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观察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二级康复中的治疗效果,并对强化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和电针疗法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寻找更加经济、简便、有效的康复方法,以提高患者康复速率,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并给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自临沂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中心门诊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青年脑卒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对照组和电针组各14例,分别进行强化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和电针疗法,各组2次/d ,40min/次,治疗6周。三组同时接受相同的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应用Fugl-Meyer量表(blance subscale of the Fugl-Meyer test,FMB)评定平衡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程度, 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MESSS,中国)评定神经功能状况。每组在治疗初始依据上述4种评定标准进行测定,以后每隔1周测试一次,共测试4次。采用Excel建立原始数据库,所测数据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内自身纵向比较采用重复性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组间横向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对照组、电针组治疗前后对FMB、FMA、MESSS、Barthel指数四项评定指标测评结果各组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三组进行组间横向比较,除MESSS指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主动参与训练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优于被动接受治疗的电针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下肢运动功能和FMB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结论:强化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提高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MESSS的改善也较为明显;主动运动要较被动接受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青年脑卒中概述
  • 1.2.2 青年脑卒中病因与危险因素
  • 1.2.2.1 可调控因素
  • 1.2.2.1.1 高血压
  • 1.2.2.1.2 高脂血症
  • 1.2.2.1.3 动脉粥样硬化
  • 1.2.2.1.4 糖尿病
  • 1.2.2.2 可改变因素
  • 1.2.2.3 不可改变因素
  • 1.2.3 青年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与症状
  • 1.2.4 青年脑卒中的评定
  • 1.2.5 青年脑卒中偏瘫的康复
  • 1.2.6 运动疗法在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目标
  • 1.5 预期结果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2 病例样本与方法
  • 2.1 病例样本
  • 2.1.1 入选条件
  • 2.2 康复方案
  • 2.2.1 治疗组康复方案
  • 2.2.2 对照组康复方案
  • 2.2.3 电针组康复方案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专家访谈法
  • 2.3.3 问卷法
  • 2.3.4 评测法
  • 2.3.4.1 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定量表
  • 2.3.4.2 Fugl-Meyer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 2.3.4.3 Barthel 指数评定ADL 量表
  • 2.3.4.4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MESSS,中国)
  • 2.3.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组、对照组与电针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分结果及组间比较
  • 3.2 治疗组、对照组与电针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的评分结果及组间比较
  • 3.3 治疗组、对照组与电针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 指数评分结果及组间比较
  • 3.4 治疗组、对照组与电针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评分结果及组间比较
  • 3.5 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的自身纵向比较
  • 3.6 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的自身纵向比较
  • 3.7 电针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的自身纵向比较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原理及应用
  • 4.1.1 应用强化运动疗法的运动学原理
  • 4.1.1.1 强化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产生的运动生理学效应
  • 4.1.1.2 强化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产生的运动系统效应
  • 4.1.1.3 强化运动疗法对患者机体产生的运动生物化学效应
  • 4.1.1.4 强化运动疗法对患者机体产生的运动生物力学效应
  • 4.1.1.5 强化运动疗法对患者机体产生的运动解剖学效应
  • 4.1.2 神经系统的大脑可塑性原理
  • 4.2 三组方法之间的比较
  • 5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3)
    • [2].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04)
    • [3].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实施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9(06)
    • [4].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9)
    • [5].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7)
    • [6].路径式运动疗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04)
    • [7].磁振热治疗仪配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0(05)
    • [8].感冒的运动疗法[J]. 37°女人 2017(01)
    • [9].运动疗法在脑外伤认知功能障碍恢复中的再认识[J]. 健康之路 2016(11)
    • [10].运动疗法在2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J]. 人人健康 2017(14)
    • [11].运动疗法结合四肢联动治疗格林巴利患者的疗效观察[J]. 健康之路 2017(09)
    • [12].运动与饮食疗法治高血压病症的研究述评[J]. 南方医学教育 2017(02)
    • [13].张定华运用中药联合饮食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经验[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1)
    • [14].中医运动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运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1)
    • [15].安神补脑液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02)
    • [16].低强度运动疗法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07)
    • [17].主动运动疗法对颈椎病的干预现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04)
    • [18].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19)
    • [19].SCI收录的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矫形与运动疗法杂志》)介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1)
    • [20].腰椎间盘突出症运动疗法86例疗效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11)
    • [21].面部运动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80例[J]. 光明中医 2008(07)
    • [22].谭氏平衡针联合运动疗法快速治愈落枕经验撷菁[J]. 四川中医 2020(01)
    • [23].中药汤剂联合饮食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门诊研究[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0(04)
    • [24].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01)
    • [25].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与护理的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 2018(13)
    • [26].运动疗法配合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J]. 中国康复 2016(06)
    • [27].悬吊运动疗法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J]. 广西医学 2017(10)
    • [28].耳穴按压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影响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11)
    • [29].运动疗法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9(04)
    • [30].路径式运动疗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9(03)

    标签:;  ;  ;  ;  

    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