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理论的AUV回收运动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基于模糊理论的AUV回收运动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自主水下机器人已经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工具,而它的回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AUV水下回收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AUV空间六自由度运动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强耦合性的复杂控制系统。本论文致力于寻找一种有效的AUV回收过程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尽管多种较为成熟的工业控制方法应用于其运动控制,但其控制效果不尽如人意。根据AUV回收过程中运动特点,基于混杂系统理论设计整个控制系统结构。利用Petri网技术设计AUV回收过程协调控制策略。基于模糊理论设计AUV回收行为层控制系统。最终实现AUV回收过程的自主控制。首先,基于建立的AUV运动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对其耦合性进行分析。介绍AUV运动涉及的坐标系统及其转换关系,并分析AUV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得到平移运动方程和旋转运动方程,进而得到其空间六自由度运动数学模型;建立控制系统的海流干扰模型;通过仿真得到AUV操纵性特点和存在的主要耦合,并分析耦合原因,为控制器参数的设置提供依据。其次,基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监控理论设计了分层递阶结构的AUV回收控制系统总体框架,将其分为使命层、任务层、行为层。AUV回收运动即有连续动态又有离散事件,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动作组合,理清事件间发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Petri网技术在处理并发和冲突的事件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介绍混杂Petri网基本理论,并利用其为AUV回收过程控制系统使命层和任务层进行建模,提出一种水下回收控制策略。再次,基于模糊理论对AUV回收控制系统行为层进行设计。给出了AUV回收系统基本硬件结构组成。根据模糊控制器设计原理与方法,选择合适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设计了单自由度运动的模糊控制器;针对AUV回收过程中的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解耦理论的解耦控制方法。最后,采用分布式数字仿真平台设计案例仿真验证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结合AUV回收过程中自身运动特点,分析了控制器参数设置方法和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验证了控制系统行为层控制单元、模糊解耦控制单元的控制效果;验证了AUV水平面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验证无海流和有海流的情况下整个回收过程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和意义
  • 1.2 AUV回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AUV回收方式研究现状
  • 1.2.2 AUV回收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 模糊控制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2章 AUV运动模型与耦合分析
  • 2.1 引言
  • 2.2 AUV回收运动的坐标系
  • 2.2.1 固定坐标系
  • 2.2.2 运动坐标系
  • 2.2.3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2.3 AUV运动的受力分析
  • 2.3.1 AUV的艇体水动力
  • 2.3.2 AUV的重力和浮力
  • 2.3.3 AUV的推力
  • 2.4 AUV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 2.4.1 平移运动方程
  • 2.4.2 旋转运动方程
  • 2.4.3 六自由度运动模型
  • 2.5 海流干扰模型
  • 2.6 AUV回收运动操纵性及耦合性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AUV回收协调控制策略
  • 3.1 引言
  • 3.2 混杂系统理论
  • 3.2.1 混杂系统理论简介
  • 3.2.2 Petri网理论简介
  • 3.3 协调控制策略
  • 3.3.1 AUV回收过程信息处理
  • 3.3.2 AUV回收过程动作协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AUV回收控制系统设计
  • 4.1 引言
  • 4.2 AUV回收控制系统框架
  • 4.2.1 回收系统简介
  • 4.2.2 协调控制系统结构
  • 4.3 模糊逻辑控制器
  • 4.3.1 模糊控制数学理论
  • 4.3.2 模糊控制器设计要求
  • 4.3.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4.4 模糊解耦控制
  • 4.4.1 解耦控制理论概述
  • 4.4.2 模糊解耦方法
  • 4.4.3 模糊解耦控制器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AUV回收过程运动仿真
  • 5.1 引言
  • 5.2 单自由度模糊控制仿真
  • 5.3 水平面运动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 5.3.1 横向位置与航向的解耦控制运动仿真
  • 5.3.2 水平面运动仿真
  • 5.4 AUV回收过程运动仿真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AUV水下通信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 舰船科学技术 2020(03)
    • [2].某型AUV自主控制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通信 2017(01)
    • [3].自适应交互式多模型AUV组合导航算法(英文)[J].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16(04)
    • [4].基于AUV的海洋磁力测量技术现状及误差来源分析[J]. 海洋测绘 2019(06)
    • [5].基于时延补偿的AUV领航跟随编队控制[J]. 舰船电子对抗 2020(01)
    • [6].变缆长拖缆AUV纵向运动建模与仿真[J]. 鱼雷技术 2014(01)
    • [7].AUV对转螺旋桨的设计方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机械管理开发 2012(01)
    • [8].虚拟现实在AUV地形跟踪控制研究中的应用[J]. 鱼雷技术 2008(04)
    • [9].基于海图和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AUV全局路径规划[J]. 机器人 2020(01)
    • [10].AUV动力电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船舶工程 2017(07)
    • [11].AUV水下对接控制方法[J]. 舰船科学技术 2015(12)
    • [12].一款便携式AUV的遥控装置设计[J]. 电子世界 2016(15)
    • [13].AUV视觉与短基线定位自适应融合方法[J]. 四川兵工学报 2015(05)
    • [14].AUV海洋温跃层检测方法综述[J]. 海洋技术学报 2014(05)
    • [15].深水AUV电子海图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船舶工程 2013(03)
    • [16].基于浮力调节的AUV升沉运动控制技术[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0(04)
    • [17].基于碰撞危险度模型的AUV三维避障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06)
    • [18].多智能体Q学习在多AUV协调中的应用研究[J]. 应用科技 2008(01)
    • [19].小波神经网络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在AUV深度测量中的应用[J]. 鱼雷技术 2016(04)
    • [20].AUV不确定事件的本体模型与检测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S1)
    • [21].障碍物环境下的多AUV主从式编队控制[J]. 鱼雷技术 2013(06)
    • [22].反水雷AUV研制的几个关键技术[J].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2010(02)
    • [23].一种新的AUV路径跟踪控制方法[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9(04)
    • [24].一种面向AUV水下对接的双目视觉测距方法[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8(10)
    • [25].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AUV动态路径规划策略[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1)
    • [26].4500米级AUV起吊框架动力学分析[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7(02)
    • [27].AUV深度的神经网络辨识和学习控制仿真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7(06)
    • [28].多AUV联合执行反水雷任务[J].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2014(04)
    • [29].深水AUV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船舶工程 2013(05)
    • [30].AUV水下对接技术发展现状[J].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3(02)

    标签:;  ;  ;  ;  

    基于模糊理论的AUV回收运动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