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对乳酸菌胁迫抗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谷胱甘肽对乳酸菌胁迫抗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重要的非蛋白巯基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解毒、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目前,GSH已经被作为重要的功能因子,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等领域。本论文以食品发酵生产中的重要菌株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乳酸乳球菌SK11和代谢工程研究中重要的基因工程宿主菌乳酸乳球菌NZ9000为实验菌株,以研究冷冻胁迫和酸胁迫状态下GSH对乳酸菌的生理调控方式为目标,详细阐述了冷冻胁迫和酸胁迫下乳酸菌细胞的生理状态以及GSH对乳酸菌生理活性和结构形态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自身不能合成GSH,但具有从外界吸收GSH的能力,并且细胞内GSH的积累随外源添加量和添加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MRS培养基中,当外源GSH添加量为4.8 mmol·L-1时,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细胞内的GSH浓度为20.03±0.07 (nmol·mg protein-1),此时细胞对GSH的吸收趋于饱和。2. GSH对前培养至稳定中后期(36 h)的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细胞的抗冷冻保护作用最为显著,在4°C和-20°C下胁迫30 d后,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细胞的存活率分别是(GSH-)细胞的8.43倍和6.40倍;经过4°C和-20°C冷冻胁迫15 d后,在重培养过程中DSM20451T(GSH+)细胞比DSM20451T(GSH-)细胞的生长延滞期分别缩短了13.5 h和12 h。3. GSH不影响正常环境下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活性;在冷冻胁迫条件下,GSH缓解了代谢关键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下降;同时,冷冻胁迫过程中的DSM20451T(GSH+)保持了较高的胞内ATP水平,-20°C胁迫20 d后,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和(GSH-)的胞内ATP浓度分别为胁迫处理前的6.4%和1.9%。同时,作为影响细胞存活率重要因素的胞内pH(pHi)在冷冻胁迫下的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细胞内显著降低,而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细胞的pHi在该过程中始终高于胁迫前的初始值。上述结果表明GSH对冷冻胁迫下细胞代谢活性、能量水平和pHi动态平衡的调节对提高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细胞冷冻胁迫抗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重培养过程中的生长延滞期内,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细胞的代谢关键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细胞的PK和GAPDH活性分别增至重培养初始值的3.17倍和1.66倍。同时,冷冻胁迫过程中减少的胞内GSH浓度在重培养过程中也呈现出上升趋势,重培养18 h后胞内GSH浓度为冷冻胁迫处理前的78.8%。从细胞内GSH浓度与上述酶的活性变化关系,推测GSH在冷冻过程中对代谢关键酶的保护与“硫醇化”作用有关。4.在冷冻胁迫过程中,GSH能够显著保护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细胞的细胞膜完整性和平滑度并提高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比例。冷冻胁迫处理前,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与(GSH-)细胞膜具有相似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U/S值),然而随着4°C下冷冻胁迫的进行,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与(GSH-)的U/S值差距逐渐增大,胁迫14 d后DSM20451T(GSH+)的U/S值是(GSH-)的2.44倍。5.冷冻胁迫下GSH对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细胞膜的保护作用与防止细胞膜脂质的氧化和对细胞膜上某些关键酶的保护作用有关。在冷冻胁迫过程中,旧金山乳杆菌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NAD+]/[NADH]比值持续上升,SOD活性和胞内巯基水平(包括蛋白巯基和非蛋白巯基)下降,上述结果表明冷冻胁迫诱发了细胞内氧胁迫的产生。在该过程中,GSH阻止了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的氧化,对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控制细胞膜渗透性和质子梯度的关键膜蛋白Na+,K+-ATPase在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细胞内活性迅速下降,而(GSH+)细胞内的Na+,K+-ATPase活性在4°C和-20°C冷冻胁迫30 d后,仍然保持了胁迫前初始值的75.8%和82.1%,表明冷冻胁迫下GSH对Na+,K+-ATPase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6.通过二维电泳和飞行质谱技术对冷冻胁迫前后细胞的蛋白质差异点进行分析得知,GSH对正常生长条件下细胞的生理状态没有构成显著影响;冷冻胁迫处理后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和(GSH-)的蛋白点总数和差异点均高于冷冻胁迫前的同类型样本,表明冷冻胁迫使细胞的蛋白表达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一步的研究证实,GSH通过在蛋白质水平调控与细胞代谢活性相关的酶类(如β-葡萄糖磷酸变位酶和磷酸乙酰基转移酶)、胁迫应激蛋白(如UspA、β-葡萄糖磷酸变位酶和磷酸乙酰基转移酶)、氧化还原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与DNA复制、蛋白质转录、翻译相关的酶增强了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细胞的冷冻胁迫抗性。7. GSH具有保护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乳酸乳球菌SK11和乳酸乳球菌NZ9000抵抗酸胁迫的作用,其作用效果对前培养至稳定后期的细胞最为显著。pH4.0胁迫10 h后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SK11(GSH+)和NZ9000(pNZ320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是对照菌的6.14倍、15.9倍和18.0倍;pH2.5胁迫30 min后SK11(GSH+)和NZ9000(pNZ320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细胞的17.2倍和15.0倍。GSH提高细胞酸胁迫抗性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缓解胞内pH下降和保护代谢关键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实现。此外,外源GSH与细胞自身合成的GSH存在着作用方式上的差异,在酸胁迫过程中,SK11(GSH+)胞内的GSH被大量消耗,pH4.0胁迫4 h后残余的胞内GSH仅为初始值的7.6%,即外源GSH主要以“自杀式”消耗方式发挥其酸胁迫下的保护作用,而NZ9000(pNZ3203)细胞内的GSH以低消耗的方式对酸胁迫下的细胞进行保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乳酸菌
