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李长柏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化也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教师角色转化的迫切性以及如何实施新课程下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化;新课改

作者简介:李长柏,任教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马集初中。

长期以来,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观念也随之更新。因此,笔者

认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一、教师角色转换的迫切性

1.教师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读师说》中说道:“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解,则非师矣。”教师的责任是教书,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单靠吃学校所学的“老本”是不行的。社会转型为信息社会以后,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远距离教学技术把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从而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受教育者获得了越来越接近于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而现代的教师只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进行某一学科的教学。要适应知识综合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一人一科的分科教学,抓住函授、自学等各种进修机会勤奋学习、不断进取,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教师,逐步过渡为提倡跨学科综合学科教学,这种教学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教师知识面狭窄,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很少交往,甚至相互冲突的毛病,从而为每一门学科的教与学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更优良的人际环境。

2.社会各行业间的竞争明显加大

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培育了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人才,人才的增加势必给行业带来巨大竞争,教育行为也不例外,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教育改革的开放性,决定了未来人才的竞争。竞争需要的是实力,实力靠的是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风大浪中搏击。

3.新时期对人际关系提出新的要求

现代社会推崇人的平等。我们常提倡的“尊师爱生”其实就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定位。从深一层次来看,传统的师生关系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是尊与从的单向关系。“尊”当然是毕恭毕敬,不能犯上,但“爱”并非如此,“打是亲,骂是爱”曾是这种情感另一侧面的表现。而新型社会提倡一种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一种自由、真正的平等。这种师生关系显然是与新时代相悖的。

二、教师角色转换的实施

1.切实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主动更新教育观念,用各种渠道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全面提升,争取一专多能,使自己成为“杂”家型教师,并向专家型、学者型努力。我们要不断地实践创新,研究反思,合作共享。比如写教后感、教学目的、教师感言、教学历程心得、总结反馈、回顾积累等。同时走出教师独来独往、封闭单干的工作方式,利用学校教研活动,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等形式培训与其他教师之间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以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

2.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改倡导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教学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资源。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找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发学生思考的话题,灵活地运用好教材来完成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的。课堂教学中要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重教知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任何时候“授人以鱼”总比不上“授人以渔”要好。

(1)教师应该由演员转换为一名出色的导演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扮演着向学生传授道理、讲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演员角色,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去做的模式基本定型,教学过程枯燥单一,结果台上讲得冒青筋,台下听得昏沉沉。即使出现几个“乖宝宝”,那也只是一台录音机、摄像机,并无创新精神。

教育不只在于能告诉学生一个真理,重要的还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在于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在于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学会做人,这才是理想的教育,这样做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

(2)教师由优秀的工人转换为出色的农民

工人的工作是采用同一工艺将不同的产品加工成规格一致、性能相似的产品来,变不同为一致。而农民则不同,对不同的植物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该施肥的施肥,该除草的除草,该浇水的浇水,该修枝剪叶的修枝剪叶。培养的目标也不同,有的要培养成茵茵绿草,有的要培养成参天大树,有的要它花开四季,有的要它硕果累累。庄稼长不好,不会去埋怨庄稼,而会从自己对庄稼的管理上、从自身方面找原因。教师的工作应像农民一样,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正所谓因材施教,切忌对所有的班级所有同学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去教育。

①教师不可以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遵循“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的原则,全方位的、公正的去评价学生。有的学生记忆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创新意识强,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特点,也几乎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因此,教师决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

②教师不可以对不同学生确定同一的培养目标

由于学生先天优势不同,后天兴趣爱好不同,其发展目标也不同,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或为参天大树,或为茵茵绿草,或为清香花朵,或为累累硕果,决不可牛不吃草强按头,否则结果只能是失败。

③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

教师应根据同学的现实状况采用不同的培养措施,自卑的给他们些信心,自负的给他们些挫折,没有热情的及时给他们添上一把火,吃不饱的给他们添加些任务,消化不良的帮助他找出病因去除病灶并控制好数量,要让每一个同学发挥到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整班上课的基础上做好个别辅导,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新世纪需要新型人才,新型的人才需要新型老师的培养,新型的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更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关系祖国兴旺、民族发展的大事。

3.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变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垂直关系,即教师有绝对权威。而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

①主体与主体而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客体关系的特征是主体处主动,客体处被动,主体常依照一定模式改造客体。虽然教师与学生相比,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占有优势,在思想和心理上更加成熟,但对学生灵魂的塑造却绝不能一厢情愿,更不能为所欲为。它需要教师把学生看作是有着独立人格和鲜明个性的生命体。据此,则师生关系既不是“师徒如父子”式的所谓“亲子之情”,也不是“培养接班人”型的“阶级之爱”,而是生命亲近生命,人性提升人性的本体之爱。同样,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对每一个,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品行有过失的学生都充满关爱之情,能与其建立起亲近和谐的关系,那么,我们教育事业的前景将阳光灿烂。

②双向交互而非单向传承关系

现代信息告诉我们:任何信息的传递都是双向的,对接受者是获取信息,对发送者则是获得反馈信息。只有这样,信息的流动才是高效的,该系统才能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同样,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或情感等的信息传递也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师生间的关系是交互式的教学相长。对学生,是知识与智力、智慧与心灵的成长;对教师,是经验与能力、理论与艺术的提高。明白这一点,教师就可以通过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式,学生才能够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和善于创新。

美国心理学家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一个教师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训,就不可能有什么进步。在新课改中,教师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当今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学而不厌,刻苦钻研业务,掌握渊博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慢慢地消除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努力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马集初中

邮政编码:745000

OntheTransformationofTeachers’RoleinNewCurriculumReform

LiChangbai

Abstract:Withthedeepeningofcurriculumreform,thetransformationofteachers’roleisextremelyurgent.Thispaperanalyzestheurgencyoftransformingteachers’roleandhowtoimplementthetransformation.

Keywords:teachers’role;transformation;newcurriculumreform

标签:;  ;  ;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