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散曲中的屈原与陶渊明

论元散曲中的屈原与陶渊明

论文摘要

元散曲中有一大批作品涉及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很大影响的屈原与陶渊明。在这些作品中,元散曲家观点高度集中地表现出抑屈崇陶的思想倾向:对屈原忧念苍生、关心国事、为理想殉身的做法流露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而对陶渊明的辞官不仕、安闲自适的隐居生活极尽赞美之词。这与历史上对屈原、陶渊明的传统评价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通过认真分析这一差异现象,积极探究造成这种不同评价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元曲作家的思想倾向和元散曲的文化蕴涵。中国古代士人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观念。他们主张积极用世,希望人生有所作为;但在不遇明主或“道不行”时则隐居而求其志,独善其身,以待时机。儒家文化中包含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世方式,或“隐”或“仕”,给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面对不同境遇时提供了可进可退的两种不同选择。屈原忧国忧民,毕生践行着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仕”的一极;陶渊明淡泊名利,坚守着儒家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隐”的一极。二者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元曲家笔下,屈原的上下求索显得苍白乏力、徒劳无益,对其极尽贬抑嘲讽;相反陶渊明的诗酒人生则流露出了无限钦羡和向往。事实上,元散曲中的屈原、陶渊明已不再是单纯的历史人物,而是已经积淀成一种文化价值符号。元曲家并不是有意对屈原、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作出评判,而是通过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符号借以表达自我的人生观,宣泄个人的思想情绪。这一扬一抑、一尊一贬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元曲家对当时整个社会和人生的复杂态度。元代社会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大一统社会,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之间发生着激烈的冲撞融合,加之蒙古族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和科举中断、仕进无门等因素,使得元代士人感到空前的绝望和无奈,以屈原为代表的积极用世的价值观念在元代社会的特殊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他们便走向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隐”的一极,因而对屈原加以贬抑,而对陶渊明则大为赞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元前对屈原、陶渊明的评价
  • 1.1 元前屈原评价简述
  • 1.2 元前陶渊明评价简述
  • 第二章 元散曲中关于屈原、陶渊明的作品
  • 2.1 以屈原为主的作品
  • 2.2 以陶渊明为主的作品
  • 2.3 屈原、陶渊明并举的作品
  • 第三章 元散曲中对屈原、陶渊明的评价
  • 3.1 元散曲中对屈原的评价
  • 3.1.1 对屈原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嘲讽
  • 3.1.2 对屈原正道直行、以身殉国的叹惋
  • 3.1.3 对屈原心系庙堂、积极入世的质疑
  • 3.2 元散曲中对陶渊明的评价
  • 3.2.1 对陶渊明逍遥自适、独善其身的钦羡
  • 3.2.2 对陶渊明知穷达变、全身远害的礼赞
  • 3.2.3 对陶渊明归隐田园、高蹈出世的趋同
  • 3.3 元散曲中屈陶并举作品的抑屈崇陶倾向
  • 第四章 元散曲中抑屈崇陶的本质及原因
  • 4.1 元散曲中抑屈崇陶的本质
  • 4.2 元散曲中抑屈崇陶的原因
  • 4.2.1 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有关
  • 4.2.2 与元代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冲撞融合有关
  • 4.2.3 与元代社会的种族歧视、科举中断有关
  • 4.2.4 与元散曲文体自身特点有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全元散曲》看元人的金钱财富观[J]. 文教资料 2014(30)
    • [2].《全元散曲》中的动态助词[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3].《全元散曲》辑录的南套、南北合套考辨[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4].《全元散曲》中马致远作品之程度副词研究[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2)
    • [5].从曲律、曲韵校勘《全元散曲》末字失韵例[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8)
    • [6].从《全金元词》和《全元散曲》重收篇目探究词曲递变[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01)
    • [7].散曲辑佚[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1)
    • [8].元散曲风格流派二分界定辩疑——兼论俗俏、旷达、清丽三分界定表达[J]. 中国韵文学刊 2015(04)
    • [9].元代散曲意象浅析[J]. 青春岁月 2011(24)
    • [10].审视元代少数民族散曲作品中的生态之美[J]. 语文学刊 2013(14)
    • [11].元代燕赵散曲作家群概说[J]. 长城 2010(12)
    • [12].中華書局新版書目[J]. 文史 2019(01)
    • [13].试论散曲文献整理与散曲文学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4].山坡羊·潼关怀古[J]. 月读 2018(09)
    • [15].元曲调牌及宫调标示考索[J]. 文艺研究 2020(04)
    • [16].元散曲中的酒文化[J]. 长沙大学学报 2016(01)
    • [17].试论元代散曲意象——“避世——玩世”思想下意象的选取[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2)
    • [18].元代西夏遗裔孟昉行迹征略[J]. 西夏学 2019(01)
    • [19].元明散曲中的水上演乐研究[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6(01)
    • [20].元曲校勘札记[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21].孟昉《天淨沙》點校[J]. 长江丛刊 2019(15)

    标签:;  ;  ;  ;  

    论元散曲中的屈原与陶渊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