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现在全球各领域都追求的发展目标,我国体育的发展目标也不例外。然调研文献的结果发现,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我国体育发展现实,也远远落后于现有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进程,因此使得我国体育的发展在理论上出现瓶颈。本研究试图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构建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系统的发展水平,确定系统的发展状态,为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结合发展观和我国体育现实情况发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据系统方法论研究得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资源为外部发展环境;以体育政策法规、体育经济、体育人口、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资源为发展要素,以我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为发展核心,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个复杂巨系统;系统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系统理论中的熵定律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研究出了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内涵、结构和特征,从基础理论方面构建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对构建的系统采用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确定出评价系统的初选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法、线性相关法、特尔非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正确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检验,以使指标完善,从而确立了评价系统的35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求算各指标及各子系统权重,且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采用加权线性和法对系统各指标进行合成,以评价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和系统发展水平。采用熵权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正确性、一致性检验。通过上述研究和评价得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既是热点又是难点,现有研究定性太多定量缺乏;我国体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是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有着自身特定的结构、要素和功能;指标群中对系统影响程度较大的十个指标依次是:国家对体育的投入水平、国家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指数、体育产业贡献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GDP、群众运动参与率、体育科学事业财政投入水平、体育科技人力指数、教育发展水平和国家对竞技体育投入水平;1991年至2005年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状态结果为:1991-1998年,其发展水平分别为0.25、0.28、0.30、0.23、0.28、0.37、0.37、0.44,都处在不可持续发展状态。1999-2000年,其发展水平分别为0.46、0.54,处于临界可持续发展状态。2001-2005年,其发展水平分别为0.59、0.63、0.59、0.55、0.58,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这些评价结果通过检验证明客观、真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及趋势
  • 1.1.1 发展观的演变
  • 1.1.2 可持续发展观的成长
  • 1.1.3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趋势
  • 1.2 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体育领域研究热点和难点
  • 1.2.2 国外体育可持续发展情况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路线图
  • 第2章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
  • 2.1 现实基础——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 2.2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3章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 3.2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3.2.1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3.2.2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 3.2.3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
  • 3.3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3.3.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3.3.2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3.4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3.4.1 鼓励经济增长
  • 3.4.2 保护自然
  • 3.4.3 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 3.4.4 体制创新
  • 3.4.5 理念丰富,更新快
  • 第4章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二——系统科学
  • 4.1 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
  • 4.1.1 系统科学(system science)——关于整体的科学
  • 4.1.2 系统(system)的概念
  • 4.1.3 结构(structure)与子系统(subsystem)
  • 4.1.4 元素(element)与要素
  • 4.1.5 层次(level)
  • 4.2 系统科学基本理论
  • 4.2.1 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
  • 4.2.2 熵定律(entropy theory)
  • 4.3 系统的环境、行为与功能
  • 4.3.1 系统的环境(environment)
  • 4.3.2 系统的行为(behavior)
  • 4.3.3 系统的功能(function)
  • 4.4 系统的状态与演化
  • 4.4.1 系统的状态(state)
  • 4.4.2 系统的演化(evolution)
  • 4.5 系统科学的方法论
  • 4.5.1 还原论与整体论,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
  • 4.5.2 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
  • 4.5.3 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相结合
  • 4.5.4 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
  • 4.6 可持续发展系统观
  • 4.6.1 系统科学解救可持续发展
  • 4.6.2 可持续发展系统观
  • 4.7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4.7.1 可持续发展系统概念的提出
  • 4.7.2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研究概况
  • 4.8 系统科学对研究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 第5章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
  • 5.1 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状况
  • 5.2 构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
  • 5.2.1 系统界定
  • 5.2.2 系统结构
  • 5.2.3 系统要素分析
  • 5.2.4 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 第6章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6.1 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况
  • 6.1.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况
  • 6.1.2 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状况及意义
  • 6.2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
  • 6.2.1 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概念
  • 6.2.2 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结构
  • 6.2.3 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 6.2.4 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 6.2.5 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6.2.6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初选
  • 6.2.7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完善
  • 6.3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
  • 6.3.1 层次分析法(AHP)
  • 6.3.2 熵权系数法(Entropy Coefficient Method ECM)
  • 6.3.3 指标体系的合成
  • 6.3.4 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判别
  • 第7章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实证评价
  • 7.1 研究思路
  • 7.2 数据采集、指标的可行性、正确性检验、类型判断
  • 7.2.1 数据采集
  • 7.2.2 可行性、正确性检验及类型判断结果
  • 7.3 指标独立性检验
  • 7.3.1 指标相关性分析
  • 7.3.2 指标独立性检验
  • 7.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
  • 7.4.1 各子系统对系统的权重判断
  • 7.4.2 各指标与子系统之间的权重判断
  • 7.4.3 层次总排序情况
  • 7.5 基于AHP权重分析的系统结果与评价
  • 7.5.1 体育经济子系统指标合成结果及评价
  • 7.5.2 体育文化子系统指标合成结果及评价
  • 7.5.3 体育科技子系统指标合成结果及评价
  • 7.5.4 我国体育可持续系统指标合成结果及评价
  • 第8章 用熵权系数法检验评价结果
  • 8.1 基于熵权系数法的权重
  • 8.1.1 权重演算及结果
  • 8.1.2 子系统及其指标权重结果的检验
  • 8.2 基于熵权系数法权重分析的系统结果及检验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9.1 研究主要结论
  • 9.2 特色与创新
  • 9.2.1 研究视角创新
  • 9.2.2 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创新
  • 9.2.3 研究成果创新
  • 9.3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