律问题探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9)
    • [11].涉罪财产责令退赔与民事诉讼关系之反思与抉择[J]. 环球法律评论 2020(05)
    • [12].民事诉讼中证据搜集的法律适用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35)
    • [13].民事诉讼执行难问题的理论与实务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36)
    • [14].从执行角度看民事诉讼调解及其完善策略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03)
    • [15].责令退赔后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04)
    • [16].论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应用[J]. 河北农机 2019(09)
    • [17].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规制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30)
    • [18].虚假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2)
    • [19].判决既判力问题的反思——以国际民事诉讼为视角[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06)
    • [20].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之重构[J]. 法制与经济 2017(07)
    • [21].民事诉讼中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J]. 中国检察官 2017(13)
    • [22].论我国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发展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17(24)
    • [23].论我国民事诉讼转型中的诚信原则[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4].论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之理性规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 [25].浅析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J]. 商 2016(01)
    • [26].清代民事诉讼规则概述[J]. 商 2016(08)
    • [27].遏制民事诉讼中规避管辖问题的建议[J]. 商 2016(11)
    • [28].民事诉讼目的视阈下程序性制裁考察[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9].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民事诉讼率——转型期中国民事诉讼率实证研究[J]. 学术论坛 2014(10)
    • [30].论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社会组织的原告资格——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5(04)

    标签:;  ;  ;  ;  

    民事诉讼指挥权初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