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急性期针刺早期介入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脑梗塞急性期针刺早期介入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脑梗塞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针刺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针刺改善认知功能的治疗规律,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提高临床疗效。意义:1、急性脑梗塞患者30%~50%以上合并认知损害,其影响患者综合功能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本研究将为本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促进脑梗塞病人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2、对脑梗塞急性期针刺早期介入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议,本研究将全面考察以往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经验和不足,并通过不同时间段的分组对照,系统观察针刺的客观疗效,其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针刺在急症领域内的临床运用,对针灸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现代文献中对针刺治疗脑梗塞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资料较少,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文献,相关专题研究文章仅14篇。本课题立足于临床疗效的观察,结合现代科技检测技术,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4、本课题总结的针刺对脑梗塞认识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经验,亦可为痴呆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借鉴。5、针刺治疗本病可操作性强,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针刺介入时间的不同,将42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脑梗塞急性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A组(病程<15天)20例和治疗B组(病程在15天~30天内)22例。两组采用同样的针刺治疗,主穴为:百会、四神聪、神庭、内关(双侧)、神门(双侧)、三阴交(双侧)、太溪(双侧)。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进行疗效评估;通过治疗前后血压的监测和四肢运动功能的评定以及不同病位、证型等分析,探讨这些因素与针刺疗效的相关性。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结论:1、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改变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表明脑梗塞急性期的针刺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2、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疗效比较,治疗A组(发病<15天)的疗效优于治疗B组(发病15天~30天内),尤其可以明显提高显著进步例数(P<0.05),表明本病患者早期介入疗效为佳。3、针刺的介入能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P<0.001),治疗A组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B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的改变与收缩压的改变呈线性正相关(P<0.001),而与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提示针刺的早期介入通过调整收缩压能有效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4、针刺的介入能明显提高四肢运动功能(P<0.001),且治疗A组优于B组,呈现出与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的线性正相关和疗效优劣的一致性,提示认知能力的改善有助于四肢运动功能的提高。5、不同的发病部位在针刺改善认知功能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针刺对不同病位引起的认知功能的疗效基本相同。6、不同的证型在针刺改善认知功能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通过辨证论治,针刺对各证型均能达到较好效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 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测指标
  • 2.4 疗效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2.6 技术路线简图
  • 3 结果
  • 3.1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改变情况及疗效统计
  •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 3.3 两组治疗前后四肢运动功能评分改变情况
  • 3.4 相关性统计
  • 3.5 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的检测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脑梗塞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
  • 4.2 中医对脑梗塞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
  • 4.3 脑梗塞急性期针刺介入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 4.4 影响针刺治疗脑梗塞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的相关因素讨论
  • 4.5 针刺早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脑梗塞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附录2 血管性痴呆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 附录3 脑梗塞西医诊断标准
  • 附录4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
  • 附录5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
  • 附录6 急性脑梗塞认知功能障碍的针刺治疗临床观察表
  • 附录7 文献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针刺深浅[J]. 针灸临床杂志 2019(11)
    • [2].中医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3].针刺治疗干眼症的研究进展[J].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01)
    • [4].针刺治疗神经性耳聋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 2019(24)
    • [5].论针刺顺序[J]. 中国针灸 2020(02)
    • [6].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及针刺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2)
    • [7].单穴针刺与多穴针刺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20(02)
    • [8].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1)
    • [9].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6)
    • [10].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J]. 新疆中医药 2020(01)
    • [11].针刺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0)
    • [12].外泌体是针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J]. 世界中医药 2020(07)
    • [13].针刺治疗老年缺血性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03)
    • [14].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针刺干预的临床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
    • [15].针刺对癌痛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20(15)
    • [16].大接经法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0)
    • [17].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临床疗效[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06)
    • [18].针刺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J]. 智慧健康 2019(23)
    • [19].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 2019(11)
    • [20].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12)
    • [21].中药联合针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7(12)
    • [22].针刺为主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2)
    • [23].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35)
    • [24].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J]. 吉林中医药 2016(12)
    • [25].国际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证据分析与评价[J]. 世界中医药 2016(11)
    • [26].妊娠恶阻的针刺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9)
    • [27].针刺牵引理疗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1)
    • [28].应用德尔菲法筛选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J]. 世界中医药 2017(02)
    • [29].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7例[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11)
    • [30].肝论治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评价[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3)

    标签:;  ;  ;  ;  ;  

    脑梗塞急性期针刺早期介入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