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36,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5,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医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程度;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thetreatmentofprimarytrigeminalneuralgia.Methods100patientswithprimarytrigeminalneuralgiatreatedinourhospitalfromAugust2016toAugust2017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Accordingtotheorderofreception,theywere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50caseseach.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carbamazepineorally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x2=22.836,P<0.05).TheVAS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8.635,P<0.05).Conclusion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aneffectivelyalleviatethepainofpatientswithprimarytrigeminalneuralgiaandimprovetheefficacy.

[Keywords]acupunctur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imarytrigeminalneuralgia;degreeofpain;therapeuticeffect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也称之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患者在发作时会出现急骤且剧烈的疼痛感。常规西医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针灸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中仍然具有显著的优势。笔者以下就对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2.6±5.7)岁,病程(2.8±0.6)年;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43.1±5.4)岁,病程(2.5±0.8)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起始剂量0.1g/次,2次/d,在治疗第2d开始,每隔1d增加剂量0.1~0.2g/次,直到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以每日0.4~0.8g的剂量维持。如果采取以上治疗患者的疼痛仍无缓解,则适当增卡马西平的剂量,但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2g/d。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时间。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医针灸治疗,主穴选择印堂、人中、神庭、完骨、天柱、风池、合谷、外关等。对于第一支痛的患者加选患侧阳白、攒竹、头临泣、丝竹空;对于第二支痛的患者加选患侧太阳透下关;对于第三支痛的患者加选患侧下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攒竹穴在眼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向中点触压寻找放射性压痛点。根据穴位选择合理的毫针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后留针30min,1次/d,间隔行针2次,连续治疗3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月时间。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且6个月内未复发;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疼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以上任何一项标准[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3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36,P<0.05)。

2.2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VAS评分分别为(5.2±1.4)分、(5.1±1.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0.7)分、(3.5±1.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5,P<0.05)。

3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反复、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但是没有感觉缺失和运动障碍。发作时痛不欲生,休止时如常人。多见于女性,常在50岁以后发病,但是很少超过70岁。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者几支分布区域内突发的电击样、针刺、刀割、撕裂、烧灼样剧痛为主要特征。疼痛大多发生在三叉神经的第二、第三支,多为单侧。疼痛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者舌部最明显,尤以上唇外侧、鼻翼、颊部、口角、犬齿、舌等处最敏感。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呈闪电式,历时约几秒至10余秒,多不超过2分钟。初期疼痛数周或者数月后可缓解数月至数年,但是以后发作加频,缓解期短暂,未经治疗很少自愈。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和方法较多,但是疗效不佳。

《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医宗必读》曰:“因风痛者,抽掣恶风。”故风邪入络,上扰清窍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本病属于中医学“头风”、“面痛”范畴,多因寒邪痰湿阻于少阳、阳明之络,使气血流通受阻所致,故临床取穴以少阳、阳明为主。三叉神经痛发作部位主要是面颊及额部,是阳明经和大肠经循行的区域,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宣气行血,疏风散邪能使清阳之气上升面部。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能升清降浊,化湿祛寒,行气祛瘀,扶正陪阳,祛病强身。迎香胃手足阳明之交会穴,能散风邪清火气。颧髎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可疏导面部经气。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尚未研制出特效药物或根治性疗法,常规主要应用卡马西平进行疼痛缓解。但临床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发现,卡马西平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且长期应用卡马西平会引起乏力、头晕等副作用[2]。因此,临床急需一种更加有效、安全性更高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具有疏经通络、调理气血的功效,应用针灸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治疗,在选取主穴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情况进行辨证取穴。因此,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源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施针治疗,不仅能够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疏通患者经络的目的,同时通过对疼痛的三叉神经进行针刺治疗,还能够阻断疼痛或异常放电的传导,从而获得显著缓解疼痛程度的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周丽萍,殷沿莹.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5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0):107-108.

[2]张富德.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3):181-182.

[3]刘翠龙.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8):167-168.

标签:;  ;  ;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