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在鲁国曲阜。鲁国封于汶、泗流域,以“少昊之墟,商奄故地”的曲阜为中心,这里自远古时期起就孕育了发达的古老文化。鲁国又是周公的封国,在受封之初,就被周朝统治者作为加强对东方统治的政治中心,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最全面、最有力地贯彻了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革其俗,变其礼”,促进了鲁国文化的发展。周王朝东迁之后,作为西周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宗周衰落,“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曲阜因保有大量的周礼文化而成了“周礼尽在鲁矣”的全国文化中心。尤其是孔、墨在邹鲁地区的兴起,使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春秋以降,鲁国国力衰落,齐国经过数百年的改革与发展,经济、政治发达,国力强盛,称霸诸侯,成为东方大国。齐国一直以来贯彻太公“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放灵活的政策,使文化也得到了发展。田齐代姜之后,齐国国力更加强大,为了进一步进行改革,广开言路,齐桓公田午在临淄创办稷下学宫,提供优良的环境,招徕天下贤士,各派学者可以自由争鸣,“不治而议论”,著书立说,百家争鸣,把齐文化推上了一个高峰。稷下学宫不仅成为齐国的文化中心,齐鲁的文化中心,也成为全中国的文化中心。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98e6ae99b2461a2c335c00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