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从小说到电影的美学转换

改编:从小说到电影的美学转换

论文题目: 改编:从小说到电影的美学转换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王效锋

导师: 赵小雷

关键词: 电影,小说,转换,叙事性,电影思维,可视化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从电影被发明以来,它就开始了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对小说的改编。在改编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美学转换。因此,本文由此出发,对这个转换的过程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从小说的电影改编之所以能够实现,在于它们均具有时间性,而改编则是一个在电影思维的整体统辖之下,对小说进行影像化改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电影自身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它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简要论述百年来电影创作对小说的依赖,指出小说和电影尽管存在不同的艺术特征,但改编之所以能够实现,说明它们还是存在共通的美学基础。第二部分对电影和小说不同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指出由于艺术表现媒介的不同(文字符号与视听影像),决定了电影和小说在外在艺术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但就其本身来讲,电影和小说又均为时间性艺术,这使得叙事性成为连接电影和小说的坚固桥梁,是改编得以实现的主要基础。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改编具体的转换过程,认为改编实际上是这种美学转化实际上就是在电影思维的统领之下,改编者运用电影手段对小说原作的风格特征和内在精神气质的重新把握,通过对小说中可视化因素的提取和锤炼,在提纯原作中“小说能量”的前提下,运用强有力的视觉形象,对小说进行“电影化”的改造。第四部分通过对具体个案《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的比较分析,指出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具有平面化、简单化、扁平化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出现是由于电影的本性所决定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电影创作: 延续百年的小说改编史

第二章 改编依据: 小说与电影美学特征的艺术共通性

第一节 电影与小说艺术特征的异同

第二节 电影表意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知觉单元层面上的造型性和逼真性

第四节 故事单元层面上的运动性和假定性

第三章 改编过程: 电影思维的统辖与电影手段的互渗与综合

第一节 电影思维: 以蒙太奇为手段的具像性与直观性思维

第二节 电影手段对小说修辞、时空结构以及整体特征的阅读和把握

第三节 对小说可视化因素的提取锤炼与补充放大

第四节 当代性与历史性的影像对话

第四章 改编个案: 《活着》,从小说到电影

第一节 主题内涵上的平面化

第二节 叙事策略上的简单化

第三节 人物塑造上的扁平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电视纪录片《净月》表现形式与叙事性综述[D]. 王铭齐.吉林艺术学院2018
  • [2].蒙太奇在叙事性展示空间中的特征与表现[D]. 柴彧.南京艺术学院2013
  • [3].中国当代非叙事性动画研究[D]. 黄灵犀.南京艺术学院2012
  • [4].叙事性声音与非叙事性声音的模糊区域[D]. 刘媛媛.中央音乐学院2010
  • [5].论陈凯歌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D]. 李海铭.山东大学2013
  • [6].国内非文学类IP的电影改编研究[D]. 王少杰.陕西科技大学2018
  • [7].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策略[D]. 孙虹.山东大学2018
  • [8].先锋作家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 徐乃伟.山东大学2018
  • [9].“陌生”的孙悟空:经典文学形象的电影改编研究[D]. 孙聪聪.南京师范大学2018
  • [10].性别理论视野中的电影改编研究[D]. 李迎春.山东艺术学院2018

相关论文

  • [1].从小说到电影剧本[D]. 薛丹凤.南京师范大学2007
  • [2].电影改编的文化意义研究[D]. 蒋丹.南京师范大学2007
  • [3].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改编[D]. 施小萍.四川大学2004
  • [4].《红高粱》:从小说到电影[D]. 尹辉.吉林大学2005
  • [5].90年代中国电影改编论[D]. 曹勇.陕西师范大学2006
  • [6].文学与电影的成功联姻[D]. 刘广倩.苏州大学2005
  • [7].消费时代文学与影视的合谋[D]. 王东明.华中师范大学2006
  • [8].体裁、故事、影像化:小说的电影改编三题[D]. 陈晶.苏州大学2006
  • [9].张艺谋电影改编论[D]. 班玉冰.福建师范大学2003
  • [10].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D]. 金真徽.青岛大学2004

标签:;  ;  ;  ;  ;  ;  

改编:从小说到电影的美学转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