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

《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

论文题目: 《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黄洽

导师: 马瑞芳

关键词: 聊斋志异,佛教,道教,原始宗教,宗教文化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聊斋志异》是古代神话故事的集大成之作,达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顶峰。它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宗教文化内涵,涉及佛教、道教、原始宗教、民间信仰等多个方面,可谓是范围广泛,内容芜杂,呈现出交糅混杂、斑驳陆离的状态。 近十年来,在学术界文化研究热潮的带动下,一些学者开始对《聊斋志异》中的宗教文化内涵予以关注,出现了个别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但是目前研究《聊斋志异》宗教思想的单篇论文较少,仅有十篇左右,显得过于单薄不够全面深入,这种研究状况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所包含的丰富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的实际是极不相称的。本文拟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对《聊斋志异》的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全面的考察。从这个角度,探寻《聊斋志异》鬼狐世界的魅力,有助于我们对志异小说的文化意蕴有更深刻的了解,加深对《聊斋志异》这部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空前绝后之作”(清陈廷玑语)的认识。 佛道二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逐步走上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道路,这是一个文化选择和重构的过程。在《聊斋志异》进行创作的时候,面临的就已经是一个深邃的文化结构、庞杂的文化系统。蒲松龄在接受宗教文化影响的同时,又主动自觉地利用宗教文化观念、形式来进行小说创作,达到救世和自救的目的。在蒲松龄对宗教文化进行自觉地选择和重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宗教文化的贡献。 本文分为五章: 引言:谈谈《聊斋志异》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亦即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宗教的影响。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异族入主中原、改朝换代的大变动、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明中叶的禅悦之风与心学为人们放纵情欲大开方便之门,激扬起一股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思潮。它动摇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价值标准,竟奢炫奇、逾礼越矩、风流放纵成了大多数人们生活追求的目标,与明初的那种淳朴俭约、遵规守礼、不尚奢华的社会风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明清易代又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思想家们痛定思痛,反思明亡的历史教训,激烈批判前一时期盛行的个性解放思潮,重树朱学旗帜,提出向传统回归和传统道德的重建。由于统治者的利用和扶植,佛道二教对于重振传统道德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社会时代形象记录的小说,其发展演化的轨迹,呈现出与思想文化变迁相呼应的内在趋势。明中后期小说创作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就是对至情、人性的呼唤和讴歌,揄扬至情、赞赏真情成了一时的创作风气。而晚明色情小说的集中爆发,则是这股追求个性解放浪潮所带来的负面产物。这一批淫秽小说以劝淫之名,行宣淫之实,作为反拨,清初代之而起的是宣传教化、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思想趋向,涌现出一批以道德救世、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明末清初社会思潮的演变与宗教的影响

一、禅宗与明末人文色彩浓郁的个性解放思潮

二、清初的反思批判思潮以及宗教与传统道德的重建

第一章 蒲松龄创作心态论

第一节 “阐幽明微、赖兹刍荛”—蒲松龄的儒者情怀与劝善惩恶的救世婆心

第二节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蒲松龄自我疗伤的自救心理

第二章 蒲松龄的神道观与神道设教思想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蒲松龄的神道观

一、蒲松龄神道观的二重性

二、以儒为主,佛、道辅之的神道观

三、多神崇拜的开放兼容的神道观

第二节 蒲松龄神道设教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源远流长的儒家神道设教思想

二、志怪小说创作传统的影响

第三章 《聊斋志异》与佛教

第一节 蒲松龄受佛教影响的原因

一、时代的因素

二、家庭的影响

第二节 佛教因果报应学说与《聊斋志异》的伦理道德思想

一、《聊斋志异》的因果报应思想

(一) 前生业、今世报

(二) 现世报(今世种因、今世得果)

(三) 三生业报

二、《聊斋志异》果报思想的积极内涵

(一) 假神道,以惩恶

(二) 假神道,使品行有亏者有所戒惧

(三) 假神道,以奖善

三、《聊斋志异》果报思想的艺术作用

(一) 以果报思想作为结构作品的框架

(二) 以果报思想作为情节转变的契机

第三节 信命数与尽人事—佛教的宿命论思想与蒲松龄的命运观

第四节 禅宗的影响

(一) 佛在心头,不必外求

(二) 纯任本心,佛之真也

(三) 不起妄念,心性高洁

第四章 《聊斋志异》与道教

第一节 道教存想致神的思维方式与《聊斋志异》的幻想故事

第二节 《聊斋志异》受道教影响的一些叙事范型

一、人神之恋范型

二、梦幻型

三、神仙考验型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时空幻想

一、时间的幻想

(一) 仙境一日,世上千年

(二) 仙境百年,人间俄倾

二、空间的幻想

(一) 洞穴仙窟

(二) 袖里乾坤

第四节 《聊斋志异》的鬼魂描写

一、《聊斋志异》中所反映的鬼魂信仰

二、《聊斋志异》鬼魂描写的价值

(一) 表现心理真实的鬼魂

1、情欲生幻

2、失德生幻

(二) 讽谕社会现实的鬼魂

1、借鬼魂描写,刺贪刺虐

2、借鬼魂作祟,控诉清兵屠杀汉人的血腥暴行

3、借鬼魂现形,谴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的戕害

第五章 《聊斋志异》与原始宗教

第一节 人妖关系

一、人妖友好相处

(一) 人妖友情

(二) 人妖之恋

二、人妖对立

第二节 变形故事

一、异类变成人类的故事

二、人类变成异类的故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发布时间: 2005-10-17

参考文献

  • [1].《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论[D]. 齐心苑.山东大学2017
  • [2].书生的白日梦[D]. 韩田鹿.河北大学2005
  • [3].《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 付岩志.山东大学2007
  • [4].接受视野中的《聊斋志异》[D]. 宋华伟.山东师范大学2008
  • [5].蒲松龄莫言比较研究[D]. 赵霞.山东师范大学2015
  • [6].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 曲金燕.苏州大学2008
  • [7].清代初期文人的商业意识研究[D]. 白澈.复旦大学2012
  • [8].王渔洋文言小说研究[D]. 辛明玉.山东师范大学2015
  • [9].明清家庭题材文言小说研究[D]. 朱星瑶.黑龙江大学2012
  • [10].中国古代狐精故事研究[D]. 任志强.山东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日本近代以来《聊斋志异》的受容及其研究[D]. 安载鹤.东北师范大学2010

标签:;  ;  ;  ;  ;  

《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