  • 1.1.2 乳酸菌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1.1.3 乳酸菌面临的胁迫环境
  • 1.1.4 谷胱甘肽的性质及其生理作用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胁迫条件下乳酸菌的自我生理调控作用
  • 1.2.2 提高乳酸菌胁迫抗性的研究
  • 1.2.3 谷胱甘肽的生理作用研究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乳酸菌胁迫抗性的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 1.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T冷冻胁迫抗性*'>第二章 外源添加谷胱甘肽显著提高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冷冻胁迫抗性*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菌株
  • 2.2.2 试剂和仪器
  • 2.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2.2.4 冷冻胁迫实验
  • 2.2.5 存活率测定
  • 2.2.6 细胞密度的测定
  • 2.2.7 无细胞提取物的制备及蛋白质分析
  • 2.2.8 谷胱甘肽测定
  • 2.3 结果
  • 2.3.1 在化学合成培养基(CDM)中旧金山乳杆菌对GSH 的吸收
  • 2.3.2 添加时间和添加浓度对MRS 培养基中旧金山乳杆菌胞内GSH 浓度积累的影响
  • 2.3.3 经历不同前培养时期的菌体冷冻抗性比较
  • 2.3.4 GSH 对冷冻胁迫后细胞生长速率的影响
  • 2.3.5 细胞内外GSH 在抗冷冻胁迫中的作用比较
  • 2.3.6 GSH 与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混合物对细胞冷冻抗性的作用比较
  • 2.4 讨论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T代谢活性的调控*'>第三章 谷胱甘肽对冷冻胁迫前后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代谢活性的调控*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菌株
  • 3.2.2 试剂和仪器
  • 3.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3.2.4 冷冻胁迫实验
  • 3.2.5 无细胞提取物的制备及蛋白质分析
  • 3.2.6 谷胱甘肽测定
  • 3.2.7 胞内pH 的测定
  • 3.2.8 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3.2.9 胞内ATP 浓度的测定
  • 3.3 结果
  • T 代谢的影响'>3.3.1 冷冻胁迫前GSH 添加对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代谢的影响
  • T 代谢的影响'>3.3.2 冷冻胁迫条件下GSH 对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代谢的影响
  • 3.3.3 重培养过程中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 3.3.4 冷冻胁迫和重培养过程中胞内GSH 浓度的变化
  • 3.3.5 冷冻胁迫下胞内pH 的变化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谷胱甘肽对冷冻胁迫中细胞膜损伤的抵御机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菌株
  • 4.2.2 试剂与仪器
  • 4.2.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4.2.4 冷冻胁迫
  • 4.2.5 无细胞提取物的制备及蛋白分析
  • 4.2.6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
  • 4.2.7 气质联用分析细胞膜脂肪酸成分
  • 4.2.8 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测定
  • +,K+-ATPase 的测定'>4.2.9 Na+,K+-ATPase 的测定
  • 4.2.10 谷胱甘肽的测定
  • 4.3 结果
  • T 细胞膜结构的影响'>4.3.1 GSH 对冷冻胁迫过程中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细胞膜结构的影响
  • T 细胞膜脂肪酸成分的影响'>4.3.2 GSH 对冷冻胁迫过程中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细胞膜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 4.3.3 冷冻胁迫中GSH 对细胞膜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
  • T 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4.3.4 冷冻胁迫条件下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
  • +,K+-ATPase 的保护作用'>4.3.5 冷冻胁迫中GSH 对Na+,K+-ATPase 的保护作用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T冷冻胁迫抗性的影响*'>第五章 蛋白质组水平上谷胱甘肽对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冷冻胁迫抗性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菌株
  • 5.2.2 试剂与仪器
  • 5.2.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 5.2.4 冷冻胁迫
  • 5.2.5 蛋白分析
  • 5.2.6 二维电泳
  • 5.2.7 图像采集及蛋白点差异分析
  • 5.2.8 飞行质谱分析
  • 5.3 结果
  • T(GSH+)与(GSH-)的蛋白质组学分析'>5.3.1 冷冻胁迫前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与(GSH-)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T(GSH+)与(GSH-)的蛋白质组学分析'>5.3.2 冷冻胁迫后旧金山乳杆菌DSM20451T(GSH+)与(GSH-)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5.3.3 二维电泳图谱的蛋白差异点分析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5.6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谷胱甘肽对乳酸菌酸胁迫抗性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菌株和质粒
  • 6.2.2 试剂和仪器
  • 6.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6.2.4 酸胁迫实验
  • 6.2.5 存活率测定
  • 6.2.6 无细胞提取物的制备及蛋白质分析
  • 6.2.7 谷胱甘肽测定
  • 6.2.8 胞内pH 的测定
  • 6.2.9 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6.2.10 胞内ATP 浓度的测定
  • 6.3 结果
  • 6.3.1 GSH 对乳酸菌抗酸胁迫能力的影响
  • i)的变化'>6.3.2 酸胁迫过程中胞内pH (pHi)的变化
  • 6.3.3 GSH 在酸胁迫过程中的浓度变化
  • 6.3.4 GSH 对酸胁迫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调控
  • 6.4 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谷胱甘肽对乳酸菌胁迫抗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