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牧歌叙事研究

《边城》的牧歌叙事研究

论文摘要

牧歌作为诗学范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被中国文学采纳的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牧歌叙事的典范之作,在牧歌的“乐歌”及“挽歌”两个层面都做了充分的建构与阐释,为牧歌叙事提供了一个有效范式。“空间”、“时间”、“视角”及“意象”这些叙事元素在作品的牧歌建构中发挥了各自独特的功用,合力打造出边城的牧歌属性。沈从文对《边城》时空元素的处理为边城成为“世外桃源”提供了可能性,在时空作用之下,《边城》“乐园图式”的框架得以搭建并汇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桃花源”的母题,同时其时空结构也蕴含了“挽歌”存在的必然性,体现出边城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困境。视角选择方面,作者用全知视角展示出湘西社会里人民和谐的生活形态和完美人性,描绘出乐园图式下的人物活动具体细节,而由对人物的限知叙事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形式的冲突与陨灭,又使作品充溢着理想乐园失落的忧郁哀伤,挽歌层面因此获得得以构建的基础。意象这一叙事元素的选择与运用使作品在“弱情节化”的前提下,其情节发展得到有效推动,同时,意象传情达意,在牧歌的乐歌及挽歌双重层面的建构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边城》也在这些意象的合理调用下体现出与古典文学的根系相连,弥散出浓郁典雅的古典审美意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牧歌与《边城》时空维度
  • 第二章 叙事视角
  • 第三章 意象选择及其功能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边城》的牧歌叙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