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的“孔颜乐处”观探论

二程的“孔颜乐处”观探论

论文摘要

二程指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两兄弟为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年少时听从其父的安排,闻道于周敦颐,受周子的影响,醉心于“孔颜乐处”。植根于北宋社会历史之中的二程“孔颜乐处”观,正是在周敦颐思想的基础上进行阐释和掘发的。二程的“孔颜乐处”观由四个方面组成:其一,“自得”之乐。这种乐是“悟道”之乐,是在主观内在自觉基础上达到的顿悟之乐。其二,“循理”之乐。这里的“理”既包括自然的规律、法则,又包括社会的制度、规范。“循理”之乐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的基础上,心灵所获得的快乐和愉悦。其三,“鸢飞鱼跃”之乐。这种乐是精神自由之乐,它超越了世俗的功名利禄,超越了世俗生活的困窘。其四,“与物同体”之乐。这种乐,实质上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同,对自己成为自己的一种睿智把握。在达致“孔颜乐处”的路径上,理论基础是弘扬孟子的“性善论”。求乐方法的基点在于超越自我,这里的“超越”是辩证的否定,即有之而又高于之。二程所讲的“识仁”、“识理”本质上就是对自我的超越。求乐方法的落脚点是直觉体验。直觉体验是指无需具体的理论论证,无需概念的言说。二程子所谓的“不自私”、“不用智”和“脱然贯通”就是内心的直觉体验工夫。“孔颜乐处”观,作为二程哲学伦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而突出的地位。我们认为,二程的“孔颜乐处”观是性命之学规模的呈现;二程“孔颜乐处”观所蕴含的真理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内在地构成了理学的精神境界;二程“孔颜之乐”所生发的气象是理学圣贤气象的自然奠基。另外,我们在看到二程“孔颜乐处”观的理论贡献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其自身的局限性,即二程的“孔颜乐处”观还内涵着“道德理性”压倒“生活欲望”以及乐道背后的安贫情愫等局限与不足。研究二程的“孔颜乐处”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使得功利主义泛滥,工具理性扩张,价值理性消解。二程的“孔颜乐处”观对于超迈气概的人生培育、乐道精神的现代弘扬、信念伦理的挺立持守具有很强的价值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二程"孔颜乐处"观之时代背景
  • 第一节 二程的生平和有关事迹介绍
  • 一、家世渊源
  • 二、二程的生平事迹
  • 第二节 二程"孔颜乐处"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一、汉至隋唐社会的分化发展呼唤一种主导价值观
  • 二、"残唐五代"的道德沉沦需要重整伦理纲常
  • 三、封建制度的成熟化需要精神的统一
  • 第三节 周敦颐"孔颜乐处"观的影响
  • 一、周敦颐提出"孔颜乐处"问题的原因
  • 二、周敦颐的"孔颜乐处"观
  • 三、对二程"孔颜乐处"观的影响
  • 第二章 二程"孔颜乐处"观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孔颜乐处"释义
  • 一、"乐"(yue)"乐"(le)的含义
  • 二、"孔颜乐处"的由来及内涵
  • 第二节 "孔颜之乐"的精神实质
  • 一、"自得"之乐
  • 二、"循理"之乐
  • 三、"鸢飞鱼跃"之乐
  • 四、"与物同体"之乐
  • 第三节 达致"孔颜之乐"之路径
  • 一、理论基础是弘扬孟子的"性善论"
  • 二、基点在于超越自我
  • 三、落脚点在于直觉体验
  • 第三章 二程"孔颜乐处"观的总结与评价
  • 第一节 二程"孔颜乐处"观在理学中的地位
  • 一、性命之学规模的呈现
  • 二、精神境界的内在构成
  • 三、圣贤气象的自然奠基
  • 第二节 二程"孔颜乐处"观的局限性
  • 一、"道德理性"压倒"生活欲望"
  • 二、乐道背后的安贫情愫
  • 第三节 二程"孔颜乐处"观的现代启示
  • 一、超迈气概的人生培育
  • 二、乐道精神的现代弘扬
  • 三、信念伦理的挺立持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德福"诡谲的即"再释"孔颜乐处"[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浅析孔颜乐处及其现实意义[J]. 牡丹 2019(32)
    • [3].从“仁者之乐”与“智者之乐”解析“孔颜乐处”[J]. 网友世界 2014(01)
    • [4].两宋理学“孔颜乐处”话语之诗学价值[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 [5].“孔颜乐处”的现代启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6].孔颜乐处[J]. 领导文萃 2008(01)
    • [7].略论“孔颜乐处”的内涵[J]. 家庭生活指南 2018(08)
    • [8].范仲淹诗歌创作中的“孔颜乐处”观[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01)
    • [9].“孔颜乐处”与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培养[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0].“孔颜乐处”:浅析儒家的道德自觉[J]. 牡丹 2019(11)
    • [11].宋明理学中的“孔颜乐处”[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12].想起了“孔颜乐处”——电影《孔雀》的审美解读[J]. 阅读与写作 2009(05)
    • [13].“庄骚传统,孔颜乐处”与中国古人的审美理想[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2)
    • [14].孔颜乐处——儒家道德修养境界[J]. 华夏文化 2009(03)
    • [15].论“孔颜乐处”:回到颜子去![J]. 孔学堂 2019(02)
    • [16].儒家孔颜乐处的诗性智慧——简析陈白沙的诗学思想[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7].论“孔颜乐处”中的安贫乐道[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9)
    • [18].再寻“孔颜乐处”的幸福观[J]. 智库时代 2018(21)
    • [19].颜回的魅力——从“孔颜乐处”试论颜子[J]. 大家 2011(11)
    • [20].孔子“文”之教辨析[J]. 广东社会科学 2020(02)
    • [21].孔颜乐处:苏轼在黄州休闲审美心态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22].孔颜乐处和逍遥之境:儒道两种人生境界[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04)
    • [23].“孔颜乐处”的变化历程[J]. 文化学刊 2015(06)
    • [24].立足传统文化 浅谈学校管理[J]. 上海教育 2014(Z1)
    • [25].“孔颜乐处”的内圣意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6].再寻“孔颜乐处”[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8)
    • [27].论孔颜之乐[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11)
    • [28].论“孔颜乐处”[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1(02)
    • [29].钱穆生生之乐见解的美学阐释[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 [30].培养内涵,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03)

    标签:;  ;  ;  ;  ;  

    二程的“孔颜乐处”观探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