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状况调查及思考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状况调查及思考

——以重庆市酉阳县渤海初级中学为例

◆赵亮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400039

一、调查概况

1.调查意义:

基层的基础教育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现在的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又是如何呢?由西南大学首倡的大学生“顶岗支教”活动,让大学生们真切地看到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很难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让社会更加清晰地了解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状况。同时,也让当地学校,系统地了解学生基本家庭情况、心理状况等,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让更多的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酉阳县渤海初级中学八年级全体同学,总计347人。渤海初级中学位于酉阳县龙潭镇的渤海村,是一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通农村初级中学。三个年级共计22个教学班,在校师生1100余人。学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的地域覆盖面比较大。鉴于其学校性质、学生规模、学校地理位置等因素,以它作为一个代表,来调查研究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状况,比较具有代表性。三个年级当中,八年级相对与刚入学的七年级和即将毕业的九年级来说,其心理状况等方面比较稳定,因而将其作为代表。

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分为学生家庭情况和学生心理情况两方面。学生家庭情况主要是了解家庭供养多少个孩子,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如何,从而大体上了解在校的留守儿童比例。学生的心理情况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是此次调查只涉及了学生的未来人生规划问题,即初中毕业后,他们最想要的去向,了解这样一所普通农村初级中学的毕业生流向的大体状况。

4.调查方法:

鉴于笔者的该校的任课情况,对于八年级的全体学生,采取了以下两种调查方法:

(1)单独谈话法。

对于八年级3、4、5、7、8班采用的是单独谈话法。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状况。

(2)问卷调查法。

对八年级1、2、6班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鉴于实际经济情况的限制,我们采用的问卷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人一份的问卷,而是采用“集体问卷”形式。先把要调查的相关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把他们的答案写在纸条上,再进行整理,填写“集体问卷”。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家庭成员情况。

在被调查的347名学生家庭中,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人数仅18名,所占比例为5.2%;家庭有2个孩子的学生人数为157人,所占比例为45.3%;家庭有3个孩子的学生人数为133人,所占比例为38.3%;家庭有4个孩子的学生人数为32人,所占比例为9.2%;家庭有五个孩子的学生人数为7人,所占比例为2.0%;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八年级的学生当中,独生子女非常少,大多学生的家庭有2—3个孩子,甚至有些家庭,供养的孩子多达4个、5个甚至6个。这个结果让我们很意外,但这就是真实的农村家庭情况,是受到如“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等传统思想影响的结果。另外,由于酉阳县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计划生育方面享受到了一些优惠政策,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2)留守儿童情况。

经调查统计,347名学生中,父母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学生有90名,在被调查者中的比例高达25.9%,这些儿童就是我们经常提到、关心到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与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另外,父亲在外务工的学生人数为39名,所占比例为11.2%;母亲在外务工的学生共有14名,所占比例为4.0%;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为10名,占2.9%。总的来看,有44%的孩子,没有在享受完整的父爱与母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个结果更是让我们唏嘘不已。仔细一想,在四个学生当中,几乎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有44%的孩子不能长期在父母庇护下成长。相对来说,这些孩子更加需要老师的关爱、同学们的友情。

2.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被问到“初中毕业后你最想去干什么?”的时候,很多孩子羞涩地笑着,或许说,那羞涩的笑容当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吧。有的同学很快就告诉我答案,似乎是老早就在心里酝酿着一样,也有的同学想了一下,还是以肯定的语气告诉我答案。当然,也有29名同学(8.4%),想了很久,还是说不上来自己想干什么,给了我一个问号。

在大家普遍认同的五个选择当中,最想上高中的学生有150名,占43.2%;想去读技校的有79名,占22.8%;最想出去打工的同学有30名,占8.6%;想去社会上学技术的学生有26名,占7.5%;最想去当兵的有19名,占4%。还有19名同学有自己的想法,如开店,当网管,闯社会,待业在家,甚至有的同学表示由于家庭因素,即将缀学。

虽然按照往年的升学率,也许根本不会有40%以上的学生去上高中,但是他们自己心底的意愿真的让我们很欣慰!

三、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调查过后,我们不禁做出了这样的思考:每个学生的不同家庭情况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学习成绩是否有影响呢?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又如何呢?鉴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利用本学期八年级的期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和分析。(注:期中考试成绩由语、数、外、政、史、地、理、生八门科目组成,分别选择了成绩排名前100名与后100名学生各状况作了对比和分析。)如下表:

分析各类统计数据,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1.由于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大多数家庭(49.5%)有三个及以上的孩子,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相比于独生子女家庭,这样是否会加重家庭教育支出,分散家庭教育注意力,甚至影响教育的公平性?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表中显示,成绩前100名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而相反,成绩后100名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低于总体平均水平。另外,成绩前100名的学生中,家庭供养孩子数多为2个(47%),而后100名的学生家庭中,供养孩子数多为(51%)3个及以上。鉴于此,笔者认为,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放宽生育政策未必是件好事,这也许会导致子女的教育滞后,甚至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中。应该加大对农村的养老保险、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真正落实好“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反而更加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

2.很多农村家庭,父母外出务工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四成以上的学生没能在父母双方的关爱中成长。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5.9%。缺失的父爱与母爱给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成绩都会有所影响。表中显示,成绩前100名学生中,有65%父母双方在家,明显高于总体水平;与此相反,成绩后100名的学生中,父母双方在家学生的比例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目前,国家对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加大教育的软硬件投资方面,力度有所加大。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基层教育的学校,作用也至关重要。笔者建议,各农村基层学校应该监督各班主任系统地建立学生档案,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档案,建立家校生三方联系的互动机制,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切实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用老师的关爱、同学们的友情去尽力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与母爱。

3.调查显示,四成以上的学生想上高中,两成以上想读技校,这是他们初中毕业后的打算。但是家庭的不支持、败坏的社会风气、残酷的升学压力、不如人意的学习现状,会让他们如愿以偿吗?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彼此消长、紧密联系的,如表,成绩前100名的学生中,有78%的学生最想上高中,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成绩后100名的学生中,仅有19%的学生想上高中,大多表示想去读技校、学技术,甚至外出打工。

笔者认为,面对大多数成绩情况不理想,动机不足的学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挽回这些流失的生源。一方面,学校、家庭、政府联合起来,想尽一切办法净化社会风气,打击社会不法青年,杜绝未成年人犯罪,竭力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学生成长环境的纯净。另一方面,学校、家庭要时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关爱学生,鼓励他们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尤其是学校方面,在学生家长观念老化、不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承担起“家长教育”的责任,组织教师或班主任进行家访,学校组织召开家长教育大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家长会,重在对家长进行教育,更新他们的观念。除此以外,各社会力量也可以组织一些志愿队伍,对农村地区家长的思想进行更新、解放。

有了这两方面的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家庭氛围,相信定能重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更多的农村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标签:;  ;  ;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状况调查及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