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数学课堂注入生活“活水”

把数学课堂注入生活“活水”

江苏宿迁市湖滨新城皂河初级中学曹飞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的踪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多多引入生活元素。这样把生活和数学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本身所掌握的知识去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导入可以为其提供很多资源,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扩展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必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产生兴趣,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当从实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逐渐引导学生加强抽象,弄清概念的含义,通过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让学生参予整个问题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问题是引发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才会引发思考。学生经过努力完成的属于挑战性的问题,就能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实际问题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会以高度的注意与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中去,并试图努力的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例如: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l米,那么底端也会滑动1米吗?列出底端滑动距离的方程式,你能否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这个距离是比1大,还是比l小?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方程解法的愿望,并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

二、创设数学生活情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喜欢在情境中学习。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通常道理,再去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就可以利用活动课选拔出班级里跑得最快的学生甲与一名不善跑的学生乙一起在环形跑道上赛跑,起点相同,其他同学观看,当学生甲追上学生乙时停止。通过观察,让学生讨论:学生甲比学生乙多跑了多少路程?他们俩跑步的时间有什么关系等。这种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题目的例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打折销售”时,就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价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这次买卖中商贩赚了还是赔了?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明白了商品的成本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松地解决这样的问题了。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情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尝试着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才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南京长江大桥、苏通大桥的图片,壮观、威武的大桥深深吸引了学生,他们个个发出感叹,太宏伟了!借助学生的兴奋劲头,趁机提问,大桥上的钢架都有哪些几何图形,学生通过观察说有三角形、四边形等,接着提问:在这些图形中哪种形状最多?学生先是争论,最后一致得出结论:三角形最多。于是又趁热打铁继续发问:为什么三角形最多?这时学生马上想到了学习过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点了。在学习完了“相似三角形”后,开展小组合作,兴致勃勃当上了测查员去测量学校的旗杆高度。学生通过实地操作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真正从内心爱上了数学。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使我真正认识到:数学课堂不是生硬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会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的知识情商,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数学的浓厚情趣。

四、追求生活化运用,让教学活动回归生活

如果教师给出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学生对数学才会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在传授新知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问题的情景,启发、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对数学的运用意识。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图案”时,就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的中心对称图案。可以是校园里的建筑,也可以是一些商标、店标等,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去找,也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街道,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丽的中心对称图案。学生在找的同时,自然就会去辨别哪些是中心对称图案,哪些不是中心对称图案,对中心对称图案的定义与性质会有更好的认识,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把学生找到的图案一个一个展示,并说说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经历了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自己设计图案也就自然过渡过来,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马继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J]新课程2010(9).

[2]许艳红构建生活的数学课堂[J]今日教育2009(Z1).

[3]倪圣娟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语文化实用化[J]考试周刊2011(11).

标签:;  ;  ;  

把数学课堂注入生活“活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