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产低值鱼深度酶解工艺与机理研究

海产低值鱼深度酶解工艺与机理研究

论文题目: 海产低值鱼深度酶解工艺与机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食品科学

作者: 崔春

导师: 赵谋明

关键词: 深度酶解,酶解机理,风味,脱腥,自溶

文献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我国大宗的海产低值鱼为原料,研究了低值鱼蛋白深度酶解工艺优化及其酶解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解过程中酶解液的风味变化以及不同祛腥方式的脱腥效果,以及酶解液中碱性氨基酸的分离。研究表明低值鱼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6.80%,水分含量为75.97%,粗脂肪含量为5.40%,灰分含量为2.24%,总糖含量为0.14%。在55℃以上低值鱼的自溶进行能有效的防止微生物繁殖,自溶液中细菌总数不断下降,从5.4×106下降到1000~3000,并在12h后始终保持不变。钙促进自溶进行,EDTA和锌离子抑制自溶的进行。低值鱼自溶48h后氨基酸转化率和蛋白质利用率可分别达到27.4%和78.51%。对低值鱼蛋白深度酶解工艺、深度酶解机理以及酶解后期酶解速度放缓的原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低值鱼蛋白浓度为8.4%,0.05 %碱性蛋白酶(447U/g) + 0.05 %胰酶(59.5U/g) + 0.1 %风味蛋白酶(476U/g),0.1%亚硫酸钠,0.1%氯化钙,初始pH为7.0,55℃,水解42h,其蛋白质利用率达92.96%,氨基酸转化率达63.68%。低值鱼在酶解过程中低值鱼蛋白首先被降解为氨基酸和可溶性多肽。酶解前3h大量不溶性蛋白溶于水,并伴随着高分子量蛋白(分子量大于1万)的消失和可溶性多肽和氨基酸的生成。酶解6h后88.15%的蛋白质已经降解为可溶性多肽和氨基酸,蛋白质的溶出过程基本结束。随后,在内切蛋白酶、外切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可溶性多肽被进一步降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结构比较致密的蛋白在酶解过程中降解比较缓慢。酶解后期蛋白质利用率和氨基酸转化率增加幅度降低主要是由可被酶解的肽键浓度降低所致,即亮氨酸氨态酶无法水解酸性氨基酸以及甘氨酸,羧肽酶无法水解二肽、三肽等小分子肽。水解过程中pH值降低以及酶在深度酶解过程中逐渐失活不是酶解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关于酶解过程中风味成分的研究表明,低值鱼蛋白深度酶解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多肽、无机离子、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共同作用导致酶解液的呈味变化,其中氨基酸、多肽含量的变化是酶解液呈味变化的主要原因。美拉德反应祛腥效果最为明显,反应后酶解液基本上无腥味,具有典型的酱香,但氨基酸损失率为9.93%。生姜、大蒜和大茴香对低值鱼酶解液的腥味有较好的掩盖效果,将酶解液与香辛料加热后的脱腥效果明显优于不加热的效果,缺点是略带香辛料的风味。活性炭吸附法也可以较好脱除酶解液的腥味。活性炭脱腥后酶解液颜色变浅,氨基酸含量损失2.77%。黄酒祛腥效果不明显,酶解液依然有较重的腥味。将酶解液pH调节到其等电点5.66,添加0.1%EDTA螯合金属离子,5℃,10rpm的速度进行搅拌24h,酪氨酸得率为83.37%,酪氨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达到97.6%。利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酶解液中对呈味影响较弱的碱性氨基酸进行吸附分离,洗脱流速均为1.0ml/min,可基本实现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分离,得率分别为58.65%,92.15%和79.98%。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氨基酸的作用和呈味特征

1.2.1 氨基酸的生理作用

1.2.2 氨基酸的呈味特征

1.3 肽的生化性质和呈味特征

1.3.1 肽的理化性质

1.3.2 肽的消化吸收机制

1.3.3 肽的呈味特征

1.4 海产品的风味特征

1.4.1 海产品的呈味特征

1.4.2 海产品的嗅感

1.5 低值海洋资源酶解研究进展

1.5.1 酶法回收蛋白资源研究现状

1.5.2 酶法制备功能性肽研究进展

1.5.3 酶解液苦味的脱除

1.6 氨基酸的分离纯化

1.6.1 沉淀分离法

1.6.2 离子交换法

1.7 本研究课题的立项背景、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7.1 立项背景和研究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低值鱼自溶工艺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低值鱼的一般营养成分

2.2.2 低值鱼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2.2.3 低值鱼自溶温度对酶解液细菌总数的影响

2.2.4 pH 对低值鱼自溶的影响研究

2.2.5 不同添加剂对低值鱼自溶的影响

2.2.6 低值鱼自溶液中肽分子量分布

2.2.7 低值鱼内源性蛋白酶活力的分布

2.2.8 低值鱼自溶液中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成分分析

2.2.9 低值鱼自溶过程中风味的变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低值鱼蛋白的深度酶解工艺与机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低值鱼蛋白酶解工艺优化的影响

3.2.2 复合蛋白酶深度酶解工艺优化

3.2.3 深度酶解过程中蛋白质降解模式研究

3.2.4 深度酶解后期酶解速度放缓的原因探讨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酶解过程中的风味变化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1.1 海产低值鱼

4.1.1.2 蛋白酶

4.1.1.3 化学试剂

4.1.1.4 主要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2.1 常规分析测试方法

4.1.2.2 鱼蛋白水解工艺

4.1.2.3 酶解液中多肽分子量分布测定

4.1.2.4 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

4.1.2.5 酶解液腥味评分

4.1.2.6 祛腥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低值鱼酶解过程中各种风味成分的变化

4.2.2 低值鱼酶解过程中嗅觉成分的变化

4.2.3 不同祛腥方法对酶解液祛腥效果及机理研究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酶解液中酪氨酸及碱性氨基酸的分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1.3 实验方法

5.1.4 测定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酪氨酸的分离纯化

5.2.2 等电点法分离碱性氨基酸

5.2.3 阳离子树脂分离碱性氨基酸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和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8-10-09

相关论文

  • [1].花生粕酶解及其产物呈味特性研究[D]. 苏国万.华南理工大学2012
  • [2].泥鳅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抗疲劳、抗癌功效研究[D]. 游丽君.华南理工大学2010
  • [3].采用复合酶控制水解青鳞鱼蛋白的研究[D]. 邓尚贵.华南理工大学2004
  • [4].猪血血红蛋白酶解及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 郭善广.华南理工大学2007
  • [5].酶解—膜超滤改性小麦面筋蛋白功能特性研究[D]. 王金水.华南理工大学2007
  • [6].鸡肉蛋白酶解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 周雪松.华南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  ;  

海产低值鱼深度酶解工艺与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