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角度看瞿秋白文艺大众化

从接受角度看瞿秋白文艺大众化

论文摘要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我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大众化理论是瞿秋白文艺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瞿秋白自30年代在上海献身革命文学运动期以来,他自己的创作无不与“大众文艺的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他终其一生精力研究的中国文字改革和拉丁化问题则更是“大众文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瞿秋白大众化理论立足于广大劳动群众,结合接受美学,本文对此分三章进行探讨。第一章绪论主要为瞿秋白文艺大众化理论的历史轨迹和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重、难点。第二章从理论依据、现实基础、个人原因三方面简单探讨了瞿秋白文艺大众化理论形成的根源。第三章主要对瞿秋白大众化文艺理论中暗合接受美学理论的部分进行了探讨。读者接受分为群体接受和个体接受。从宏观的群体接受来看,瞿秋白重视旧有大众文艺形式,暗合了文化传统的历时性。文化传统有着强大的惯性,对文学接受则起着定向,定性作用。从微观的个体接受来看,瞿秋白对作者生活大众化的要求、对作品内容的规定则考虑到了劳动群众的定向期待,满足了群众的主体性要求;进一步细分,瞿秋白文腔革命的推行,则暗合作家的意象——语符思维的五个主要途径或方式,全都是以读者的语符——意象思维为着眼点与落点的。第四章主要探讨了瞿秋白大众化理论中的一些遗憾。瞿秋白过于强调一切从读者出发,一定程度上抹杀了作者的主动性,使作者沦为文丐;过分强调文字的对作品的先决功能而忽视作品中技术的应用,这两点使作品的空白与不确定性被压缩到最小,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读者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审美为核心,作品对读者有着多重的价值,其在读者身上所起的效果也是多重的。瞿秋白对文艺社会干预功能的重视强调,使文学的价值效果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结语为第五章,简单论述了大众化文艺理论至今的一些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瞿秋白文艺大众化理论的历史轨迹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 第二章 瞿秋白文艺大众化的根源
  • 2.1 理论依据
  • 2.2 现实基础
  • 2.3 个人原因
  • 第三章 追随潜在的读者
  • 3.1 旧有形式与传统的历时性
  • 3.2 定向期待的满足
  • 3.3 文腔革命与意向——语符思维
  • 第四章 接受的双刃剑
  • 4.1 空白的缺失
  • 4.2 价值效果的偏离
  • 结语
  • 对价值效果的重新审视
  • 要加强语言文字的示范功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从接受角度看瞿秋白文艺大众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